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洁)讯,曾被称为“地王收割机”的信达地产(600657.SH),董事长一职再生变动。
信达地产最新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丁晓杰因工作调动原因,申请辞去董事、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与此同时,赵立民将接替丁晓杰,担任信达地产新任董事长。信达地产表示,公司将按照相关程序,尽快完成新任总经理的聘任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信达地产近几年业务发展缓慢,三年多时间内已更换了两任董事长。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公司董事长调整一般而言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大股东出于人事布局需要,对所派出董事长人选进行调整;另外一种是,董事会对公司运营管理不太满意,从而进行调整。
在监管部门要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回归主业的背景下,赵立民接手信达地产后,仍面临诸多待解课题,例如如何在符合政策监管条件下,帮助信达地产摆脱昔日地王的束缚,同时实现业绩增长。这些难题能否在赵立民接任董事长期间得以妥善化解,有待进一步观察。
历史包袱难甩
信达地产宣布换帅之前,丁晓杰担任信达地产董事长兼总经理已超过三年。
“丁晓杰可能会过渡下闲职,然后等着退休。”中国信达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
记者了解到,丁晓杰是在2017年9月接替当时的信达地产董事长贾洪浩,担任信达地产董事长兼总经理的。
丁晓杰有过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01359.HK以下简称“中国信达”)体系内履职的经历,可称得上是一位老“信达人”。
从任职经历看,丁晓杰曾任中国建设银行新疆石油分行行长,中国信达乌鲁木齐办事处副主任、主任,中国信达长沙办事处主任,湖南分公司总经理,中国信达天津分公司总经理、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等职。
而丁晓杰2017年9月出任信达地产董事长时,正值该公司接连拿地王之后。
据克而瑞数据,信达地产2015年全年销售额仅为105.2亿元,但背靠中国信达资源优势,2015年-2016年该公司先后在上海、深圳、合肥、杭州、广州等城市,豪掷近352亿元拿下7块地王,从而被行业称为“地王收割机”。
据一份此前流传出来的信达地产内部PPT,信达地产的土地投资规模从2014年开始急剧增加,2014年土地投资额为99.3亿元,2015年几近翻倍增至184.4亿元。
持续重仓地产业务后,2017年相关部门对资产管理公司掀起了监管风暴,要求资管公司回归不良资产主业。
2017年以来,相关监管部门先后部署开展“三三四检查”、深治乱象等一系列监管活动,严令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回归主业。2018年1月出台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引导资产管理公司按照“相对集中,突出主业”的原则,聚焦不良资产主业。
业务监管从严的同时,四大资管公司内部也进行了人事调整。原中国信达董事长侯建杭到龄退休,原中国东方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张子艾任中国信达党委书记、董事长。
丁晓杰这位老“信达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时间节点,出任信达地产董事长的。
由于此前“收割”了大量地王,丁晓杰接手信达地产时,信达地产短债增幅明显。同时受政策调控影响,丁晓杰上任后信达地产的发展战略不得不变为相对保守,销售额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信达地产此前的投资战略以及开发布局,留下了不小的历史包袱,目前开发经营和项目去化出现一定困难,造成规模放缓以及销售额下滑,这也是更换董事长的大背景之一。”柏文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此次接替丁晓杰出任信达地产董事长的赵立民,也在中国信达体系内有着丰富的任职履历,现任中国信达总裁助理。
据信达地产公告,赵立民先后在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事财务管理、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等工作,曾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信达沈阳、呼和浩特办事处、吉林分公司及信达投资有限公司,历任高级副经理、高级经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党委书记。
“董事长的更换说明信达的地产业务板块在做调整,尤其是这两年地产经营确实面临压力,调整应该是希望夯实发展基础。”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难以割舍的地产业务
监管部门要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回归不良资产主业后,背靠中国信达的信达地产,近两年地产业务销售规模已出现下降态势。
2014年-2018年,信达地产权益销售额一度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发展速度相当快。
以信达地产公布的数据为基础来计,公司2015年及2016年的销售增速分别为59%及61%,2017年、2018年销售增速分别为33%、37.81%。
2018年是信达地产销售额的高峰期,权益销售合同额为309.68亿元,但2019年其销售额下滑至265.58亿元。而按照信达地产今年年初公布的销售目标,2020年的销售额将比2019年进一步下降。
就今年的销售目标,丁晓杰在今年4月举行的2019年度线上业绩会上表示,2020年信达地产计划签约销售额170亿元,回款额150亿元。
据信达地产2020年三季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金额为165.31亿元,回款金额为167.47亿元。
“因近两年行业走势放缓,这种形势不利于信达地产地王项目解套。地王项目出货遭遇困难,这部分资产盘活的压力比较大。”严跃进告诉记者。
据了解,信达地产在2015年至2016年所拿地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未进行销售。地王项目去化遇阻加之监管从严,使得该公司不得不减缓拿地步伐。
今年前三季度,信达地产新增储备计容规划建筑面积仅约65.19万平方米,新增联建管理项目计容建筑面积约16.69万平方米。
“过去一些国企拿地王,一定程度是因为国企融资成本低。”接近中国信达的一位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但在去杠杆背景以及对房地产严格监管政策下,地王解套面临较大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信达地产之所以曾被业内称为“地王收割机”,或与其背靠中国信达,可获得相关行业资源有一定关系。
据天眼查信息,中国信达通过100%持股的信达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信达地产55.09%股份,为信达地产控股股东。
对于和大股东之间的关系,信达地产在官网上介绍,公司是中国信达旗下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信达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运作平台,信达地产依托信达系统资源,发挥自身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的专业能力。”
房地产业务在中国信达诸多业务中,所占比例一度相当高。而中国信达不断降低房地产业务比例,会对信达地产产生多大影响,仍存不确定性。
中国信达一位前高管曾在2016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在将资本转化为资产时,公司奉行“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房地产虽然是中国信达所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行业,但公司正有意识加强对行业的管理,已将资产分配比重从47%的占比,降至40%。
从已公布数据来看,随着监管趋严,中国信达近几年房地产业务的比重已逐渐下降。据该公司2020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中国信达的收入为458.2亿元,其中房地产销售收入为95.65亿元。
由此计算,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务占中国信达总收入的比例,已降至20.87%。
不过从行业划分看,中国信达披露,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在各类业务中仍然占比最高,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占收入总额的19.9%,低于房地产业务收入比例。
虽然中国信达房地产业务占比下降,但另一方面,信达地产近几年的收入仍保持增长态势:2017年-2019年信达地产营业收入分别为152.16亿元、187.54亿元、194.78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4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7.06 亿元增加40.62%。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国信达宣布回归主业,但目前看房地产业务仍占据重要地位,而作为房地产业务重要平台的信达地产,未来将走向何方,业界拭目以待。
智通财经APP获悉,1 月 28 日,声网Agora(API.US) 宣布已就收购环信Easemob 达成最终协议,交易预计在 2021 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购完成后,双方将在产品...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际数据公司(IDC)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的初版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继续回暖,2020年第四季度出货量约为3.9亿台,同比增长4.3%。尽管2020年全年...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监管重申今年仍将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的监管,而监管路径也越来越明晰。银保监会在2021年工作会议中称,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同时强调了加强对银行...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