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开始,大商所先后上市LLDPE、PVC和PP期货,大力发挥市场功能,促进塑料行业健康发展。十年来,不少产业链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工具来规避市场风险,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一批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较为充分的贸易企业异军突起,并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上游的产销模式是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而下游可能更多的是订单式,需求分散化,上下游产业结构与产销模式的差异性导致整个塑料产业存在供需的错配。”浙江明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叶萌在昨日于杭州举行的2017塑料产业大会上如是说,整个塑料产业急需借助期货市场,转移供需矛盾。
在供需错配的这一过程中,作为中间商的贸易企业是化解供需矛盾的关键环节,起到了蓄水池和缓冲器的作用。但是,供需矛盾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被化解。
“中间商作为一个群体资金风险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供需矛盾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间商也会经历很剧烈的去库存,会导致塑料价格非理性波动。”李叶萌表示,因此,贸易商对期货工具的利用迫在眉睫。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下游工厂的整合集中成为大趋势,目前看这种趋势正在加速。在中石油华东化工销售分公司信息部副经理许彦看来,其加速有两个主要驱动力。一是制品竞争的激烈程度临近极限值,二是环保整治常态化。
据他介绍,去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不少中小加工企业亏损,塑料行业也不例外。持续的盈利困难,势必会造成下游企业整合的加速。
随着工厂的整合,贸易商的整合趋势也比较明显。传统中小贸易商“搬砖”的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定价权基本上转移到了公开透明的期货市场上。“未来下游贸易商整合压力会较大,对金融工具的运用也会越来越多。”许彦说。
在整合过中,下游贸易商企业如何生存?市场人士认为关键取决于企业能否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下游贸易商积极参与到期货市场中,通过期现结合,规避了价格风险,实现了企业稳定的经营。这些期货“主力军”甚至将对期货的定位由服务自身延伸至整个产业链。
据了解,塑料期货上市这十年间,价格发现功能日益凸显,产业链上下游的定价已经习惯把它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这促使我们从传统的贸易商向服务商转型。”厦门象屿兴宝发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见华表示,以前贸易商是渠道为王,通过一些信息不透明的差价获取盈利,但现在传统路径已很难行得通,应更多从服务上下功夫。
据她介绍,公司现在与很多客户在做点价模式,为一些下游远期的采购服务,再配合仓储和物流服务,增加与客户的黏性。“我们更多是把期货市场作为一种采购和销售的渠道,通过与现货渠道对比,看哪个价格合适我们就从哪个渠道进行采购和销售。”黄见华表示,在塑料期货发展的这十年中,国外贸易商也在关注和学习期货操作,目前公司与国外的合作中包含套利和套保,后续更多的还会做一些点价,这些都是市场的一种进步。
此外,贸易商自身对于价格风险的管理从原来的简单“搬砖”到现在能够运用各种交易的策略也是一种进步。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不少贸易商和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利用场外期权做一些行权贸易。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只有产业欣欣向荣,企业的发展才会有一个长期发展的根基。在这个过程中,期货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位现货企业人士坦言。
“原来我们把期货更多用于服务自身,将来我们可能用于服务更多产业客户,原来是服务内部,将来更多服务外部。”李叶萌表示,一是为不能参与期货市场的产业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避险、锁定利润的服务;二是推广基差、点价交易,优化行业定价模式;三是积极参与期现套利,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贡献自身的力量,优化整个市场的参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