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委员高承实博士。现在是系列音频课《高博士区块链观察》第十八讲:
区块链未来有哪些可能的发展方向?1. 区块链未来应用的再中心化和再中介化
前面我们讲过,区块链在各个业务体系中的去中心和去中介,是对原来基于数据不对称基础上形成的数据中心和数据中介而言,而不是对业务体系中的所有中心和所有中介。
正如人类社会从来不存在完全的中心化系统,也不存在完全的去中心化系统一样,在消除了数据不对等情况以后,区块链系统仍然会存在中心环节和中介环节,甚至还会在新的业务体系中生成新的中心环节和新的中介环节。
区块链应用于业务系统,会在数据对等和自组织基础上,发展出相应的中心节点,以对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组织和管理。这种组织和管理,表面上看,可能是降低了效率,但实际上却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也就是说,由于区块链业务系统内部不同节点存在业务定位差异,因此区块链系统在数据对等和实现自组织以后,仍将实现业务系统某种程度的再中心化。
此外,实现了完全的数据对等,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去中介。区块链系统能够去掉,也应该去掉的,是原来那种单纯因为数据垄断而存在的中介环节,并不是去掉所有的中介环节。同样,在区块链系统应用于业务系统之后,还会由于各个节点能力的差异,而产生新的中介环节。也就是说,由于区块链业务系统内部不同节点存在能力差异,因此区块链系统在数据对等和实现自组织以后,仍将实现业务流程某种程度的再中介化。
2. 为什么说产业化应用是区块链正确的发展方向?
区块链应用目前有三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一是单纯沿着比特币和以太坊规定的方向,在公链的底层技术层面加力;二是与通证经济、社群组织等内容相结合进行生态的构建;三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的区块链技术与具体产业的结合。
(1)产业互联网成为区块链发展的新空间
产业互联网是从消费互联网引申出的概念,是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区块链通过多种底层技术工具,能够有效实现数据的分布式一致性存储、安全性传输,未来还有可能通过IPFS实现存储数据的全程透明可溯源,通过分片、状态通道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因此,区块链技术将通过对产业互联网的改造,获得更大的应用价值。当然,产业互联网也极有可能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而获得更强劲和持久的生命力。
(2)产业互联网的应用需要区块链技术的改造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产业互联网,需要对区块链底层技术架构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造。比如,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是否仍然需要数据的全网一致性分发?是否需要通证,以及社群的存在?再者,目前的区块链系统只能记录交易,而不具有数据处理功能,是否需要通过技术架构的重构实现区块链+大数据的有效融合?在目前区块链性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的前提下,哪些数据在链上存储,哪些数据在链下存储,链上数据与链下数据如何交易等等,都需要在架构和体系上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变革。
(3)产业互联网是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
产业互联网,一定是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体,其中既会有传统的结构化的关系型数据库和非结构化的大数据,也会有大量的物联网智能终端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控制设备,还会有大量的数据存储和数据挖掘系统,肯定还有区块链的交易数据安全传输和根据业务系统需要定义的并由算法实现的一定范围内的一致性数据存储和一致性数据的本地化处理。
(4)区块链自身的产业化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除了与其他技术一道,与具体产业相结合,构建更加高效的产业互联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自身的产业化也将是区块链必然的发展方向。
随着区块链多种底层技术的突破和区块链自身架构的优化,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区块链为核心的产业化趋势也逐步显现。从上游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到底层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应用落地;从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并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实体经济的结构优化和内涵增长,到自身完整的产业链条的形成,并占据新的经济至高点,形成经济新的发展引擎。区块链自身的产业化发展越迅速越完善,区块链优化和重构整个经济体系的程度就越高,区块链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就会越明显。
3. 区块链产业应用落地,为什么一定要实现角色差异化?
在区块链系统中,没有中心节点的概念,所有节点的职能和角色是完全一致的,不存在传统业务逻辑中的角色分工和职能差异。
这种先天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区块链与很多业务场景难以结合。从比特币系统到以太坊,到目前各种区块链系统,区块链都缺少与复杂的现实业务逻辑结合的能力。
而现实生活中业务场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注定了不可能所有人或所有节点在系统中的职能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如何实现不同角色的职能差异化,就成为区块链能否落地的前提。
实现不同角色差异化的一种思路,是试图在业务逻辑层面依靠代码组合,实现基于不同角色的差异化职能。但这种方法,既要考虑业务逻辑,又要考虑不同功能的底层实现方法,将导致代码逻辑过于复杂,代码自身冗长,而且过于复杂的功能组合很难保证逻辑完备,既难以满足业务需要,又可能引入逻辑漏洞,为黑客入侵提供方便。
另外一种思路,就是在底层的技术逻辑层面增加相应的功能组件以实现角色差异化。密钥管家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和技术攻关,实现了分布式的密钥生成和验签方案。即由业务各参与方独立生成各自的私钥分片,基于零知识证明和安全多方计算,生成与各业务参与方私钥分片集合对应的公钥。在整个过程中,各个业务参与方的私钥分片不对任何人呈现,完整的私钥也不会在系统的任何环节呈现。由此既可以保证每个用户的私钥安全,也可以基于业务逻辑,通过每个节点私钥分片的数量,实现对用户个体的标识、对共有资产的管理、对公共权限的分割和共享,以及对数据的加密。由于该功能组件位下系统底层,可以直接供上层调用,就免去了应用层再编写复杂代码的繁琐工作。这将是区块链面向现实业务场景的最有效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观察,专业观察!本季《高博士区块链观察》音频课就此结束。我们第二季再见!
添加新手交流群:币种分析、每日早晚盘分析
添加助理微信,一对一亲自指导:YoYo8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