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吴晓璐
11月底,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支持的辽宁省沈阳市两个玉米价格“保险+期货”试点项目顺利完成理赔,参保农户获得赔款共计66万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本试点引入银行和龙头企业,开发出“保险+期货+银行+龙头企业”的创新模式,从购买农资的贷款到解决粮食价格波动风险再到解决粮食销路,一举解决农户发展中贷款难、风险大、卖粮难等三大痛点,为农民提供了从资金到风险管理、从种粮到售粮的“一条龙”服务。
农业保险与扶贫联动
提振贫困农户信心
近日,2017年大商所支持的3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中,中信期货、中华财险和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和朝阳北票市联合开展的两个玉米价格“保险+期货”项目顺利完成理赔,11月21日和29日,分别在法库县和北票市举行了理赔仪式。两项目参保农户获得赔款共计66万元,目前,理赔款已全部支付到位。
中信期货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北票市的玉米价格险保障了当地1家合作社和532户农户的1.1万吨玉米,法库县的玉米价格险保障了当地20家家庭农场的1.1万吨玉米,两个项目均以玉米期货1801合约为标的,目标价格1706元/吨。另外,两个项目均采用可提前平仓、且能够平抑玉米价格大幅波动的亚式期权模式,周期为2017年7月18日至11月18日,涵盖了玉米的种植期和收割期,理赔结算均价为1688元/吨,低于目标价格1706元/吨,根据保险条款,种植户可以获得投保时目标价格与到期时玉米期货均价之间的差价作为相应的补贴。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县级市北票市是省级贫困县,北票市“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打造了农业保险与扶贫联动机制,与以前的输血式扶贫相比,不会破坏市场价格机制,还能刺激当地的造血机制,充分发挥保险与精准扶贫的联动作用,同时玉米价格保险作为政策性玉米种植保险的补充,由于有了保险兜底,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更有信心了。
引入银行、龙头企业
解决农户三大痛点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本试点不止满足于通过保险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还创新尝试通过引入银行和龙头企业,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的资金问题,并且帮助农民拓展卖粮渠道,在助力农民稳收、增收的途径上做文章。
法库县的赵宇是本次玉米价格保险的参保农户之一,他告诉记者,在保险出单后,政府的增信担保令他享受到了银行农户贷款的优先放款。8月29日,他从中国农业银行辽宁分行法库县支行领取了20万元的农户贷款用于购置农机具,解决燃眉之急。
“保险+期货+银行”模式是交易所、商业银行、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联合为农户和种植企业搭建的以融资、保险和期货为依托的风险管理平台。由于农民参与“保险+期货”,收入得到保障,提升了农民在银行的信用水平,银行以此对通过信用评估、符合贷款条件、有融资需求的农户发放贷款。另外,本试点引入的龙头企业——东北地区龙头玉米贸易商大连生威玉米有限公司,帮助农民拓展卖粮渠道。龙头企业承诺对于投保的品种,按照事先约定的基差,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售粮的时机和价位,同时企业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锁定基差风险。由此形成了“保险+期货+现货龙头企业”的创新模式。
“保险+期货+银行+龙头企业”的创新模式,从购买农资的贷款到解决粮食价格波动风险再到解决粮食销路,一举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贷款难、风险大、卖粮难等三大痛点,为农民提供了从资金到风险管理、从种粮到售粮的“一条龙”服务。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期货”为农民提供了收入保障,大大提升了农民的信用水平,银行为此可以向农民提供融资支持,形成了一个保险、期货、银行等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良好的农业金融生态。而引入大型企业集团,探索打通粮食销售渠道,则实现了价格保险与粮食销售的无缝对接,将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推向更深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