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报告
多位锌贸易商透露,当前点价交易模式,已占到国内锌贸易的半壁江山,这也给下游企业带来多元化的套期保值策略选择。
过去 一年锌价大涨逾60%,意外带火了套期保值业务。
上海期货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参与锌期货套期保值的机构数量同比骤增60.56%,套期保值业务日均持仓量同比增加58.13%,日均交易量同比增加48.16%。
究其原因,一方面锌锭供应短缺令现货升水持续走高,令部分贸易商囤货待涨,迫使下游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锁定订单与采购价;另一方面点价贸易模式的日益盛行,导致上下游企业套期保值需求旺盛。
但是,如何筹划合适的套期保值策略,对锌产业上下游企业构成新的挑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锌套期保值的效果,需要从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的盈亏综合分析。不过,这意味着企业的业绩考核机制需要做出不小的调整。
点价盛行下的多元套保策略
驰宏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600497.SH)期货部副部长毕又真意外发现,随着锌价持续上涨,点价交易模式悄然盛行。
点价交易兴起于贸易商之间,如今它迅速扩展到锌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贸易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国际市场允许买家多次点价与反复买卖的点价交易模式,国内的模式是买卖双方都有点价。
多位锌贸易商透露,当前点价交易模式,已占到国内锌贸易的半壁江山,这也给下游企业带来多元化的套期保值策略选择。
比如有贸易商需要在3个月后采购一批锌锭,考虑到当前锌现货价格升水在400-500元/吨,他不必现在溢价采购,而是通过买入近月期货合约,等待交割月来临平仓获取套保收益。由于上半年锌期货到期期现价差率仅有0.44%,这意味着下游企业从中获得400多元/吨的价差收益进而降低采购成本,再在等待锌价回调时通过点价锁定采购价格。
此外,不少下游企业趁着锌价近强远弱趋势,通过买涨近月合约抛售远月合约,锁定约5%跨期套利收益,也能进一步降低自身点价采购的成本。
不过,点价模式盛行,对上游企业则构成不小的套期保值压力。即在下游企业尚未敲定采购价格前,上游企业不得不将现货拿到期货市场做卖出套保,等到企业点价后再平仓;若卖出套保价格设定过低,在锌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上游企业将面临套保亏损风险;反之卖出套保价格过高,对手盘应者寥寥,整个套保策略难以实施。
毕又真介绍,针对点价交易的套保操作,识别敞口性质是点价交易套期保值操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位锌企业负责套保业务的人士介绍,针对点价交易的套保操作主要分两类。针对已点价,未敲定采购量的库存量,采取做空套保操作;反之已敲定采购量,尚未点价的,则采取做多保值操作。
企业套保考核应势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尽管点价交易套保策略趋于多元化,但不少企业依然会设定严格的期货持仓限制。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企业将套期保值转化成投机工具。
“公司之所以要求期货头寸不得超过现货保值需求量,某种程度也是担心产量波动导致套保空头头寸出现交割缺口,带来额外损失。”毕又真直言。
随着锌价告别多年熊市迎来上涨周期,如何设定与时俱进的套保考核标准,对企业而言也是全新的考验。
多位锌贸易商透露,以往企业内部基本以期货单边套保盈利作为考核标准,但这种做法未必适合当前的环境。由于锌价上涨,期货市场卖出套保往往遭遇亏损,需要将现货市场盈利纳入考察范畴,才能全面体现套保的整体收益。
毕又真指出,若以期货单边的盈亏来衡量保值效果,必然导致套保操作走向投机。对此,公司内部也注意到这个问题,通过构建期现对冲业务台账优化套保考核标准。具体而言,企业每一笔期货头寸必须有相同数量的现货对应,确保期货头寸是真实的保值头寸,每笔现货头寸同样需要相应的期货头寸对应,通过衡量期货、现货之间的盈亏情况综合评估保值效果。
有业内人士指出,要建立期现对冲业务台账,并非易事。
主要原因是不少锌企旗下多个业务部门都在参与不同策略的套期保值业务,彼此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造成企业整体期现头寸出现错配,或期现套保交易策略失效等问题。
在毕又真看来,这的确是不小的挑战。而驰宏锌锗(600497,股吧)的应对策略,主要是两步走,一是在每天期货交易收盘后,交易员需将当天成交情况截图给业务风控人员,后者将这些交易信息收集编制成敞口日报,由总部相关部门对敞口头寸状态进行全程动态风险监控;二是对不同业务部门给予套保业务操作授权时,对每个部门设定最大的风险敞口规模与止损额度,确保公司整体套保敞口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