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pop_ad { opacity: 0; }
一、什么是电子数据存证?
电子数据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基于计算机应用、通信应用等手段进行的人机交互、人人交互过程中产生、处理、传输、存储的数据均属于电子数据,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符号、图片、数字、音视频等,像我们在微信上的聊天记录或者转账记录,都可以归于此范畴。
电子数据具有易创建、存储、易传输和高利用率等特点,是可靠、有证明力度的电子数据证据。在《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均有明确规定,电子数据属于8大类证据之一,足以证明其重要性。
然而,电子数据同时也具备隐藏性、多样性、脆弱性的特征,在获取、传送、分析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被篡改,且不易留下痕迹,又难以识别。因此电子数据的收集、保存,并形成有效证据,显得非常重要,相应的存证行业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电子数据存证?从实际应用场景来看,可以将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上讲,就是利用密码学等各类技术手段将电子数据固化。具体来说,便是把一个电子证据放在一个可靠、安全的第三方,并通过任何手段保证或证明该数据存放到该第三方以后未被篡改,以及对于该数据的篡改能够被发现、验证。广义上讲,它不仅包括电子数据存储、验证的环节,还囊括了电子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即数据从生成到采集、存储、验证和最后使用的完整链条。
二、常见的技术手段
存证不光是“存”,更重要的应该是“证”,电子数据存证存证如果缺乏相应的监督,或技术有限,法律效力将会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司法系统的办公效率和不利于受害者维权。
2018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采取在线方式、受理案件范围、互联网诉讼平台建设、在线处理起诉材料、在线证据交换、诉讼和证据材料电子化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
其中,第十一条规定指出:“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该条明确指明了四个技术手段,即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和区块链,以下主要对这些技术手段来做具体的探讨。
(1)哈希值校验
哈希值校验算法是一种可以将任意长度的输入转化为固定长度输出的算法。一般来说,每一个文件内容(文档、图片、音视频等)都有唯一对应哈希值,如果该电子数据有任何改变,则其所生成的哈希值也会产生变化。
基于其“唯一性”特征,哈希值在电子数据存证方面最主要的应用方式,便是计算当前提取的电子数据的哈希值,并将其与之前我存证时保存的哈希值做比较,如果二者一致的话,就可以确认当前提交的电子数据与之前的电子数据一致。同时,哈希值可用于确定电子数据在一个时间节点之后是否被篡改,这是利用了哈希值的“不可逆性”。
(2)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而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通俗点说,电子签名就是通过密码技术对电子文档的电子形式的签名,而不是手工签字或印章的图像化。
当前已经有很多数字认证公司开始提供电子数据存证服务,其依靠的主要技术就是电子签名。电子签名生成和验证过程中,发件人首先将文件内容通过哈希值校验算法后得到一个哈希值,再通过私钥对该哈希值加密(即电子签名),并将该加密的哈希值随文件一并发送给收件人。收件人通过公钥对加密哈希值进行解密,解密后的哈希值如与所收文件经过哈希值校验算法所得哈希值一致,即可确认文件是该发件人所发送且未被篡改。总的来说,电子签名存证当中的核心技术,事实上还是哈希值校验。
电子签名的生成和验证过程
(3)可信时间戳
可信时间戳是由权威可信时间戳服务中心签发的一个能证明数据电文(电子文件)在一个时间点是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可验证的,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凭证,主要用于电子文件防篡改和事后抵赖,确定电子文件产生的准确时间。
根据国际电子时戳标准规范《RFC3161》,可信时间戳服务的本质是将用户的电子数据的哈希值和权威时间源绑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时间戳服务中心数字签名,产生不可伪造的时间戳文件。由于可信时间戳中也含有哈希值,所以,其防篡改的技术原理,事实上还是利用哈希值校验。
(4)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也成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它具备“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天然契合电子数据存证需求。以一个图片文件的上链为例,图片基本上不可能上链,但我们可以将该图片或其电子数据原文的哈希值上链,并通过重新计算的哈希值与链上的哈希值的比对,判断其一致性。
具体而言,区块链存证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即时间戳技术保证电子数据完整性,共识算法提升电子数据真实性和可行性,智能合约技术减少存证成本,提升存证效率。
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打通司法、公证、审计、仲裁机构的信息通道,从数据来源到证据固定和加密保持,数据全链条每个节点都有存证可供随时取证,保证了数据的防篡改度和可信度,达到存证信息具备法律效力的结果。
三、区块链的应用
在政策支持和技术演化的双轮驱动下,区块链存证市场发展加速。根据《区块链行业十大趋势(2020)》显示,“存证应用先行,逐渐向多方协作和价值转移迈进”成为今年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数据存证被广泛应用,为司法鉴证、身份证明、产权保护、防伪溯源等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
在司法领域,区块链技术在跨部门司法协同、社会存证、公证存证、档案存证、大数据治理与监管等方面应用场景广阔,有利于提高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减少存证成本,提升存证效率。
以北京互联网法院主导建立的电子证据平台为例,当用户产生或上传的电子数据涉及该法院管辖案件时,平台后台可自动验证该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和存证时间,并将上链标识、平台验证状态、存证时间、存证内容、验证成功/失败等信息展现给法官,从而提升法官对于电子数据的采信效率,进一步解决电子证据存证难、取证难、认证难等问题。
在政务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电子证照数据真实、完整及数据安全存储等问题,实现快速办证、安全存证,有效解决群众“来回跑”“开取证明难”、“办证难”、“办证慢”、“核实难”等问题,进一步加速政务电子化及效率,让数据真正跑起来。
在知识产权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签名和链上存证可以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确权,通过智能合约创建执行交易,让创作者重掌定价权,实时保全数据形成证据链,同时覆盖确权、交易和维权三大场景。
在防伪溯源领域,通过供应链跟踪区块链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产品、酒类、奢侈品等各领域。
存证上链给机构和维权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实体经济的资产上链和业务上链增添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多年以来,八分量持续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研究,将可信计算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研发出面向企业提供的可管控高效区块链底层建设平台——可信基础链平台,可提供企业区块链平台建设、原有区块链平台接入、区块链节点安全验证、企业数据存证上链、数据交易等服务。目前已在江西、浙江、福建等地项目中落地应用。
添加新手交流群:币种分析、每日早晚盘分析
添加助理微信,一对一亲自指导:YoYo8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