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期货 > 正文

(期货日报)期货经营机构转型发展在路上-期货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19:28:43]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新时代期货经营机构如何转型发展?在12月2日深圳的“期货经营机构高层论坛”上,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表示,行业的转型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交易所场内市场的转型,二是场外市场的发展,两个层面共同推进中国

新时代期货经营机构如何转型发展?在12月2日深圳的“期货经营机构高层论坛”上,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表示,行业的转型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交易所场内市场的转型,二是场外市场的发展,两个层面共同推进中国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的能力。

“交易所产品越来越丰富,合约越来越完善,推动期货合约更贴近实体企业的需求,也推动了场外市场的发展。今年以来,场外市场发展迅速,中国的衍生品场外市场从满足企业个性化和功能化的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场外期权、掉期、基差交易等一些工具业务的创新,催生了一些商业模式,比如"保险+期货"、含权现货、含权贸易等大宗商品的库存管理和贸易模式。 ”他说。

在马文胜看来,期货经营机构的转型表现在三个方面。经纪业务的转型上,各家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创新业务通过经纪业务推动到服务客户的层面,以综合服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为核心,向客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资产管理业务上,一是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的资管体系的建立;二是期货公司主动管理的资管体系的建立。风险管理业务的转型上,总体看来包括四层业务:一是工具类的业务,场外期权、场外掉期为企业提供新一类的对冲工具;二是综合为企业提供以现货为基础的综合风险管理的服务型业务;三是期现类业务,有些期货公司甚至在某种品种的大宗商品上已经成为产业链里的核心贸易型、定价型的中介服务机构;四是做市商型的业务。

永安期货总经理葛国栋说,从永安期货的经验来看,期货公司在产业风险管理上应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投研能力的建设。要提高大宗商品的投行能力建设,具体来看,一是提升产业的服务能力;二是提高对大宗商品定价服务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场外市场,培养场外衍生品人才;四是提升期货相关品种的物流配送能力;五是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六是加强大宗商品的投研能力建设,这是期货公司生存的基石。

期货经营机构的转型离不开创新业务。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年来,资管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愈加凸显其生命力:一方面创新业务不断提升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创新业务越来越成为期货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创新业务的发展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中信期货董事长张皓表示,从这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创新业务取得了好的成效。公司从单一经纪业务向相对多元的业务转型,收入的稳定性、抗波动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同时,仓单融资采购、基差交易、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也为实体企业、中小产业客户提供了相对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和融资的服务;精准扶贫方面,除了一部分的公益扶贫,期货公司更多的是运用期货市场特有的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场外期权、“保险+期货”,对农民、农户、涉农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扶贫服务。

创新业务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宏源期货董事长王化栋表示, 一个强大的期货市场,必须有强大的期货中介机构,期货中介机构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客户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和期货公司资本、能力不能满足的矛盾。

在张皓看来,风险管理业务会涉及非标仓单这部分以大宗商品为基础资产的各类业务,无论是融资还是交易,对风险管理要求比基础金融资产、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难度更大,大宗商品业务的风险构成也更多元和复杂。个体的贸易对手方,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的管理难度比较大,因此也对开展这类业务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化栋还表示,期货经营进入专业化和综合化的阶段,期货公司的专业性大大增强,专业人才缺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需要行业加大人才建设的投入力度。

张皓也强调了期货行业人才培养难度大、人才流动性强的问题。在跨业竞争的大背景下,交易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难度的挑战,需要行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国际化已成为期货经营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表示,任何市场只有开放做生意,才能形成权威的定价模式。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介机构要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期货公司“走出去”不仅仅是经营需要,也是服务“一带一路”对外投资企业的需要。

罗旭峰同时表示,在国际化业务的推进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看来,一是过去中国期货市场开放程度不够深,人才积累速度偏慢,人才在金融衍生品上经验不足;二是我国经营机构个体偏小,资本实力相对较弱,风险管理公司占用大量资金,服务企业的能力是短缺的。4000亿左右保证金规模分散在约150家期货公司,两极分化非常厉害。市场机制会出现自我修正和自我淘汰的过程,体量越大的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越强。三是在机制上,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立法没有跟上,还不能覆盖期货行业。

在国际化业务上,马文胜表示,国际化为期货经营机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国际化的过程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机会就是中国市场的开放。原油、铁矿石等更多品种的国际化过程中,全球的机构将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的经营机构带来很大的商机。”

马文胜呼吁建立健全中国衍生品场外市场。他说,不论是机构间建立场外平台还是交易所建立场外平台,都将有助于解决大宗商品在标准品和非标品之间的基差问题,从而解决品质区域的基差,特别是非标仓单的管理问题。当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大宗商品的资产证券化就有了基础,为大型的金融机构进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条件。

美国期货业协会亚太区主管Bill Herder表示,中国期货公司的创新是重归本质的创新。期货公司本身是风险减缓的作用者,他们减缓了风险、缓释了风险。参与者越多,投资的分散化越高,市场就越安全。从这个角度看,国际化存在巨大的意义。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