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雯:大家好,我是一名银行间债券交易员,目前在某公募基金工作。这是一种小而美的职业,有可能你投资的债券型基金就有经我手的哦。
问: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如何选基金”,限定的范围是公募基金产品,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选基金有什么方法论么?
小雯:我们的目标是「选基金」,这个目标不够明确,我们可以做任务拆解,将一个大任务划分为若干小任务,接下来再对分解之后的小任务继续划分,直到粒度足够细为止。大家来看下面这张图,一个简单的方法论是根据目的选基金。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明确两点,第一是基金类型有哪些,第二是我们投资基金的目标是什么。
首先,了解基金的分类是必要的,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一个安全便捷学习基金知识的方法是从基金业协会网站上的“投资者教育”一栏中学习,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其次,明确我们投资基金的目标是什么。例如,我们是更看中获取收益而愿意承担风险,还是一个风险厌恶者,希望获取稳定的收益,又或者是有些“闲钱”但不想只“拿”活期利息
问:目前全市场有7000多只基金,你是债券交易员,沉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应该会接触到不少基金,就你的观察有哪些有意思的基金吗?
小雯:除了CDR基金、科创板基金和公募大佬“私奔”创建的自然人持股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外,市场上还有其他有特点的基金值得关注。我主要接触债券型基金,有两只有意思的基金推荐大家来看看(不代表基金推荐)。
例如,鹏华丰融,这只基金以适当下沉资质的策略在2018年配置了AA城投债并兼顾10Y国开活跃券180205,基金经理稳稳抓住了18年债券牛市的行情,这也在今年一季度为这只基金带来了大量申购。
例如,中银丰进定期开放,在2018年一整年,这只基金可以说只买了一直债券,就是10年国开170210,而这只债券全年涨幅为+8.89%,同期上证综指则跌-25.52%。可惜这是一只机构定制基金,不对个人投资者开放申购。
小雯:根据万得数据,近三年(从2016年3月6日至2019年3月6日),沪指涨幅7.93%,同期,可比的164只普通股票型基金,有44只跑输大盘,占比27%,;近三年,可比的491只偏股混基中,147只跑输大盘,占比30%,也就是说70%的偏股混基,近三年跑赢大盘。
近五年,沪指涨幅51%,同期,可比的普通股票基金有23只,有10只跑输大盘,占比43%;可比的偏股混基有425只,其中,169只跑输大盘,占比40%。近十年,沪指涨幅39.7%,同期,可比的普通股票基金有三只,全部跑赢大盘;可比的偏股混基有211只,有31只跑输大盘,占比14.7%。
可以看到国内公募基金的表现确实是跑赢指数的居多。一般牛市跑输,熊市把跑输的扳回来,震荡市跑赢。
问:债券型基金往往给我们一种收益要比股票型基金收益低的印象,你是债券交易员,能不能给我们说说债券型基金一定收益低吗?
小雯:债券型基金,由于投资标的主要为固定收益证券,往往给我们投资收益低的印象,但这得分时候看。投资固定收益证券,只要不踩雷,鉴于有票息收入,净值下跌往往是“下有底”的状态;而投资股票的线年是债券牛市,却是股市的熊市。全年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为3.17%,而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为-2.99%。还有我在前面举例的两个基金产品,在2018年收益都大幅超过股票型基金。
问:有些基金公司名字不熟悉,能买吗?是否一定要挑大型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
小雯: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大基金的产品就一定好,“小”基金也有值得投资的好产品。
以货币基金为例,其中《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严格规定了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与投资限制,包括对流动性资产的比例限制、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和存续期等。因此,市场上的货币基金较为同质化,安全性也大体相当,相对而言不必担心因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小而“不安全”。
而整个公募基金市场中货币市场基金占比达到60%,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型和股票型基金,对某些基金公司来说,货币基金贡献的管理费收入是整个公司的支柱,他们有动力在可允许的范围内把货币基金收益“做高”。因此,仅就货币基金而言,不一定要盯着大公司的买,但需要避免看到排名靠前就去申购,因为有可能是大额赎回导致的净值暴涨。
小雯:投资基金时,看清基金产品“全称”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在《为什么我建议散户不要随便买「发起式」基金》中提到过的发起式基金,你确定你真的要买吗?首先,你买的发起式基金很可能是只小微基金,并将长期处于小微状态;其次,作为好发不好做的发起式基金,或许三年后就只剩你一个人了。还有在18年很火的CDR基金,在今年3月上市即折价。
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这就回到了先前说的,分析自己的投资目的,不要盲目相信营销。
小雯:公募基金虽然说是资管行业中投资限制最多、信息披露最为充分、监管最为严格的产品之一,但其实正因为如此,其宣传营销时所使用的套路之深,往往是老百姓很难察觉到的。我在《如何避免落入基金宣传的那些坑?——教你如何机智地避免踩坑》中,就总结过一些基金宣传的套路。
拿产品或基金公司的排名/评级来举例,目前基金研究评价/评级机构中,被使用或参考得最多的有上海证券评级、招商证券评级、济安金信评级,银河证券基金评价和海通证券基金评级等。暂且不论哪家评价得好,哪家评价得差。光是有这么多可选标准,就给了基金营销很大的操作空间。
各家基金研究评价机构,虽然指标略有不同,但差距不可能太大。比如,某基金A排名6/130,B排名20/130,基金公司营销服务部人员往往会舍弃B排名,而只用A排名来进行宣传。如此例子比比皆是,但投资者却容易疏忽或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收集该基金的所有评价和排名,就这样未经比对地购买了。
只要我们睁大眼睛,理性看待宣传,仔细衡量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仔细阅读合同,即可避免。比如,在被营销基金时,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有没有明显的「不当宣传」?例如使用了“业绩稳健”、“业绩优良”、“名列前茅”、“位居前列”、“最大”、“最好”、“最强”、“唯一”、“坐享财富增长”、“安心享受成长”、“尽享牛市”、“欲购从速”、“申购良机”、“时不我待,基不等人”等表述。
例如,5000万以下的小微基金,需要警惕。公募基金清盘条件是:①连续60日基金规模小于5000万;②连续60日基金持有人数少于100人;③基金经理发起清盘,并被证监会同意。公募基金往往有“保壳”的动力,使规模冲上5000万便可重新计算小微天数。因此,接近5000万的基金也需要小心哦。
而如果一个基金规模太大,则可能面临建仓难和调仓难的困境,所谓船大难掉头。
原因在于:这有可能是一个「机构定制基金」。所谓的机构定制基金,顾名思义为某机构特殊打造,由某一个或多个机构委托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产品。定制的公募基金产品可能具有以下特点:1)持有人户数少,2)机构投资者占比高,3)认购天数短,4)银行系基金背景,5)定期开放产品,6)发行份额较大,7)更可能是债券型基金。
「机构定制基金」波动大或许比普通基金大。因为,定制型基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若是基础市场有个风吹草动,这些机构或会同步赎回,甚至造成踩踏,将会极大影响市场稳定和剩余投资者利益。而普通个人投资者,往往很难或者没有精力去获取市场消息,最后接了盘。因此,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一个基金是「机构定制基金」就拒绝它,也不要因为一个基金是「机构定制基金」就去买,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雯:「银行的宝宝理财」类产品,又称为净值型现金管理类产品、类货基产品,可定义为低风险的开放式产品,对应风险等级为一级或二级,产品名字中多带有“日/天/宝/灵/快”等字样,投资品种以基金、债券、票据为主。
货基方面,根据《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货基投资范围限制在(一)现金;(二)期限在1 年以内(含1 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三)剩余期限在397 天以内(含397 天)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四)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监管对货基的投资范围进行了诸多限制,主要如下:
2016年2月正式实施的《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是在2004年发布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基础上,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形成的。管理办法对货基投资范围、组合平均久期、平均剩余存续期限及组合流动性资产比例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A+以下债券不能投,组合平均剩余期限和剩余存续期不得超过120天和240天,目前市场上货基久期平均在70-80天),同时规定当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货币市场基金组合出现正负偏离度时的调整措施,和互联网销售合作时做好信息披露。
2017年10月正式实施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对流动性受限资产占比、高等级信用债持仓占比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且将平均剩余期限、高流动性资产占比与投资者集中度挂钩。
而类货基理财可操作空间更大主要体现在,目前尚处在《理财新规》规定的整改过渡期,许多老产品尚未开始整改,依然采取资金池运作;存在用银行自营资金拆借或“弥补”给理财产品的可能(体现在加杠杆融资成本和难度下降);银行资金力量比基金公司强大很多,有银行信用背书,安全性甚至更有保障
具体看,银行类货基投资范围受到的限制就要少得多。假设银行类货基可以投AA债券,而货基只能投放AA+以上为例以说明投资范围差异而导致的收益上的差异。根据近五年3个月AA和AA+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两者之差平均为23BP,投资范围带给银行类货基的优势远大于税收方面相较于货基的损失。
对比类货币理财和货币基金的种种限制,理论上无论从投资范围,还是久期,还是考核,甚至于信息披露,分化极大,相对货币基金,发挥的自由度高了很多,投资运作上的掣肘更少了,风格主要依托发行银行而定。
一个简单粗暴的建议是,放弃货基,买啥货基都不如买银行+0现金类理财产品,谁高买谁。
小雯:再次证明了市场不缺钱,缺的是“好”产品,但我认为对科创板基金应理性看待。目前科创板仍未正式开闸,投资标的尚且有限。市场上其他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也可投向科创板,规模可观,投资者并非一定要投资新发基金才能参与科创板投资。
一个容易被对标的基金类型的18年火热的CDR基金。6只战略配售基金设立的一大初衷是参与投资以CDR形式回归A股的独角兽企业,但随后CDR无太大进展,几只战略配售基金均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以其中嘉实3年战略配售基金为例,去年7月成立以来回报率为3.17%,低于同类平均水平。此外,战略配售基金也可以参与科创板股票的战略配售。
根据万得数据,截至2019年4月30日申报的科创板基金还有99只,其中有84只已经被受理。从申报的基金类型看,绝大多数为混合型基金,有92只。投资者若想参与科创板投资,后续机会还有很多。申报科创板基金数量前三位的基金公司有下面5家。
加入新手交流群:每天早盘分析、币种行情分析
添加助理微信,一对一专业指导:chengqing930520
上一篇:鹿城农商银行推出“富民融通”加入新手交流群:每天早盘分析、币种行情分析,添加助理微信
一对一专业指导:chengqing9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