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广州,记者 徐学成)讯,11月9日晚间,中潜股份(300526.SZ)披露,因全资子公司北海中潜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北海中潜)业务陷入停滞,公司决定将其注销。北海中潜曾是中潜股份在大数据领域布局的重要“棋子”,且成立以来显示出异常强大的盈利能力。但北海中潜成立近一年多便遭遇主要人员离职、业务停滞,个中缘由,颇为让人不解。
中潜股份在9日晚间的公告中表示,2020年2月,北海中潜的主要人员离职后,其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公司决定注销北海中潜。
资料显示,北海中潜由中潜股份于2019年8月12日设立,设立后便引入北海慧玉原核心团队,展开大数据相关业务。关于公告中所谓的“北海中潜的主要人员”是否系上文所述的“北海慧玉原核心团队”,记者于9日晚咨询了中潜股份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两者是同一班“人马”。
从成立时间来看,北海中潜存在的历史仅1年零3个月。依据中潜股份披露的数据,从设立到2019年底,北海中潜实现了3728.71万元的营业收入和1212.50万元的净利润,净利润率为32.52%。而今年上半年,北海中潜亦为公司贡献了600.29万元的营收和456.96万元的净利润,净利润率竟高达76.12%,是2019年的两倍有余。
一个盈利能力如此“强悍”的子公司说关就关,中潜股份给出的理由竟然只是简单的“主要人员离职,业务陷入停滞”。
北海中潜曾被中潜股份寄予厚望。2019年7月,中潜股份抛出一份收购案,公司计划以1元的代价收购北海慧玉100%的股权。当时,中潜股份称,公司希望借助北海慧玉,实现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制造装备的深度融合,“加快公司实施工厂智能化产业布局及在智能制造领域上的发展”。
孰料,北海慧玉一名股东在此后不幸离世,中潜股份以“相关转让手续无法正常办理”为由,终止了上述收购。随后,中潜股份设立北海中潜,并将北海慧玉核心团队招致麾下。
1元收购北海慧玉,并委以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的“重任”,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财联社记者曾在2019年7月份就这一疑惑采访了中潜股份的相关人士,对方回复称:北海慧玉当时并没有团队,也并未实际开展业务。公司收购北海慧玉的目的之一,则是为了通过后者享受北海当地的优惠政策。
这就意味着,中潜股份对北海慧玉的“良苦用心”,实际上最终“转嫁”到了北海中潜身上。只是,北海慧玉的核心团队为何在加入北海中潜短短几个月后就离职,且为何一个上半年净利率还高达76%的公司突然就“业务停滞”,这一切都有待中潜股份方面给出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潜股份目前正在接受证监会的立案调查。此外,中潜股份此前曾抛出多项并购方案,且频繁涉及到大数据、云计算、半导体等市场热点概念。只不过,其中多个方案在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最终均被公司以各种理由终止。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 -周四,受隔夜美股拖累,亚太股市集体大跌,越南股市重挫约7%,本周累计下跌约13%;日本股市创6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澳洲股市也创4个月来最大单日...
智通财经APP获悉,摩根大通分析师Paul Coster发布研报表示,给予普拉格能源 (NASDAQ:PLUG)(PLUG.US)“中性”评级,目标价70美元。尽管分析师预计普拉格...
香港2021年1月28日 /美通社/ -- 2020年度全年业绩概要 恒隆地产及恒隆集团的核心物业租赁业务收入按年上升4%,主要受惠于内地物业组合录得可观增长。 内地物业组合...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