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形成机制改革的更多细节,意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新的LPR报价方式将与8月20日起正式施行,20日起各
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利率双轨制能吸收大量低息活期存款和无息结算存款,所以能比较规范地执行官方“指导价”。而对于众多非银金融机构和城乡信用社,因为无法便利吸收存款,因此只能用一些隐蔽的方式变相抬高存贷款利率才能维持经营。而这些变相提升利率的情况是十分不利于央行对这部分贷款成本的监控的,而且还隐藏着巨大的信用风险,稍不注意则可能重蹈包商银行“覆辙”。因此,也是基于加强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合规监管,提升利率对于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反应程度,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的目的,央行这次把改革的“利剑”直指LPR。
在讲述具体的改革措施前,我们先来看看LPR目前的情况。LPR是指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目前由10家大型商业银行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贷款基础利率,即LPR,并对外公布。我们可以看出近期LPR走势逐渐钝化并趋近于基准利率,失去了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变化浮动调节的功能。再者,LPR仅有一年期利率,期限较短,不能很好地反映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的价格和成本。因此,激活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扩大以LPR定价为基准的贷款范围、规模与期限等势在必行。
2、报价方式: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现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形成,这相当于今后LPR直接与政策利率挂钩。
3、期限品种: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
4、报价行数量: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
5、新LPR在贷款定价中的应用:自即日起,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
6、新LPR应用情况纳入MPA考核:各银行不得通过协同行为以任何形式设定贷款利率定价的隐性下限,央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
首先,改革后LPR直接挂钩的是MLF,而MLF又是央行货币和市场流动性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这意味着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会导致LPR的直接变化,LPR将对市场利率变化更加敏感,也更加市场化。同时,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将更加迅速和高效,直接影响信贷市场的资金供给,进一步提升终端市场流动性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关性。相比于逆回购或DR007,MLF期限相对较长,利率水平也比较稳定,与银行贷款利率的久期较为匹配。LPR锚定MLF后,MLF的作用会强化,预计央行也会相应增加MLF的操作频率。
其次,本次改革扩大了报价行的范围,从原有的只有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扩展到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民营银行,几乎囊括了国内主要的银行类型。这其实是解决了中小银行变相提升贷款利率的弊端。本次改革考虑到中小、外资银行在信用创造与派生能力上和大型商业银行的差别,纳入了中小、外资银行报价,使LPR能跟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整个金融系统的资金供求和风险状况,方便央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很好的跟踪监控和管理,降低整体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
再次,此次LPR扩大了期限品种的纳入范围,使LPR能尽可能反映出利率期限结构的整体情况,方便在贷款定价时充分参考不同期限之间流动性风险溢价、通胀风险溢价、信用风险溢价的情况,使贷款报价机制更加灵活和透明化。
最后,本次改革体现出央行严监管的决心。把LPR应用情况纳入MPA考核打击了银行间通过合谋方式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使利率定价机制回归正常,同时也间接打破了部分企业贷款融资成本的“刚性下限”,整体降低了融资成本。调低了LPR报价频率也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
此次改革打破了银行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整体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也提升了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心,甚至还有望带来增量流动性。因此对整体市场而言,短期影响应该是较为积极的。
对于部分负债程度较高,对信贷融资依赖度较强,且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的领域,如房地产、基建、建筑建材、券商、多元金融、商贸零售、电气设备等,降低贷款利率将减少财务费用,有助于提升业绩。尤其是这些领域的龙头企业,由于信用状况和资产质量较好,改革落地后实际融资利率的边际降幅可能较大,因此受益程度也可能较深。
对银行而言,LPR改革后对其定价能力提出了很大挑战,不仅要开始考虑市场利率潜在波动对息差的影响,还要合理安排负债(即存款端)久期,以减少市场利率变动即期限结构变化带来的净资产变化风险。再者,由于贷款利率趋于下滑,银行的息差会趋于收缩,为维持原来水平,适应新的贷款定价机制,银行可能会倾向于下沉资质,采取高收益的票息策略,而这同时也增加了银行所承受的信用风险。因此,短期而言,对银行会有利空。但从长期来看,大多数银行在制度、系统、工具等方面已经做好了利率并轨的准备,因此本次改革的影响程度可能会比预期小;而且银行也可以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对冲息差收窄的影响。因此长期而言,此次改革对银行业还是偏中性的。
综上所述,利率并轨以及市场化改革将会是未来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改革的着眼点更多是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激发金融市场活力,缓释系统性金融风险等角度出发,将有望使我国金融市场变得更为成熟、可靠、透明,进而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因此,从整个国家未来战略以及社会福祉的角度出发,我们对金融市场改革的大方向依旧维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后续如有更多相关信息,我们也会及时跟踪并进一步跟大家分析、分享,请各位投资者密切关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平均涨171% 个人交易占比达89% 科创板“满月”了!上交所:投资者参与热情高
430亿!李嘉诚再次巨资砸向英国 这次是200年历史最大连锁酒吧 股价暴涨51%
18万股民被河南富豪坑惨了!养猪第一股退市,没钱买饲料猪被饿死,更花1000万给儿子打游戏
美克家居(600337.SH):经营效率持续改善 To B业务或成新增长极
又一只白马股凉了!市值蒸发近300亿!11万股民踩雷,刚刚宣布被ST!
太可怕了!突发闪崩86%,20亿市值没了!更有股价“超级过山车”,究竟发生了什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加入新手交流群:每天早盘分析、币种行情分析
添加助理微信,一对一专业指导:chengqing930520
上一篇:中国国债吸引力逐渐凸显 外资加速流入中国市场加入新手交流群:每天早盘分析、币种行情分析,添加助理微信
一对一专业指导:chengqing9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