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北京时间11月14日消息,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正在改写原油市场的游戏规则。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准备启动以人民币计价、可转换成黄金的原油期货交易。新期货合约将首先对美元在国际原油贸易结算中所处的主导地位构成冲击。经济学教授易卜拉欣·欧维斯(Ibrahim Oweiss)于1973年提出的术语“石油美元”可能很快就会被“石油人民币”取代。《日经新闻》不久前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新的原油期货交易确定将于年底前启动。
这一消息让西方媒体炸开了锅。一点都不奇怪,美元作为原油国际支付手段的地位首次受到威胁。目前北海布伦特原油(BRENT)和美国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是世界石油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两大基准原油,二者均为美元计价。但如果考虑到中国已成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则不能排除以人民币计价的新期货合约将成全球第三大原油基准。
中国早就希望拥有自己的原油期货。例如,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监管部门正加紧推进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的上市工作。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姜岩指出,创建期货交易平台的相关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没有确切指出新期货合约的具体上市时间。
当年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的一桩生意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确立,奠定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于1971年崩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则应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国家的要求,用黄金维持美元稳定,1盎斯黄金定价为35美元。但美国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于1971年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这让沙特极为痛心,因为该国当时已经成为主要石油输出国,而且作为一个东方国家,沙特很信赖黄金。石油供应获得的美元收入已经不能直接兑换美国国库内的黄金。于是沙特开始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用美元采购黄金,交易量之大,以至于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度受到破坏。
美国于是开出交易条件,承诺向沙特提供任何必要武器,用以防范以色列或其他试图破坏该国绝对君主制的中东国家,确保无限期保存沙特君主制。结果沙特同意只以美元计价出售开采的石油,并将所得收入投资美国国债。之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其他成员也纷纷同意以美元计价出售石油。既然所有人都需要石油,就都需要美元以偿付石油费用。石油美元体系令世界对美元产生无限需求,使美元在国际经济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如今形势正在发生转变,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今年9月,中国日均石油净进口量达到896万桶。与此同时,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美国这一指标仅为760万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积极推进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交易就在情理之中。大量交易转为人民币计价已经让中国尝到不少甜头。
第一,如果原油期货以人民币计价,石油销售收入将反过来流入中国经济,可称之为“再循环”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石油输出国经济不够发达,不能有效消化大规模流动性。美国经验显示,石油美元最终“落户”美国各家银行和各家公司的有价证券,因为在有利的投资环境下,这种投资的回报高于在美国进行的投资。石油美元的流入多年来为美国经济和投资活动保持稳定提供了保障。看来中国决定吸取美国经验,以维持本国经济增长。
第二,原油期货对生产商和交易商而言是重要的价格形成、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工具
中国政府曾不止一次抱怨现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价格的剧烈波动。引入自有期货合约后,中国将有机会控制价格。但另一方面,这恰恰可能成为引入人民币计价期货的阻碍。西方投资者对至今仍未实现汇率自由浮动的人民币表示担心。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援引新加坡JTD能源服务公司主管经理约翰德里斯科尔(John Driscoll)的话称,中国可能会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或对本国企业采取保护主义政策。
第三,中国石油(601857,股吧)采购量激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独立炼油厂今年开始获得原油进口份额
如果有自己的、可控的原油期货,对这些市场参与者来说也十分有利,可使其对未来的价格走势更有信心。这样一来,独立炼油厂就可对采油量进行规划,更有效地管理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但启动人民币计价期货对中国金融系统也有一定风险。第一,如果原料交易采用人民币计价,相应地这将大大提高其他国家代理商对中国货币的需求。而这不可避免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坚挺,对于此时的中国而言无疑是相当冒险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转变为以国内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内生型增长模式,GDP很大一部分仍由出口来保障,而人民币坚挺必然会影响出口。
第二,贸易改用人民币计价会在中国形成国际收支逆差,毕竟除中国以外,还有其他石油采购方,他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储备人民币,以偿付石油费用。中国应当多买石油产品,而不是多卖。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净出口国。中国将如何适应新角色?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第三,为使投资者、交易商和其他经济主体对人民币计价交易的可靠性和可预见性有信心,人民币应实现自由兑换。而从定义来看,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是指完成外汇交易(包括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时没有限制的货币。但需要指出,中国最近加大了资本流动管控力度,为此给出的原因很简单,即过饱和的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前景不大。各家公司都在寻找各种办法将资本转到国外。顺便说一下,中国不久前叫停ICO和加密货币交易,首先是因为政府试图限制虚拟货币流通,以防资本以这种形式外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利大于弊,尽管存在风险,中国还是要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
“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方面,这当中有风险是肯定的,投资走出去有风险,货币走出去的风险自然更大。而人民币国际化更像是”一片大海“,在这个过程所考验的就是我们的冲浪能力和博弈能力。而且,我们已经在做应对风险的准备了,例如,昨天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已经成立。高风险的同时也意味着高机遇,尽管有风险,我们还是要走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这条路。当然,风险是存在的,但是因为风险存在而放弃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我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石油价格并不高,市场是稳定的, 供求方面是供大于求的状态,中国又是需求方,如果需求方不去决定价格,不以本币计算,那么等到供大于求的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没了,就失去决定权了。”
中国教育部智库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志民则指出,可转换成黄金这一点是对现有两大基准原油BRENT和WTI的巨大优势。
“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就是说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直至今日,黄金仍然是硬通货,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以人民币计价、可转换成黄金的原油期货合约可以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介质。对此,一些国家已经逐渐开始这么做了,有些国家可能在等待,还有些国家需要我们做工作。例如,中俄在石油交易中已经开始以人民币为计价标准了。为了让更多的国家能够接受以人民币计价,黄金这个介质选得很好。”的确,俄罗斯从今年6月开始在对华供油中接受人民币结算,不久前委内瑞拉也加入这一队伍。实际上避免美元结算对一些国家有利,因为可以绕过美国制裁。有趣的是,所有这些国家——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都是主要的石油输出国。不过目前沙特仍然坚持美元结算。这也可以理解,因为美国是沙特石油的主要销售市场(尽管该国对华供油量也相差无几),而且美沙两国之间还有上世纪70年代达成的协议。王志民相信,但不管怎样,沙特最后还是会做出让步,转为人民币结算。
“美国在页岩气革命后,石油进口会越来越少,但中国的石油进口不但不会减少,反而随着中国的发展水平提高,车辆越来越多而继续增加,起码不会下降。中国和沙特近些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包括炼油厂和一些产能合作双方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所以沙特这样的国家接受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更何况还有俄罗斯准备抢占这一市场。例如,去年俄罗斯超越沙特,累计对华出口原油5250万吨,总额达168.7亿美元;沙特对华出口原油5100万吨,总额155.7亿美元。因此,俄罗斯可在人民币取代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方面助中国一臂之力。沙特虽然顾及风险,但部分交易还是会同意人民币结算,至少该国已宣布准备发行人民币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