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已一载有余,这期间多项利好区域发展的措施陆续出台,包括对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的香港和海外高端人才给予税收补贴等8项政策,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生活和工作,支持大湾区建设的80条金融措施等等。
刚刚,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打造 轨道上的大湾区
规划目标是在进一步优化原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城际铁路建设力度,做好与大湾区内高铁、普速铁路、市域(邻)铁路等轨道网络的融合衔接,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
也就是说,原本的基建优化计划继续推行,在此基础上加码构建更紧密的轨道交通网络,促进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大湾区城市与区外相邻城市以及大湾区城市与省外相邻城市的轨道交通基建网络建设。
规划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到2025年,目标是将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历程提至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规划建设13个城际铁路和5个枢纽工程项目,总里程约775公里,投资达4741亿元人民币,资本金比例为50%、计2371亿元,由广东省和项目沿线地方使用财政资金等出资,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资本金以外资金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近期建设工程聚焦于广州、深圳和珠西地区枢纽布局,但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重点枢纽的往来衔接方案,将产生一系列城轨延伸线的工程投资,有望带来指数级递增的辐射性经济效益。
远期规划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历程将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城以上城市。
换言之,4741亿元人民币仅为近期的起始投资,它还将带来一系列辅助性衔接工程建设投资、辅助服务投资,以及奠定更远期基建发展的基础,最终便利大湾区的交通往来、生活和经济发展,隐性效益远高于投入。
那么,单就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而言,有哪些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粤系房企
湾区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方便了人们的通勤和往来,在大湾区内拥有丰富可售资源的粤系房企最受惠,尤以国内领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碧桂园(02007-HK)为首。
该公司拥有丰富土储,项目遍布中国内地所有省份,其中广东省的可售权益资源达到4343亿元人民币,占其总可售资源的26%。
该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可售资源充足。截至2019年末,碧桂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权益可售资源达到3091亿元人民币,可售建筑面积约为2268平方米。另外,大湾区内有潜在权益可售资源约达3226亿元人民币,与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合集6317亿元人民币,在同行中处于领先位置。
其中,位于深圳的已获取权益可售资源约217亿元人民币,潜在权益可售资源达1408亿元人民币;目标市场为深圳的已获取权益可售资源约1276亿元人民币,潜在权益可售资源约2691亿元人民币。无疑最能从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基建网络完善中受惠。
据易居数据,今年前七个月碧桂园蝉联房企销售额冠军,全口径销售额达4483.1亿元人民币,名列2020年1-7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第一。
除了土储分布均衡、大湾区可售资源丰富、销售持续保持领先外,碧桂园还围绕房地产开发和管理业务,拓展多项优势产业,包括机器人、农业等,引领全新产业业态的创新发展,未来有望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提高经营效率和进一步打造独特的竞争力。
此外,有别于大部分财务紧张的房地产企业,碧桂园的财务稳健,现金充足。截至2019年末,该公司持有现金余额约2683.5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的14.1%,EBITDA覆盖利息倍数达到4倍。
鉴于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既有优势,加上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具优势的去化率,以及多元分布、探索新科技新业态的积极态度,碧桂园应最能从大湾区的发展中受惠。
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
轨道基建投资,少不了装备供应商。不论城际列车,还是衔接的城轨,中国中车(01766-HK, 601766-CN)皆为行内最主要的供应商,应可从这场基建投资盛宴中斩获订单。
由南北车合并而成的中国中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集团,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各类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及环保设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销售、租赁与技术服务等。
铁路装备贡献了一半以上的收入和接近60%的利润,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占其收入近20%,占其毛利14.66%左右。其余收入和利润则来自于风电、物流贸易等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换言之,粤港澳大湾区轨道建设的发展,有望为中车带来新的城际列车、城轨以及相关电气和设备订单。除了新造订单外,交付后的修理改装业务也将是其长期服务内容,所以这些轨道基建项目不仅带来一次性的收入,还有望引入长期维护合约的持续收入。
中车采用 以销定产 的生产模式,即根据客户的订单安排和组织生产。经历了前些年铁路基建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铁路基建进入有序高质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城轨投资加速,所以最近几年中车的铁路装备业务增长有减缓迹象,而城轨业务则保持增长。
从上图可见,中车的收入与订单规模步调一致。
作为全球最大的轨道装备供应商,中车制造在海外市场的口碑亦相当不俗。然而,今年遇上疫情,除中国以外地区均忙于抗疫,海外订单或收紧。粤港澳大湾区的轨道基建工程有望弥补这一缺失。
大型轨道基建承包商
三铁 中国中铁(00390-HK, 601390-CN)、中铁建(01186-HK, 601186-CN)和中交建(01800-HK, 601186-CN),是我国轨道交通基建的主要承包商,其中中交建主要擅长桥梁和港口建设,近年的铁路建设订单已不多,所以在铁路基建领域,中铁和中铁建或占主导。
与中国中车 以销定产 的经营模式不同,三铁手上的订单已足够其多年发展,而且每年都接纳巨额新订单,所以这次粤港澳大湾区的轨道基建工程投资对此等大业主来说,或未足以引起轰动。
现有的铁路客货运营运商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一发布,久无动静的广深铁路(00525-HK, 601333-CN)股价即大幅拉升。
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的广深铁路,拥有最早连接广州与深圳的铁路路段,目前主要经营的业务包括:广深城际线(有别于广深高铁)客运、广九和京沪九客运直通车、长途车客运、货运、路网清算及其他。其中客运和路网清算为其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占2019年总收入的37.82%和46.76%。
2012年武广高铁武汉至深圳段开行,广深铁路利润较高的广深城际列车受到一定的分流影响。不过随后得益于运营调整、价格调整、加入新资产等,后续的分流影响未现。
这一次城际铁路和潜在的衔接工程建设,或可完善路网,同时也带来母公司注资的期望。广深铁路的资产十分优质,而且入账成本较低,若有关交易引发资产重估,或为其带来可观的收益,这可能是市场看好的原因。
智通财经APP获悉,西南航空(LUV.US)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为20.13亿美元,同比下降64.9%;净亏损为9.08亿美元,上年同期录得净利润5.14亿美元;基本每股亏损1....
智通财经APP获悉,MSCI(MSCI.US)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为4.44亿美元,同比增长9.1%;净利润为1.56亿美元,同比增长27.2%;摊薄后每股盈利为1.87美元,上...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国航空(AAL.US)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为40亿美元,同比下降64%;净亏损21.78亿美元,去年同期录得净利润4.14亿美元;摊薄后每股亏损3.81美元...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