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期货 > 正文

(期货日报)创新服务模式 提高专业水平-期货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19:20:18]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上,华安期货通过正确宣传和引导产业客户利用期货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帮助企业平抑生产经营的风险,积极探索期货和期权场外创新服务,与多家机构合作,不断创新,逐步摸索出有效的期货服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上,华安期货通过正确宣传和引导产业客户利用期货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帮助企业平抑生产经营的风险,积极探索期货和期权场外创新服务,与多家机构合作,不断创新,逐步摸索出有效的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模式。

期货报价改进贸易方式

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经理、场外衍生品团队负责人闫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自2010年6月起,华安期货即与安徽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局联合开展了“期货价格信息服务实体经济”活动,目前已经持续了七年多时间,在期货功能发挥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华安期货每个交易日向安徽省物价局报送农产品(000061,股吧)和工业品期货价格,及时公布外盘和国内期价变化动态,通过省物价局价格监测网的信息平台对外发布,扩大了期货价格的发布途径,更多关心柴米油盐的普通群众和从事现货经营的企业逐步接受期货价格,并加深了解期货是如何影响现货走势的。”闫丰举例说,比如在贸易上,期货点价已经是行业普遍采用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推广,目前安徽省内的油脂棉花豆粕等相关企业已经开始逐步采用期货价加上升贴水的报价方式,提高了现货交易的效率和透明度。

“以服务产业客户为重点,充分挖掘期货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两大基本功能,这是期货市场的意义所在。”闫丰表示,通过多年的不断拓展,华安期货结合自身资金、人力等现实因素,立足本地市场,深度挖掘潜力,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客户遍及期货相关品种的各个上下游产业链,客户构成涵盖有色金属、钢铁、煤炭、化工、油脂、饲料、养殖、棉纺等多家安徽省内龙头企业及中小企业,依托安徽省农业大省的实际,深入农村、农企开展调研,对省内粮棉油涉农企业、合作社提供行情咨询、套期保值、期货交割、仓单转让、仓单质押等服务,把种植大户纳入新的服务范围,定期与企业、农户沟通交流行情,同时建立更多的信息点,通过期货市场快捷的信息反应机制,帮助企业、种植大户把握市场动向。

“华安期货利用期货市场汇集的最广泛的信息,为路途偏远、消息闭塞的农村市场搭建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公开的购销平台,解决了很多涉农企业、合作社的货源紧、卖价低、采购难、销售难的问题。”闫丰说。

践行“期货+保险”试点项目

据闫丰介绍,华安期货近年来专注于场外衍生品的研究,在场外期权的复制和研究上取得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为了推广“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与保险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5年,华安期货与安徽省内某农业保险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帮助其设计场外期权产品,正式拉开了场外期权的研究和探索。”闫丰表示,经过公司衍生品团队的多次模拟和反复检测发现,复制期权的风险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日内行情出现大幅波动时,较低的调仓频率往往导致仓位的急剧变动,使对冲效果失真;二是在期权到期日当天,若行情出现大幅不利波动,将出现平仓价格与结算价格偏差较大的情况。若平仓价格高于结算价,则对对冲效果不利;三是农产品价格保险投保的标的量一般偏大,若保险期间预计价格大幅下跌,则到期日对冲头寸较多,末日平仓时若该合约成交不够活跃,将影响盘面价格走势,从而影响对冲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华安期货衍生品团队制定了在后期实际操作中采取阈值调仓结合定时调仓的方法,规避行情剧烈波动风险,在期权到期日当天实时跟踪行情变化,分批平仓平滑价格。”闫丰说,华安期货经过多个品种、不同期限、不同合约、不同策略的模拟交易实践,从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从而使整个产品策略和操作方案不断得到优化,增强了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的信心。

闫丰告诉记者,基于此,华安期货2017年正式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安徽省大豆主产区大豆价格险项目,并成功纳入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据闫丰介绍,2017年8月5日,华安期货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大豆价格险已全部出单,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大豆主产区阜阳市和亳州市,签单投保总面积为96759.41亩,约14513.8吨,其中贫困户投保面积65189.1亩,约9778.3吨大豆;种植大户投保总面积31570.31亩,约4735.5吨大豆;保险期自2017年8月5日至2017年12月4日,目标价格3816元/吨,保费为35元/亩。“华安期货为投保农民争取到安徽省农委、财政以及地方农委、财政的保费补贴,政府为农民支付80%的保费,农民自己支付剩余20%的保费。”闫丰告诉记者,为实现金融机构精准扶贫的目标和践行金融机构金融扶贫的社会责任,华安期货还帮所有投保的贫困户承担了剩余20%的保费,“也就是说,对于贫困户而言,一分保费未出。如果在保险期结束后,大豆价格下跌,农民可以获得赔偿,弥补亏损,如果价格上涨,农户几乎可以不花成本,直接获得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在闫丰看来,基于“保险+期货”的农产品价格险目前只是在比较重要的农产品品种上进行试点,比如大商所玉米和大豆,郑商所的棉花和白上期所橡胶。这些基础农作物有着种植面积广,涉农人口多的特点,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面临较大的风险,比如价格风险、自然灾害等,这些风险都会导致农民收入下降,基本收益得不到保障。如何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护种植者、经营者的利益,是各国政府都在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事情。

“期货市场本就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利用农产品期货服务农业经济,也是期货监管机构和期货经营机构一直探索和研究的课题。”闫丰表示,基于“保险+期货”的农产品价格险或收入险就是利用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的功能,对农产品价格进行风险管理,规避价格下跌风险。他认为,目前,国内主要的农业险种仍然以产量险为主,多是政策险,保障农民农作物的基本产量,但保障水平有限。而基于“保险+期货”的农产品价格险对国内农业险是有力补充,能够提高保障农民收入的水平,为农民收入加了双重保险,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必要性。

服务实体重在提升专业水平

“期货行业是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想真正地服务好实体经济,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在闫丰看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接触客户、联系客户的渠道相比过去发生了很大变革,提供产品的方式也从初级的面对面售卖变成了电子化的交易。一方面,最先进的企业在使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基差点价、风险规避;另一方面,传统的农业、农民也离不开期货服务,尽管让他们直接进行期货交易在现阶段还要走很长的培育之路,但由专业的期货公司设计的基于农产品价格保险产品则可以弥补这一短板。闫丰表示,“保险+期货”的本质是农民将价格风险卖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通过向期货经营机构购买场外期权,再将风险转嫁给期货经营机构,期货经营机构则通过期货市场对冲价格风险。

在闫丰看来,由于国内农产品期权品种并不完善,期货经营机构只能通过期货构造期权,这种构造成本目前来看并不低,保值期权费高,保险费也就水涨船高,这也是导致农产品价格险较难大范围推广的重要原因。不过闫丰同时认为,这也给了期货经营机构更大的攻克难题的动力和更强的使命感。“作为期货公司,要在专业领域,例如对冲技术等方面继续探索,加大研究力度,提高专业水平,为市场提供更适合的产品,让专业的人为实体经济服务,使整个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得到飞跃式发展。”闫丰说。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