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快递(NYSE:ZTO)创始人赖梅松是湖畔大学第二届学员,他曾对媒体笑言,我想马云一定认为我是好学生,不然他不会接纳我的。
果不其然,马云不仅认同赖海松,还在两年后向中通快递投了13.8亿美元。在接受阿里的第一笔投资,中通成为 桐庐系 快递帮中阿里亲近派一员。
彼时阿里正在筹划集齐 四通一达 ,相比之下,阿里的 嫡亲儿子 百世(NYSE:BEST)则稍显落寞。
如今接受阿里入股2年过去了,中通快递似乎也坐稳电商快递行业规模第一的 王者之位 。百世依然在做行业 苦行僧 ,为行业低价 兜底 。
强者恒强,近日中通快递再次被市场关注,是因为传出公司二次上市的消息。有媒体报道称,中通快递计划在香港进行20亿美元的二次上市。
利润媲美顺丰,与百世角逐 二次上市
中通快递是快递行业龙头,公司却常常被归到 四通一达 类别,显然被市场低估了实力。连续四年中通快递稳坐行业市场份额榜首,净利润与顺丰基本持平。
2019年中通快递净利润56.71亿元,与顺丰57.97元的净利润规模十分接近。而同期顺丰营收规模高达1122亿元,相比之下中通营收仅有221亿元。
这么比只是想让大家直观了解中通在行业地位,以及与重资产投入的顺丰比,其市场份额、利润优势也不差。
就是这么一个快递行业龙头,如果真的要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将成为港股快递第一股。不仅填补了港股市场快递股空白,或还能获得较高估值。
从自身条件看,中通快递完全符合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要求:市值不低于400亿港元,或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但最近一年收益至少10亿港元。
2020年第二季度,中通快递实现营收64.0亿元,同比增长18.0%,调整后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5.6%。
截至当地时间2020年9月1日收盘,中通快递股价35.27美元,公司总市值约为276.48亿美元。
提到二次上市,与中通一起在美股上市的百世也有二次上市传闻。百世是阿里的 嫡子 ,截至2020年6月末,阿里持有百世33.03%股份。
2008年阿里将第一笔物流投资给了百世,并在此后连续7轮投资中参与4轮。总占股23.4%。
中通快递和百世是前后脚上市。
2016年中通快递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共发行7210万ADS,每股发行价为19.50美元,融资14亿美元,创下阿里上市后最大规模的中概股IPO。
一年后,百世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一共发行4500万ADS,每股价格为10美元,总融资额高达4.5亿美元,为目前在美上市最大IPO。
时至今日,两家公司市值也差距甚远。截至9月1日收盘,中通快递股价35.27美元,市值276亿美元,百世股价4.22美元,市值只有16.25亿美元。
中通善抢市场,百世在 技术 路上越走越远?
百世的市值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业绩的尴尬。背靠阿里,公司最新二季报
仍然止不住跌跌不休的亏损态势。
根据Wind数据,今年二季度百世营收约84.18亿元,同比减少4.2%,净利润亏损0.24亿元,同比下滑26.09%。
从近五年业绩走势看,百世营收规模高于中通快递一个段位,净利润却始终未能扭亏。
但不可否认,百世在连年亏损中依然很坚挺,规模和业务量持续增加。和一起 傍着 阿里的 通达系 们不同,百世与阿里的关系更胜一筹,还是嫡亲的最亲。
中通在美股上市简称为中通快递,百世则为百世集团,并未叫百世快递,这其中暗含两家公司业务有什么区别吗?
根据Wind数据,中通快递收入构成较为简单,只有快递服务、货运代理、出售零配件,以及其他产品。快递服务为公司主营业务,今年上半年占其总营收的86%。
百世的营收构成分为快递服务、货运、供应链管理服务、商场、其他收入。上半年,百世快递收入约为8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61.5%;货运收入20亿元,占营收比重约14%;供应链管理收入9亿元,占比约6%。
从营收结构看,中通快递的业务比较聚焦,以快递业务为主。百世的业务则在快递服务、货运中占比较大。其业务相对多元,在供应链领域也有斩获。
对外口径上,百世一直宣称自己是一家集快递、快运、供应链管理、末端服务、运力匹配、国际电商物流、物流金融等业务板块于一体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平台。
这就脱离了一家快递公司的 低级趣味 ,向技术要底气,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物流服务,不断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效率。
一味强调技术属性,百世也以快递行业少有的轻资产模式发展,在巨大的物流、仓储等用地方面,公司采用租赁而非购买。
虽然减少了土地使用权金额,但却产生大额生产经营性租赁费用。2019年百世租赁费用高达13.99亿元,甚至高于顺丰的土地使用权摊销费用+租赁费用。
相较之下,中通快递则更显得 识时务 ,聚焦快递业务,抢抓市场份额,以规模优势来换取更大的利润。
今年二季度,中通快递完成业务量46.0亿件,同比增长47.9%,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至21.5%。
赖梅松在财报中称,快递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难以避免,只有专注把自己做大做强,拉开距离,才有机会取得绝对优势。
中通快递是中国快递行业中唯一市场份额超过20%的公司,公司目标要在2022年市场份额达到25%。
中概股大涨之后将迎阶段性退潮?回归港股或科创板是趋势
在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下,美股2020年以来涨势惊人。
美股三大股指在整个8月分别累计上涨7.6%、7%和9.6%,其中道指上个月的涨幅是1984年以来历年8月里最大的,标普500指数上月的涨幅则是1986年以来历年8月里最大的。
在美股狂HIGH下,中概股也都迎来较大涨幅。像点牛金融股价从年初至今涨了11倍;蔚来股价涨了4倍;未来金融科技、跟谁学涨了三倍多;小牛电动涨了1.5倍,拼多多涨1.4倍,京东涨1.3倍
大热亦有大忧,就在美股大热之际,也有机构谨慎提示风险。专注于港美股的老虎证券就在研报中表示,8月开始人民币汇率及中概股大概率会一波三折,美元下行过快也容易有反抽出现。
叠加美国监管机构对中概股不断发酵的高压政策,中概股回归仍是发展趋势。显然上文提到的中通快递、百世集团二次上市也是本轮回归节奏的一个篇章。
老虎证券研报显示,2020年7月 27 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北京将对赴美中概股进行梳理,对于符合回归条件的,支持其回归A股或回归港股发展。
这一规定是继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接连发布红筹企业(包含已赴美上市红筹股和尚未在境外上市红筹股)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告后,又一拥抱中概股回归的重要举措。
虽然中概股回归历年都有,但鉴于今年形势严峻,国内监管部门对于优质企业回归A股政策从允许转向鼓励,优质企业可以从美港股直接带着红筹架构去A股发行CDR。
甚至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允许多市场上市。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趋势包括①港股红筹回A股,AH同时上市;②在美中概回归A股,两地同时上市;③AH 还有美股三地上市;④私有化上市。
智通财经APP讯,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月27日,一篇关于CD20-CART-OX40的文章成功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发表人包括...
财联社(上海,记者 丁艳)讯,1月28日,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一份中国太保内部交流文件,主要涉及其2021年内部计划。其指出,目前公司已确定2021年实施新的基本法,将更倾向主任层级...
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周四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规模持续攀升,银行间流动性依然吃紧。业内人士预计,央行后续或加大投放以补充春节资金缺口,但目前资金“紧平衡”态势难有明显改善,...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