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pop_ad { opacity: 0; }
编者按:
中国概念股(下称:中概股)其实是一个称呼,专指在国外上市的在国内注册的公司,或者是在国外注册但业务和关系在国内的公司的股票。
中概股的诞生是由于我国之前发行上市的审核制度、不允许同股不同权以及对利润较高的要求等。一些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型公司无法满足审核和监管要求,谋求海外上市。
美股一度欢迎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认为中国企业可以为美股贡献利益和价值。现在则彻底转了态度。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方认为中国企业在收割美国投资者。老美认为,很多中国企业在线下扩张 烧钱 ,在资本市场赚钱。
这种商业模式让美股机构投资者很受伤,也严重损害美国资本市场利益。老美直呼受不了, 不喜欢这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不可持续 。
中概股在美股风云激荡三十年,跟华尔街精英学得段位越来越高。但是仍要看到,个中企业在美股 浑水摸鱼 ,不仅自己惹祸上身,还败坏了中概股的名誉。
如今《外国公司问责法》、纳斯达克也申请修改上市规则,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资格审计,海外监管趋于严苛下美股市场充斥着对中概股的敌意。
中概股走过辉煌,穿过泥泞,这一路的成长,精彩的故事还在继续谱写。
走出国门,去美股融资
改革开放春风下,上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开始建立。与此同时,海外证券市场融资也出现。
一开始中国企业要想出海融资只有一种途径,政府主导,在纽交所、纳斯达克进行尝试性的股票融资。上海石化(SHI)有幸成为第一批试点企业,于1993年7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还有一种就是反向收购,即是A股常说的 买壳 。据统计,从2001-2010年,通过买壳上市的外国公司中85%是中国企业。
虽然买壳在美股名声很臭,被认为有会计造假嫌疑以及存在公司治理诟病,不过美国已经形成一条完备的产业链,帮助国内上市困难,又想把一部分钱转移到海外的中国公司赴美上市。
总之,自从中国企业 破冰 美股上市以来,赴美上市中国企业 鱼龙混杂 如过江之鲫。
10年后的2000年,美股迎来中概股第一波上市高潮。彼时国内门户网站代表新浪、网易、搜狐,以及通信企业UT斯达康、中国联通相继花落美股,中概股群体迅速壮大。
2000-2010年间,断断续续有不少中国知名新经济公司赶赴美股。
例如2005年8月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2006年新东方、如家等9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2009年7天连锁酒店等20家公司在美上市。
这一波中概股上市潮奠定了海外中概股的市场地位,通过中概股让海外投资者充分分享到中国增长红利。
2010年是中概股命运转折点。东方纸业被浑水做空。
此后的2010-2020年是中概股上市+做空交叉发展的十年。2011年奇虎360、世纪佳缘等15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冲淡了中概股的做空危机。
2012年7月新东方陷入VIE风波。
直到2014年阿里巴巴、京东微博等15家公司在美上市,中概股才真正打破2010年中概股做空危机阴影,迎来最活跃的一年。
伴随着长达30年发展的起起伏伏,一路也掺杂这一些中概股的凋零。中金公司研报显示,仅2015年就有28家企业宣布私有化退市。
站到30年后复盘存量中概股数量,美股上市数量达到248家。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28日,中概股有248家,总市值约1.56万亿美元,其中总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有68家。
危机:做空与边缘化
美股给了中概股20年成长时间。
20年后危机乍现。2010年6月,浑水公司发布对东方纸业、绿诺科技做空报告。
东方纸业是河北最大纸制品生产商,公司刚于2007年11月在美国OTCBB上市,2009年转入纽交所。
在2010年6月底至7月,浑水连续发布6份报告,称东方纸业涉嫌严重的诈骗和造假行为,涉嫌资金挪用、夸大营收和资产估值、毛利润率等。
为反击浑水,东方纸业联合法律事务所Loeb、德勤等机构,围绕浑水的质疑展开独立调查。
5个月的调查结束后,东方纸业董事会审计委员根据联合独立调查结果,全盘否定浑水的质疑报告。
这一反击虽积极主动,但未能彻底打消市场疑虑,东方纸业股价一路下跌,熬2013年7月跌幅超过80%,市值损失1.7亿美元。
2010 年11月,浑水再对绿诺科技下手,质疑其夸大收入、管理层挪用上市融资金等行为。23天后公司被迫退市。
这不啻于对中概股是当头一棒,宜早不宜迟,就中概股里的南郭先生而言,这一棒迟早要来的。
据国盛证券证券统计,2010年至今有50家中概股遭遇海外沽空。2010-2012年是中概股做空潮。
做空危机引发2010年12月美国证监会对上百家中概股进行调查,重点集中借壳上市的企业,中概股信誉受到巨大打击。
浑水名利双收,格劳克斯、匿名分析、美奇金、哥谭市等做空机构相继走上历史舞台。
不过在利益驱使下某些做空已经丧失理智,比如恶意空头们,肆意扭曲、夸大事实,恶意操纵股价,连一些优质中概股也成为受害者。
2012年浑水攻击新东方,称其存在各种财务造假。俞敏洪事后回忆说他当时比较从容。看到股价大跌谁也很难从容,不过俞敏洪这种定力或来自对公司的自信。
美国证监会后来也对新东方启动调查,结果一切安好,后续公司股价还迎来一波涨幅。
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等大型中概股也遭遇过空头袭击,不过始终无法撼动这些 巨无霸 。
像阿里、拼多多这类好命公司不多,大部分被做空企业遭遇空头攻击过后,一地鸡毛。不管其有没有得手,中概股反正声名受累,遭受估值歧视。
自2010年做空机制在美股大行其道,中概股赴美上市数量已经从2010年的高点急剧下降,直到2018年才创新高。
中国市场逐渐完善
中概股赴美上市主要源于中国早期资本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正式开业;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1年7月正式成立。几乎相同时间,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赴美上市。
二十年后创业板在深圳正式开板。
此外,我国IPO发行制度的财务标准较为严格。
根据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主板(含中小板)新股发行要求企业在上市前必须连续3年盈利,并且累计净利润需要超过3000万;
创业板新股发行要求企业在上市前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1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上市审核制度标准方面,海外成熟市场则更为灵活。
以纽交所为例,1999年以前纽交所上市要求企业连续三年盈利,且累计调整后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美元。
1999年纽交所调整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只要企业满足市值不低于10亿美元,年收入不低于2.5亿美元的条件即可上市。
2008年纽交所进一步放松上市标准,允许市值不低于1.5亿美元、总资产不低于7500万美元的企业上市,只要有盈利潜力,即使短期没有收入也可以上市。
纽交所变革,让其网罗中国一众朝阳产业。
据GICS行业分类标准,中概股市值占比94%的公司集中在信息科技(如软件与服务、半导体)、可选消费品(零售、旅游休闲、教育)、通讯业务以及医疗保健四个板块。
对比香港中资股市场,市值占比72%的公司集中在金融、地产、能源等老经济板块
对比之下,A股高上市门槛,将百度、阿里、京东这类公司拒之门外,也错失这轮产业升级成长起来的有前景新经济公司。
中国市场改革已经被推上日程。
2018年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2019年中国设立科创板,取消对上市企业盈利要求。2020年创业板实施注册制。
这些个变化不可小觑,代表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减少与美股间的制度差异,为中概股回归扫清障碍。
此外本身业务在国内,中概股回归后还能形成资本市场协同效应,提高估值水平。中概股也是乐得回归。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中概股阶段性回归成定势
瑞幸事件加速中概股回归。
5月20日,美国参议院全数通过涉及中概股的信息披露及审计底稿方面的立法,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公司财务数据透明,且不受政府的控制。
在针对中概股监管上,美国监管机构逐渐超越合理管控范围,美股市场对中概股的信任危机已经崩塌。
中概股们也在着手准备回归。
在近日京东被曝秘密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后,网易也传出采取保密形式赴港上市。
中概股互联网巨头纷纷将二次上市瞄准一衣带水的港股。2019年阿里巴巴、百济神州等中概股已经实现美股及港股两地上市。
除却这类二次上市的,还有2019年从美股退市的中芯国际,一年后登陆科创板。光伏行业巨头天合光能也在2017年从美退市后,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中概股从美股 撤退 并非美股的胜利,而是一种双输局面。某些中概股表现挫伤了华尔街投资人的信心,中国创业者少了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但美股监管机构 一刀切 也让自己错失中国优质上市企业。
还是那句话,中美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财联社(上海,编辑 吴斌)讯,北京时间周四晚间,美国商务部公布GDP数据,尽管第四季度经济小幅反弹,但2020年GDP仍萎缩3.5%,创下1946年以来新低,也是2009年以来首次...
财联社(上海,编辑 史正丞)讯,当地时间周四,在游戏驿站盘前一度涨至500美元后,有关券商即将执行交易限制的传闻对股价造成较大压力。临近开盘时,美国媒体拿到罗宾汉(Robinhoo...
财联社(深圳,记者 张进)讯,1月27日,信维通信(300136.SZ)2020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净利润9.7亿元至10.7亿元,同期增长-4.89%至4.91%。公司在1月...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