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交易活跃,行情大涨大跌中带动期货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尤其产品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为期货公司创造良好业绩奠定了基础。半年报的数据预示,2017年全行业净利润有望继续攀升。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相比去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我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14.78亿手,累计成交额为85.91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5.48%和13.52%。交易量和成交额下滑,对于经纪业务收入占大头的期货行业来说,形势并不有利。
即便如此,根据已经披露半年报的期货公司数据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净利润,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期货行业步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业务日趋成熟,部分期货公司已经走上了独具竞争力的差异化经营之路。
比如,新三板挂牌的上海中期披露的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5023万元,同比增长32.51%。净利润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旗下风险管理子公司(上期资本)业务的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增加了11.49亿元,主要涉及基差交易、仓单买卖等项业务。
期货行业创新业务突飞猛进,让股东们看到了期货行业的光明前景。今年上半年,华信期货大股东上海华信国际(002018,股吧)集团向华信期货增资逾52亿元,目前公司净资产逾60亿元,公司的资本实力跃升至行业前列。
此外,华信期货的全资风险管理子公司华信物产有限公司也分两期增资至25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其注册资本最大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地位。根据发展战略,增资资金除用于经纪业务外,大部分将用于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场外期权等创新业务。
如此大手笔投入,正是看好期货行业创新发展的前景。在多元化创新发展推动下,期货公司坚守合规底线,整体风险管理能力也有较大提升。从今年上半年中国期货行业协会公布的期货公司分类评价结果来看,今年行业分类评价结果整体大幅回升,且录得期货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对外公布以来的最好成绩。
然而,在积极开拓创新业务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反面的案例。一些期货公司在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业务过程中存在业务经验、人才储备和经营管理水平等不相匹配的问题。一旦期货公司对创新业务风险的认识不全、评估不足、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完善或执行不力,就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风险事件或出现严重亏损,从而造成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
对于积极进取的期货公司来说,面临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风险仍然较大,但是发展空间也够大,在下半年的市场发展中,全行业净利润也有望继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