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100 位厨艺学徒到一家五星饭店工作。他们得经过多年训练,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厨。学徒们每年只有几百元的薪水,但五星饭店的餐具却都非常昂贵,一个餐盘就要价1,000 元。
若有学徒不小心打破盘子,不仅要赔上整年的薪水,还可能被饭店开除。因此学徒们的举止都相当小心,但还是难免会有人摔破盘子。后来,饭店来了一位财务总管。他想出一套解决方法,让摔破盘子的学徒们不用担心赔不起:
若学徒们每年愿意交一点钱,再把钱集中起来。未来无论是谁摔破餐盘,都可以动用这笔资金来赔偿。学徒们就不用担心赔不起盘子,也就不会被饭店开除。
但每个人要交多少钱呢?
财务总管调查后发现,学徒们每年大约会摔破4 个餐盘,也就需要4,000 元买新盘子。此外,他也建议每年多花1,000 元聘一位经纪人替大家管理这笔资金,未来只要摔破牌子就可以向经纪人提出补偿申请。将两笔开支加起来再平均到100 位学徒身上,只要每人每年出50 元,所有人就可以不用担心摔破1,000 元的盘子被开除了。
这就是保险的最基本型态。
DeFi 世界的风险
从个人、企业到政府都有避险需求,现在的保险服务也已经相当完善。但相对之下,区块链领域同样有强烈的保险需求,却没人提供保险服务。加密货币投资人总是担心交易所会不会被骇、怀疑DeFi应用背后的智能合约可能有漏洞,却也苦无方法避险。与其每天提心吊胆,多数人干脆选择远离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所有应用。
即便有公司愿意替自家客户买保险(买得到的话),随着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发展日渐蓬勃,保险需求还会进一步拓展到智能合约上。这就是全新的市场。
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实际上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的私有财产,人人都可以在无须经过许可的情况下使用。这打破了原本公司替客户保险的模式,再有钱的公司也不可能花钱替陌生人买保险。换句话说,旧有的保险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有一家聪明的区块链新创公司—— Nexus Mutual ——就想到新型态的保险机制,直接用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开一家「保险公司」。
Nexus Mutual 的创办人Hugh Karp 原本就在保险业工作。他发现有许多人都在以太坊上打造新应用,且大多数都是跟钱有关的金融服务。但代码总是难以尽善尽美,导致骇客攻击事件层出不穷。他决定结合自己的专业,推出与区块链结合的保险服务。
Hugh Karp整理出下方这套通用的行动准则,精准地指出保险的适用时机。他根据意外事件的「发生机率」以及「严重程度」,建议采取不同应对方法:
意外发生机率高,且一旦发生通常都事态严重。此时应该要「躲避」风险。意外发生机率低,即便发生也没有太大影响。此时可以选择「忽略」风险。虽然意外发生机率高,但后果轻微。这时候只要「管理」风险即可。虽然意外发生机率低,但事态严重。这时候就得靠「保险」来帮忙。
以区块链上的金融服务为例,有漏洞的智能合约就落在【意外发生机率低】。即使不常出现,一旦发生却会造成惨重损失。需要透过保险来降低意外发生后的冲击。
人们把钱存在银行,是相信银行不会忽然倒闭或将用户的资产归零。而当人们透过区块链进行交易、储蓄时,也等于是相信金融服务背后的智能合约不会出错。
只是,银行内的资金受到法律保障,发生意外事件时人们可以循司法途径讨回公道。但区块链上的金融服务都是靠第三方写好的程式码运作,一般人不仅缺乏专业知识检查代码是否有「后门」,意外发生之后也缺乏救济管道,多半只能自认倒霉。
区块链上的「保险公司」
Nexus Mutual发现了这个痛点,希望降低人们使用DeFi时的风险。Nexus Mutual 强调自己并非「保险公司」,而是「数位互助会」(Digital Cooperative),为的是规避政府对保险业者的监管—— 「我们不靠拉保险维持营运,推出的智能合约也不是保险合约喔!」
Nexus Mutual在2019年推出的第一项产品,就是智能合约保险。就像厨艺学徒担心打破盘子,会先交一笔保险费避免未来赔不起。假如你放了100万在「区块链上的储蓄服务」—— Compound ——当然也会担心它们的智能合约哪天可能被骇客入侵,因此可以先交一笔保险费来避免未来可能的损失。
不同的是,厨艺学徒们得额外每年花1,000 元聘请一位经纪人管理这笔资金。但Nexus Mutual 则是直接将经纪人的工作写入智能合约的代码,不仅让这些金融应用有了保险服务,就连资金的保管、理赔都不用专职请人来处理,营运成本自然能大幅降低。
根据 Nexus Mutual 的叙述:
Nexus Mutual 是一个「资金互助会」,为以太坊用户提供「保险」服务。只要支付象征意义的0.002 颗ETH(目前约14 台币)就可以成为Nexus Mutual 会员。会员可以购买Nexus Mutual 推出的NXM 币,每份保险都用NXM 币计价,目前开放以ETH 或DAI 支付。
但Nexus Mutual 刚推出的时候,资金池里完全没有钱。为了确保未来保险服务能够顺利运作,该会员们共同出资到300 万美金等值的ETH 之前,暂时还不开放购买保险。资金池内的钱不属于Nexus Mutual 团队,实际上是放在智能合约内,并由持有NXM 币的会员们共同管理。
这套代币模式非常有趣,等于是重新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设计一套「没有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我就实际花了14 元成为Nexus Mutual 的会员,发现它们提供的「保单」选择相当丰富。
使用者可以选择为Compound、Uniswap 或MakerDAO 这些不同去中心化金融服务的「保险」。若你有一笔资金放在这些金融服务的智能合约里面,却又担心它们可能被骇或是代码写错。那就非常适合买一份保险,来减少意外发生时的损失。
Nexus Mutual 的网站实际操作起来,就像是普通网络投保。只要输入保险种类、保额、保期,就可以算出应该要缴交的保费金额。下方我就选择替自己放在Compound 借贷服务里的资金「保险」。我在接下来的30 天内替Compound 内的资金投保10 万颗DAI ,算出的保费是154 颗DAI(154美金)。

与传统保险一比较,你会觉得Nexus Mutual 的保费很高昂。我知道两者是不一样的东西,风险不同,计费模式也有所差异。但至少大家就有个概念,了解区块链上保险的「行情价」。
其实,Nexus Mutual 不只让人们可以买保险。若你对某个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很有信心的话,还可以抵押一笔资金成为区块链上的「保险员」。未来只要有人买保险(不用透过保险员),你就可以从「保费」中抽取20% 的佣金,最多可以赚回当初抵押资金的150%。
这些原本都是保险公司的「利润」。现在Nexus Mutual 把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写成智能合约,再透过代币经济鼓励人们注资(保险员)或是投保避险(保户)。让原本需要公司(中心化)来统筹经营的业务,以一份智能合约以及适当的诱因机制(去中心化)就能完成。
如果说人们只要买电脑,就可以成为「矿工」挖比特币、以太币。现在Nexus Mutual 则是让人们只要持有虚拟货币,就可以成为「数字保险员」。还不用出去拉保险,根本就是被动收入。是不是非常有趣!
但Nexus Mutual 并不是完全自动化,因为还有很多光靠代码做不到的事。其中理赔范围认定就是最棘手的工作。以往都是保险公司说了算,现在Nexus Mutual 把这件事情交给会员们共同决定。
无法被取代的事
Nexus Mutual的理赔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技术风险:原始的代码明显写错外部风险:代码没错,但外部资讯错误导致系统出错经济诱因失败风险:代币经济模型没有如预期运作或前提假设改变了
但Nexus Mutual 写的智能合约终究不是人,既不会主动关心时事,更不知道什么叫做「被骇」。因此人们得自己主动提出理赔申请,并由持有NXM 币的Nexus Mutual 会员们共同投票决定是否理赔。
这就和传统的理赔模式非常不同。保险公司和部分NXM 币持有者,都是要出钱赔偿的人。若赔偿条件放得太宽松,保险公司就会赔钱(在Nexus Mutual 则是为智能合约背书的「保险员」会赔钱)。赔偿条件太严苛,又吸引不了保户。
到底该如何拿捏才最适当,非常考验Nexus Mutual 会员们的素质。尤其骇客入侵事件的背后通常原因都很复杂,往往牵涉到技术、经济或其他问题。参与投票的会员是做足功课还是凭感觉,将直接影响Nexus Mutual 未来是否能长期经营。
这样的问题也已经真实上演。几个月前,由于以太币价格在24小时内大幅下跌了30%,造成MakerDAO的功能异常。有16位保户就向Nexus Mutual提出理赔申请。社群经过一番辩论之后,会员们以 99.96% 的压倒性结果否决理赔。大家认定这个异常与MakerDAO的智能合约无关,而是以太坊网络塞车造成的结果。这16位保户的心情,可想而知。
讲到钱就伤感情。赔与不赔,是Nexus Mutual 待解决的课题。此外,如果是Nexus Mutual 自家的智能合约出现问题,总不能在自己的平台推出自己的保险吧?这有明显的利益冲突。
虽然Nexus Mutual 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我认为它已经稍稍填补了区块链领域长期缺乏的「保险」空缺。这是相当漂亮的区块链应用。Nexus Mutual 巧妙地用经济诱因让想要赚「业绩」的保险员们主动投入资金,而保户们则在去中心化金融世界里获得前所未有的保障。
添加新手交流群:币种分析、每日早晚盘分析
添加助理微信,一对一亲自指导:YoYo8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