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央行、住建部将召集部分开发商在京面谈,知情人士:或为了解房企对融资新规反应 提供者 财联社

[2021-01-28 19:49:4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洁 杨依依 陈业)讯,财联社记者从多个信源处独家获悉,央行、住建部将召集部分房地产公司8月20日起在北京面谈,目前,已有多家房企收到通知,并将赴京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知情人士向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洁 杨依依 陈业)讯,财联社记者从多个信源处独家获悉,央行、住建部将召集部分房地产公司8月20日起在北京面谈,目前,已有多家房企收到通知,并将赴京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监管部门召集部分房企面谈,或为了解行业对融资新规的反应。

据21世纪此前报道,监管部门为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债务规模,出台新规对房企按“红-橙-黄-绿”四档管理,并设置了“三道红线”,具体为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 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通知是真的,昨天接到券商的电话,这个政策对负债较高的房企简直就是定向打击。”一家总部在深圳的上市房企投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表示。

一家大型房企CFO也向记者证实了融资新规的真实性,但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具体文件。

“这次监管层释放的信号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要求房企管住有息负债,同时降低负债率,如果做不到,房企融资受到的限制会非常大。这次对房地产公司是一件大事,房企应该认真对待,尽快按照指示调整自身的负债结构。但负债率短期内是很难调下来,对短期融资会受到很大冲击。”一家TOP20上市房企副总裁告诉记者。

新规剑指高负债房企

“今年下半年,对于开发商的融资环境应该不会太好,监管部门不仅是对房企有息负债的增加进行限制,同时借新还旧也进行了一定比例的限制融资,主要还是为了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控制流向房地产。”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房企高层指出。

雅居乐控股副总裁潘智勇则表示,“关于最近融资的一些政策,我们也关注到了,我觉得出台这些也很正常。做好自己的管控,做好我们的经营,这是对应对这些融资环境的政策变化最有利的。”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记者,“对于一些高负债、高杠杆的高周转型企业而言,其三项指标远远超出监管红线,以永续债、信托和基金支持的明股实债等杠杆之上再加杠杆的情况十分普遍。此次监管新规将大幅压缩此类加杠杆的空间,也给房企降负债和去杠杆带来很大压力,如何在限制有息负债增长的同时实现平稳过渡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三道红线直指房地产负债水平的关键财务判断要素,资产负债率是判断企业整体负债水平的常用财务指标,由于房企的预收款较大,剔除之后指标更能反映实际负债水平。净负债率则是判断房企自身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可反映房企的真实负债压力和杠杆水平。而现金短债比则更倾向于判别短期财务风险,可体现房企当下的现金流压力及安全性。”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说。

不过一位不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具体条款是剔除预售款负债率还是有息负债率,现在说法不一。”

而根据“三道红线”触线情况不同,新规将房地产企业分为“红-橙-黄-绿”四挡。以有息负债规模为融资管理操作目标,分档设定为有息负债规模增速阈值,每降低一档,上限增加5%。

据21世纪报道,如果“三线”均超出阈值为“红色档”,有息负债规模以2019年6月底为上限,不得增加;“二线”超出阈值为“橙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一线”超出阈值为“黄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0%;“三线”均未超出阈值为“绿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 15%。

“这个政策是在规范房地产企业加杠杆的行为,政策不是不让加杠杆,而是保持杠杆稳定增长,其实所有的政策都是希望房地产行业维持稳定。”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董秘告诉财联社记者。

张波认为,若新规严格执行,下半年房企融资的“好日子”已经基本结束,整体很难再有类似上半年的低成本融资水平,即使是财务稳健的房企依然会面临挑战。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7379亿元,整体融资规模占2019年全年的62.5%。其中7月单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共发行109笔,累计约1234亿元,同比上升6%。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融资环境有所放松,但在下半年再次出现收紧趋势。多位受访人士告诉记者,房地产融资再度收紧,或与火热的土地市场有关,房企高杠杆拿地等现象,引发了高层关注。

“为保证国内经济的顺畅运行,就势必要控制房价和地价,这也是监管部门设置三道红线的主要原因所在。”柏文喜说。

“下半年收紧房企融资,是在响应中央关于‘房住不炒’和严控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等指示。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基建投资增速表现不及房地产,个人按揭贷款恢复比较快,行业景气度上行趋势明显。需求端调控政策未明显放松,但又需要防止地产过热,调控途径由需求端向供给端传导。”上述券商机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开发商或降价回笼资金

“‘房住不炒’是长期的政策基调,当土地价格以及资金等方面过热就要压制一下,融资新规如果执行,将考验各房企的综合能力,包括负债情况、融资能力、股东背景等。”上述A股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财联社记者。

“此次融资新规,将令房企总体融资增量受限,房企融资受限会传导到土地投资端,土地投资热度会减弱,土地溢价率可能会下行。”上述券商分析师指出。

一家百亿规模的港股上市房企副总裁则表示,“目前公司还没收到通知,但网上弄流传的文件太严格了,如果真的执行,没有多少房企会买地了。”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认为,政策如果严格执行,房企下半年肯定是围绕加速回款展开一些动作,包括降价促销、转让项目等行为。

“这次政策如果实行,对投资的影响比较大,四季度开发商资金压力会加剧,又要冲全年业绩,可能会有降价行为。”一家闽系上市房企的投资中心副总裁如是分析。

上述TOP20上市房企副总裁也表示,因为要改善负债率、改善融资结构,下半年在销售方面,地产公司促销力度会加大,促销活动可能会增加。

柏文喜亦认为,在此种情况之下,房企为了继续推高周转速度和加快销售回款,一方面可能会降价促销,另一方面可能会加快施工进度,因此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需要特别重视,而降价幅度则受制于成本因素和行业监管。

“开发商会更多选择像分拆物业上市这样的变通方法拓展资金来源。”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记者。

“房企会明显加快资金回笼的速度,一方面是由于资金压力,尤其是负债水平过高的房企更是会加大销售回款力度,另一方面与房企整体业绩完成度不理想相关,为冲刺全年业绩目标,房企在金九银十加大促销力度的概率会明显增大。”张波指出。

而在严峻的融资环境下,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

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认为,“房企本身并不会因为规模大小不同,造成触碰‘三道红线’的概率出现明显差异,不少大型品牌房企也明显触碰到‘三道红线’,但中小房企由于融资难度整体大于大型房企,形势依旧严峻。”

“房地产行业有这么多公司,已经到了兼并重组、结构分化的时代。”上述房企董秘告诉记者。


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Q4每股收益及营收超出预期 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Q4每股收益及营收超出预期 提供者 Investing.com - 2021年1月28日

英为财情Investing.com - 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星期四发布了第四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高于分析师的预期,每股收益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 在该公司发布的最新财报中...

美股异动 | 苹果(AAPL.US)盘前跌一度近5%,季度营收首次破千亿大关 美股异动 | 苹果(AAPL.US)盘前跌一度近5%,季度营收首次破千亿大关 提供者 智通财经 - 2021年1月28日

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28日(周四)美股盘前,苹果(AAPL.US)股价下挫,一度跌近5%。截至北京时间19:08,该股跌2.92%,报137.91美元。数据显示,苹果Q1净销售...

极光(JG.US)宣布与知名德国豪华汽车品牌达成合作 极光(JG.US)宣布与知名德国豪华汽车品牌达成合作 提供者 智通财经 - 2021年1月28日

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28日,极光(JG.US)宣布与知名德国豪华汽车品牌达成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聚焦智能化移动出行和体验,探索汽车行业智能网联化发展新可能。 据悉...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

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

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


合作伙伴 腾讯财经财联社雪球云掌财经新浪财经金融界金十数据和讯网易财经汇通网证券之星FX168同花顺财经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