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期货 > 正文

产融结合 为全产业链提供风险管理 -期货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19:17:4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成为企业当下管控风险的常规手段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不断丰富,期货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市场流动性不断增强,投资者结构和交易行为日益多元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成为企业当下管控风险的常规手段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不断丰富,期货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市场流动性不断增强,投资者结构和交易行为日益多元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加充分使用风险管理工具,增强自身的经营能力。风险管理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对期货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给期货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不断丰富,期货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市场流动性不断增强,投资者结构和交易行为日益多元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加充分使用风险管理工具,增强自身的经营能力。风险管理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对期货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给期货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践行产业服务之路

为践行产业服务之路,长江期货构建了“1231”团队服务模式。长江期货董事长谭显荣告诉期货日报记者,“1231”团队自棉花品种开始试点并成型,到油脂钢材、有色金融等品种逐步成熟。该模式将产业上下游的企业纳入服务范围,整合公司研究咨询、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子公司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基础培训、保值方案设计、场外产品定制、仓单申请、实物交割、保值效果诊断等“一条龙”服务。在团队内部,则强化分工协作,各专所长,整体提升团队业务能力和服务深度,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据谭显荣介绍,近年来,长江期货先后组建了30余个“1231”专业服务团队,全面覆盖黑色、有色金属、能源化工、棉纺、油脂、饲料等领域,为企业提供专业、细致的风险管理服务方案,助力企业稳健经营,还积极帮助多家企业申请成为“点”基地和交割仓库,帮助其更好地参与期货市场。

为了解决实体企业在期货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痛点,长江期货设立了专业从事风险管理业务的子公司——长江产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长江产业金融),为实体企业量身定制全产业链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期货市场上的虚拟库存,为经营维持稳定的成本;通过提供仓单的服务,为现货行业建立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定价服务,为企业生产销售保驾护航。长江产业金融成立三年来,从仓单的代理采购、串换,到代理套保、联合套保,再到基差贸易合作、场外期权产品,从标准化的产品到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定制,源于现货,高于现货,源于期货,高于期货,成长为实体企业可信赖的风险管理合作伙伴。”谭显荣说。

对于为企业提供的诸如仓单约定回购、仓单销售、仓单委托采购、合作套保等服务,长江产业金融副总经理张梅如数家珍:2014年11月,湖北某粮油企业共有豆油、菜籽油期货仓单1.4万吨,已经在期货市场进行了保值。持有该批仓单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如果持有到2015年1月份在期货市场交割,还需要等2—3个月才能拿到资金。当年11月下旬,该企业将这批仓单中的一部分(近6000吨菜籽油仓单,价值3000余万元),卖给长江产业金融,同时约定在2015年1月份交割前进行回购。在协议生效后,长江产业金融向粮油企业支付了仓单价值80%的货款,剩余20%作为回购协议的定金。对于此次为粮油企业所做的仓单约定回购,张梅说,这相当于该粮油企业提前两个月回笼部分流动资金,同时保证货权不变,缓解了年底的资金压力。

湖北某棉花企业年加工量4000—5000吨,2015年3月因棉花价格不好,现货渠道销售不畅,该企业积压了近2000吨的棉花库存;同时还面临农发行还贷压力,资金周转出现困难,需要解决流动资金的问题。“4月份,该企业与长江产业金融签署仓单销售协议,将加工生成的棉花做成棉花仓单,共49张,分批盘面点价贴水卖给长江产业金融,长江产业金融在5月份合约上同步卖出。”张梅告诉记者,此次为该企业开展的仓单销售业务,相当于帮助企业提前完成销售,解决了其资金困难问题。

为类似企业提供的仓单销售服务还包括潜江某棉花企业。据张梅介绍,2015年年初,该企业从期货市场接了一批棉花仓单,准备用作生产用的原材料。但是拿到仓单后,发现货物的品级与生产所需的品级不一致,且交割仓单距离企业太远,运输成本过高。张梅说,解决企业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企业将该批仓单在期货市场再次卖出;二是进行仓单串换;三是将仓单直接进行转让。“3月24日,企业将该批价值600余万元的仓单转让给长江产业金融,获得资金后重新在现货市场采购生产所需原料。”张梅说,此举帮助企业消化了不合适的仓单,使企业资金实现及时周转。

锚定产业客户真实需求

随着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成为当下企业管控风险的常规手段。如何熟练运用金融衍生品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正在逐渐演变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必修课。而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期货公司的服务范围和业务内涵。

“风险管理子公司要源于期货,高于期货;源于现货,高于现货,要做成期货和现货之间的桥梁,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谭显荣表示,按照这一原则,长江期货在风险管理业务开展过程中,锚定产业客户的真实需求,不断探索使用新的模式、新的产品,切实解决实体企业面临的风险管理难题。

谭显荣认为,期货经营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的效率,要加强期货行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对期货风险管理业务等创新业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表示,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目前有50多万家,但期货市场产业客户仅有2万余户,大量有风险管理需求的上下游企业尚未直接参与期货市场。“要让这些企业实现人不进场而风险管理需求进场,就需要期货行业积极推动市场模式的创新。”

在谭显荣看来,期货市场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存在广阔空间,具体表现在可以帮助实体企业建立期现货结合的经营方式、与保险公司在服务“三农”和精准扶贫等方面开展“保险+期货”、场外期权等业务。“稳步开展‘保险+期货’等期现结合的业务试点,加快场外期权市场建设,将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三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服务‘三农’工作,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谭显荣说。

与保险行业合作正当时

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跨界融合,综合经营已经成为各大保险企业建立和巩固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深化资源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正在不断为期货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动能。在谭显荣看来,期货行业与保险行业的合作正逢其时,可以深度合作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开展产品创新合作。一方面,基于现有的以“保险+期货”为媒介的合作,让期货公司对保险产品的定价、精算以及监管模式等都有了新认识和了解,借助“保险+期货”的模式,做到人不进厂,需求进厂,真正服务“三农”。另一方面,由于保险市场的巨大发展及潜在需求,倒逼期货品种不断创新,为期货和保险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第二,开展客户开发合作。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业多元经营发展,单一的金融服务产品越来越难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作为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而言,双方均可以通过渠道合作和服务合作的方式,让双方的客户选择更加合理的避险保障工具,甚至还可以进行更有深度的中介式合作。

同时,基于期货公司数据分析、行业研究的核心优势,和保险公司在市场覆盖、客户服务、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成熟优势,双方还可以在搭建系统化金融平台、理论创新、扶贫开发、培训交流等多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

不过,谭显荣也坦言,现阶段各方大力推进的“保险+期货”业务,在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各方协力解决。

第一,保险产品条款中参照的价格不一致问题。农民关注的是现货价格,“保险+期货”产品更多以期货价格作基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投保主体的生产经营成本也不尽相同,对实际保障效果会有一定影响。

第二,保险产品与期权产品的匹配问题。“保险+期货”是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的业务融合,是保险与期权两个工具的融合,保险以期权的形式将风险分散,所以,为充分考虑风险的转移,保险条款的设计还需要与期权工具本身的特点相结合。

第三,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存在较大差异。国家对于农业保险有补助,期货公司参与“保险+期货”过程中实际上承接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期货公司承担了风险,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助。

因此,谭显荣建议说,在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中,需要政府部门参与进来,对项目推广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对此可借鉴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推动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扩大农业保险项目覆盖范围和补贴额度。谭显荣还认为,期货公司在“保险+期货”方面承担的压力大多转移到了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交易所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保险+期货”的课题与项目,扩大支持范围。此外,需要加强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打造一支能真正服务客户的专业队伍;需要加大媒体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引导潜在参与者客观认识“保险+期货”等工具。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