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必须要防风险、补短板、促改革、更开放。只有在确保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通过以降低金融杠杆为政策导向的从严监管、市场体制机制上的制度性改革、有序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才能确保资本市场在行稳致远的道路上健康运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企业总体债务水平偏高,国有企业改革处在深水区,传统企业实现转型的成本高、风险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迫切需要一个规范且风险可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承担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任务。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不少成绩。A股股票市场总市值跃居全球第二,国内债券市场是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新三板、私募市场、期货市场等都取得快速发展,成为金融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场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总体上仍不成熟,市场的各项制度建设与成熟市场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市场内在的脆弱性和复杂性需要引起重视。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要保持稳中求进的定力,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一方面要巩固和运用在应对异常波动中形成的有效机制和手段,及时化解各种风险。规范市场,监管先行,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跨机构、跨境传染,需要多部门协同规范发展好区域性股权市场,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和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另一方面,继续扎实推进资本市场“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在体制机制上补短板,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强化信息披露,杜绝粉饰业绩和虚假重组,完善新三板市场的制度供给,不断优化金融司法环境,为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保驾护航。
此外,还需大力加快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步伐。我国投资者的规模和多元投资需求快速增加,海外投资者配置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也大幅上升。最近一年多来,深港通、债券通相继落地,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A股明年将被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监管部门还通过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以及内地、香港基金互认等举措,促进内地资本市场相关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形成投资者、资产管理机构、企业经营者利益一致的良性发展机制。可以预见,未来我国资本市场会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制度将更加完备,成为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要素流动、促进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