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在昨天举行的“2017塑料产业大会”上,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表示,塑料期货上市十年来,大商所的交易、持仓规模快速增长,2016年日均持仓占国内期货市场的46%,其中法人客户持仓占大商所总量的44%,交易、持仓比例长期稳定在1:1左右,既有较为充足的流动性,又有效避免了市场过度投机。今后,大商所将持续推进石化品种研发,为石化产业提供多种风险管理工具。
李正强表示,塑料期货上市十年来,期货行业与石化行业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在开发石化期货品种、推动石化期现货市场融合、服务石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避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绩。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期货上市以来,期现价格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3和0.81,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期现联动推动贸易定价方式的改变,不少产业企业参考期货价格,将以往每天一到两次报价改为每天多次报价,提高了市场反应的灵敏度。2016年,参与大商所石化品种交易的法人客户达7500多个,不少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实现稳定的经营收益。
李正强称,“与中国石化(600028,股吧)产业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相比,与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立国际贸易新秩序等战略需要相比,我们的衍生工具和产品还不够丰富、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李正强表示,国内还没有石化期权工具,期货活跃合约不连续等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产业客户中“散户多、法人少,民营企业多、国有企业少,贸易流通企业多、生产加工企业少”的“三多三少”局面还比较突出,境外客户不能直接参与交易,一些企业对于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价格波动风险还存有疑虑。这些都已成为中国石化期货发展的瓶颈,制约期货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
李正强表示,大商所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各方合作,与石化行业一道,增进共识、深化合作,推动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石化产业发展。
据了解,本次大会以“产融结合、携手十年”为主题,聚焦于当前塑料产业市场的风险管理与发展机遇,围绕石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思路、煤化工产业格局分析、大连塑料期货市场十年回顾及发展展望等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来自相关研究机构、现货企业、期货公司及投资机构等近400家企业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产业企业代表占比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