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7日讯,9月4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在轨期间,航天器按计划开展了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技术顾问陶建中研究员称,此举将会大幅度降低航天成本,而成本控制对国内外商业航天来说都是重要一环。
美国的可返回航天器技术发展最为先进,1981年,其航天飞机首次发射就已成功,而在昂贵的维修费用影响以及发生过两次大型的爆炸事故后,美国放弃了航天飞机发射计划。
近十年内,商业航天发展迅速,2018年2月7日,马斯克旗下Space X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进入太空,截至目前,SpaceX研制的最新“猎鹰九号”已经实现了6次返回,并已实现了火箭整流罩回收。
陶建中研究员称,今年5月,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实现重复使用,而返回舱的着陆就意味着我国已实现飞船可重复使用。
本次发射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军工板块两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一为航天电子,一为航天动力。航天电子是航天九院旗下唯一上市平台,是航天电子设备配套龙头,可提供卫星发射的控制系统、利用系统、逃逸系统和遥测系统等配套设备;航天动力则是航天六院旗下的上市公司,可为火箭发射活动提供液体火箭发动机等配套设备。
上周,中国航天两大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将深化战略合作。中泰证券观点认为,航天应用产业前景广阔。航天两大集团将以做强航天应用产业为导向,进一步扩大“航天+”产业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围绕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智慧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打造高质量的产业板块、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
其称,军工集团上市平台的资源持续整合2020年有望持续升温。在混改领域,建立激励机制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将持续推进,激发板块活力,建议重点关注航空、电科旗下的资产注入和混改。
智通财经APP讯,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月27日,一篇关于CD20-CART-OX40的文章成功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发表人包括...
财联社(上海,记者 丁艳)讯,1月28日,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一份中国太保内部交流文件,主要涉及其2021年内部计划。其指出,目前公司已确定2021年实施新的基本法,将更倾向主任层级...
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周四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规模持续攀升,银行间流动性依然吃紧。业内人士预计,央行后续或加大投放以补充春节资金缺口,但目前资金“紧平衡”态势难有明显改善,...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