2019年区块链周的参与者都是被誉为“下一代公链”的相关项目,比如Eth2.0、Polkadot、Near Protocol、Solana、Harmony、以及国产公链 Nervos、Odin chain等。而 2020年的以太坊大会名单中,清一色的都是DeFi项目。

但DeFi百花齐放的背后,是缺乏基础用户的难题,根据Dappreview的数据,DeFi繁荣已经集中到了几个头部项目中,其他仿盘的交易用户几乎为0。由于开发成本低,可复制性强,市场上的仿盘越来越多,价值也逐渐被稀释。

以太坊上的 DeFi 不可复制,但不等于所有的开发资源都应该向着市场热度走。区块链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所以有关区块链的应用方向绝不仅是DeFi,还有游戏,娱乐以及高性能公链基础设施。
公链与应用的核心价值区别
公链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类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落地与盈利状况。抛开技术从代币层面来看,应用类项目,例如:Swap,预测类项目,内容类项目等等。它们真的需要发币吗?其代币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公链的代币重要的作用是给矿工记账奖励,没有区块奖励,矿工就不会打包、记账。区块链账本就不能够完美循环起来。应用类项目,如果产品本身是盈利状态,发币就是拿空气币去换取投资人的价值币。这样来看,公链和应用的代币价值区别就是一个是刚需,一个是伪需求。
在当前环境下,2021市场一定会专注在两个题材:
1)有价值的底层资产
2)聚焦某场景的高性能公链
资产是核心
DeFi给以太坊生态带来了巨大了流量,但事物总会有两面性。以太坊未来的发展很可能会被这些活跃的DeFi应用所绑架,一切的优化都是为了服务DeFi产品。同时DeFi生态不够健壮。目前,在以太坊上发行的代币,大多都是治理币,功能性代币。这些资产从货币属性来说,没有价值存储功能。一旦deFi出现系统性风险,比如312的ETH暴跌导致的大规模资产清算,那ETH本身的价值以及整个deFi系统的价值就得重新评估。

不再超越以太坊
回顾2017年,大批打着超越以太坊、区块链3.0等旗号的公链项目应运而生,但几年过去了,以太坊市值仍然稳居第二名。2017年公链潮的无疾而终,给大家留下了公链赛道以太坊永远不会被超越的印象。
但区块链行业的技术发展并未停滞不前。 例如,从2017年的polkadot,就提出了substrate开发框架,走出了一套完全不需要以太坊的公链之路。也就是说,当下区块链行业的技术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太坊时代,各个链不仅不需要和超越以太坊,反而是一个瓜分天下的局面。 专注于各自的垂直领域,做应用公链,底层公链,价值存储公链都可以收获自己的市场。
从定位上讲,以太坊是做资产的,任何人可以在以太坊平台发行代币。而波卡是做跨链的,通过这个框架可以一键发链。除了这两个龙头以外,还有众多其他赛道和定位的。
专注于做以太坊layer2的。比如Near的定位是 对于以太坊应用开发者,无需修改智能合约代码,可直接在 NEAR 的区块链平台上部署 EVM 应用,实现性能的大幅提升;
专注做链上资产应用的。比如Odin chain的定位是专注链上资产,目前基于ODIN公链开发的,GUNG,URU ,农业链等链上资产交易也充分活跃。开发者生态和活跃的链上资产会持续给Odin公链本身赋能。未来odin链上的资产,会被应用到包括金融、数据、内容版权、通讯社交等领域。
专注做价值存储公链的。 比如雷神链延续比特币的代币模型设计,总量2100万,每2年减半一次。雷神链从2020年10月20日上线以来,全网已经产出25,836块(截止发文时间),全网算力已经超过15000xpoc的算力。在底层公链方面,有面向政府机构得底层平台,有面向大企业的,也有面向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体的。所以不同定位的底层公链前景同样可观,而不是陷入以太坊一家独大的思维中走不出去。规模性,也就是扩展性,Thor chain已经有了很多的解决方案,从共识机制层面入手的办法,以及链下扩容等等。
整体来说,目前区块链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底层公链的发展牵动着整个行业的兴衰,每一条公链都在自己的技术范围内做尝试和创新;每一条公链都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和方向;每一条公链都有自己的未来。这比之前叫喊着要超越以太坊的“伪公链”更具想象力。道阻且长,在不确定性中突破,还是消亡,影响因素太多。但我们相信,最终一定有链走出来。
添加新手交流群:币种分析、每日早晚盘分析
添加助理微信,一对一亲自指导:YoYo8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