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招股书获受理!吉利(00175)科创这盘棋如何落子? 提供者 智通财经

[2021-01-28 18:58:2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日下午,上交所信息披露显示,已经受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智通财经了解到,吉利控股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协同和规模化效应,与全球伙伴合作,不断探索汽车上下游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日下午,上交所信息披露显示,已经受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

智通财经了解到,吉利控股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协同和规模化效应,与全球伙伴合作,不断探索汽车上下游产业、全面布局汽车“新四化”,积极布局未来智慧立体出行生态,打造天地一体化格局,实现向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的转变。

根据公告,本次登陆内地科创板,初始发行的股份数量不超过1,731,666,448股,总融资金额为200亿元人民币,其中拟80亿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30亿用于前瞻技术研发,30亿用于产业收购,60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科创板 IPO 如能顺利推进并实施,将再次明显充实公司的资金实力,这对于公司未来的产品开发、技术研发,以及潜在的外延扩张,有着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

吉利控股集团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千亿

智通财经了解到,吉利汽车在全球布局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及五大设计造型中心, 共有研发设计人员2万多人,专利总数达17677件(含吉利汽车集团及吉利科技集团)。中国杭州、中国宁波杭州湾、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德国法兰克福设有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在中国上海、瑞典哥德堡、西班牙巴塞罗那、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加州设有五大造型设计中心。此外,沃尔沃汽车全球拥有三大研发中心及三大造型中心。

近十年,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总投入累计超1000亿元。2019年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投入超207亿人民币,占销售总收入比例为6.3%。

这一比例与国际一流汽车集团基本一致,反映了吉利控股研发水平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吉利仍然会保持较强的研发投入。

领衔开启模块化造车新时代

得益于全球技术成果的大量积累,吉利形成了平台化、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的战略路线,迈向了模块化造车新时代。

吉利汽车已形成BMA、CMA、SPA及PMA 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覆盖了从纯电到燃油、从紧凑型到中大型车型的全面产品布局需求,极具前瞻性地为互联、安全、新能源、未来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了充分支持。

以“CMA 超级母体”为例—— CMA 超级母体通过集中式的分布结构,电子电气架构能够向上兼容快速迭代的汽车电子产品,将传统燃油、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力与架构一同开发,保障车辆一贯驾驶性能,能满足未来 15 年汽车的进化。在关键的总线数据方面,采用的 FlexRay 总线传输速率是传统汽车CAN总线的20倍,确保CMA超级母体孕育的产品领先一步进入5G时代。

(CMA超级母体首款轿车Preface 搭载沃尔沃Drive-E系列2.0TD发动机)

再来看纯电动PMA平台。据了解,今年9月 PMA 平台将在北京车展亮相,该平台采用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具备OTA升级能力, 覆盖A00级到C级车型。

首款新车是中大型纯电SUV,在领克品牌下推出,预计明年下半年上市。2022 年吉利、smart在PMA架构下的产品也将投放市场。预计Waymo 和沃尔沃将基于 PMA 平台共同研发 L4 级别自动驾驶,后续会有更多品牌加入PMA的“朋友圈”,加速奔向自动驾驶。

此外,第二代混合动力(HEV)也颇有看点。

公司基于 1.5TD+7DCT/H 平台,完成了对 GHS1.0 混动系统的开发,1.5T 轻混系统已博瑞 GE、星越、缤越、嘉际、ICON 等车型上应用,终端接受程度较高,7 月ICON 销量中已经超过燃油版本。

据了解,明年吉利将推出新一代GHS2.0混动系统,和丰田 THS、本田 iMMD系统展开正面竞争。公司计划明年上市的3款新车都会搭载HEV版本,有望成为首个突破油电混合技术的自主品牌。

全面布局新四化 引领中国品牌技术变革

在全球汽车产业“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趋势下,吉利汽车已形成多元化、体系化的发展路径,引领中国品牌汽车技术变革。

吉利提出多元化、多线并进的新能源路径,包含混动技术、纯电技术、替代燃料与燃料电池四大技术路径,实现了从技术追随到技术引领的新跨越。

吉利汇聚全球3000多位新能源人才,构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研发制造体系。新能源研发及产业已投入超300亿元,拥有新能源领域核心专利技术超过300项,打造底层架构技术,实现了真正100%自主研发的中国新能源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供应链领域,吉利汽车也已形成研发制造的集成一体化产业链,并在三电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合理布局。2018年与宁德时代展开合作,2019年与LG开展项目合作,为吉利新能源战略全面落地提供坚实的体系支撑。

早在8年前,吉利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行了前瞻性战略布局,引领车联万物、智慧畅行的新时代。2016年,博越开启了中国汽车智能互联先河。

2016年,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独立运营的科技创新企业亿咖通科技成立,专注于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聚焦座舱智能化与整车智能化两大核心领域。亿咖通科技拥有近20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投入了数十亿研发费用,在车联网领域已申请100多件核心专利。

2018年,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推出。GKUI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融合打通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小米、京东、喜马拉雅等互联网头部企业,与数百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展开了合作。2019年,吉利推出在业界具有代际领先优势的GKUI 19系统,首款达到车规级的量产高性能车载芯片E01,引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超级大脑”新时代。截至目前,吉利旗下共有22款车型搭载了GKUI系统,装机量已超200万台。今后,吉利所有全新车型都将搭载GKUI系统。GKUI系统已实现对马来西亚及俄罗斯的海外输出,将全新的智慧出行体验带入了东南亚及东欧地区。

吉利汽车在实施自动驾驶量产化自主开发上一直走在前沿。

2018年,吉利汽车成为首家实现L2级自动驾驶批量交付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2019年,吉利新量产车型L2配置率和市占率在行业内均已达第一。通过吉利汽车已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实现了避免或减轻>53%的交通事故。2019年5月,吉利发布了“爬行者智能系统”,为研发更高级别无人驾驶技术,创新出行生态打下基础。

2022年,吉利汽车将在亚运区域内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运营;吉利参与建设的全国乃至全球第一条支持智能驾驶、无人管理的智慧高速公路——杭绍甬智慧高速也将在杭州亚运会区间,为所有亚运会的来宾提供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吉利汽车深度布局智慧立体出行生态,全球领先。

2015年,吉利控股集团前瞻布局共享出行领域,以曹操出行为入口,构建中国首个以汽车制造商身份打造的共享出行平台,以先发优势奠定了曹操出行在B2C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目前,曹操出行已在全国55座城市上线,累计投放50000辆新能源汽车,拥有3940万的注册用户,日均活跃用户110万,日均接单量近100万单。2019年11月, 第三方权威数据监测公司发布的大数据显示,曹操出行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成为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公司、中国第一大B2C网约车平台。

吉利与戴姆勒联手共建的高端出行项目“耀出行”于2019年底投入运营,首个运营城市为杭州,目前已在杭州、广州等城市开展运营。耀出行初期将采用梅赛德斯·奔驰品牌S级、E级、V级豪华多功能车,未来也将采用梅赛德斯·迈巴赫以及吉利旗下的高端纯电动车型。

空中出行领域是构建智慧立体生态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吉利控股集团目前在空中出行服务领域布局有Terrafugia(太力飞车)及Volocopter两家公司。

Terrafugia在短期内会专注于开发飞行汽车,开发城际之间的乘客和货物运输解决方案。Volocopter专注于城市内短途航班,旨在提供点对点到达的空中电动出行服务,改善大城市交通体系。目前,Volocopter已积累了丰富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技术,并在全球多个城市成功进行试飞。最新一代两座机型最高时速110公里,续航里程35公里,能够满足90%以上大型城市内的短途出行需求。

布局天地一体化格局

2020年3月3日,全国首个民企卫星智能AIT中心落户浙江台州, 吉利全面布局商业卫星领域。

2020年4月24日,时空道宇宣布自主研发的首发双星即将开启全面验证;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完成首发两颗低轨卫星发射。卫星项目不仅为吉利自身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提供基础设施,还为未来出行、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等多领域提供支撑,构建科技生态链优势。

(吉利集团加码出行科技领域布局)

眼下,国内经济运行已基本恢复正常状态,居民购车意愿的提升也有望支撑乘用车市场需求,行业下半年总体经营环境将明显好于上半年。

2020 年是吉利汽车向“品牌和技术领先”进阶的关键一年,得益于十年累计超千亿元的研发投入,相信吉利汽车将占领技术制高点,在产品、品牌与终端市场持续向上突破,树立起新一轮造车的技术壁垒和品牌口碑,开创“科技吉利 4.0 时代” 。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08037):CD20靶点的增强型CART研究在《科学·转化医学》获发表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08037):CD20靶点的增强型CART研究在《科学·转化医学》获发表 提供者 智通财经 - 2021年1月28日

智通财经APP讯,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月27日,一篇关于CD20-CART-OX40的文章成功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发表人包括...

独家|中国太保曝光2021年内部计划!将适当提高权益类资产比例 进一步加大国债、地方政府债长久期匹配 独家|中国太保曝光2021年内部计划!将适当提高权益类资产比例 进一步加大国债、地方政府债长久期匹配 提供者 财联社 - 2021年1月28日

财联社(上海,记者 丁艳)讯,1月28日,财联社记者独家获悉一份中国太保内部交流文件,主要涉及其2021年内部计划。其指出,目前公司已确定2021年实施新的基本法,将更倾向主任层级...

央行4天净回笼超5500亿:银行间流动性吃紧 机构对跨节资金面担忧加重 央行4天净回笼超5500亿:银行间流动性吃紧 机构对跨节资金面担忧加重 提供者 财联社 - 2021年1月28日

财联社(北京,记者 张晓翀)讯,周四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规模持续攀升,银行间流动性依然吃紧。业内人士预计,央行后续或加大投放以补充春节资金缺口,但目前资金“紧平衡”态势难有明显改善,...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

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

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


合作伙伴 腾讯财经财联社雪球云掌财经新浪财经金融界金十数据和讯网易财经汇通网证券之星FX168同花顺财经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