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符合国际上大宗商品金融化消退趋势。中国的金融政策正向着正确的方向推进。”12月1日,在第13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前夕,著名经济学家、大宗商品研究专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终身讲席教授杨坚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如此表示。
杨坚表示,金融和期货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大部分人反思之后得出的结论。美国金融学会主席曾演讲表示,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金融是否让社会真正受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要确定它是不是对社会有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益的,但是也不是越大越好,有一个边际效应在里面,并不等于市场规模更大就必然更好。
以国际原油期货期权市场为例,杨坚的研究表明,只有基本面因素是推动期货和期权等其他衍生品市场价格变动的最显著因素,才能服务于实体经济。他提出,鉴于中国在世界和大宗商品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更全面完整准确的基本面因素信息披露和更远期交割的交易合约是值得考虑的两个步骤。他建议监管层和行业管理部门定期发布更多的宏观经济指标和高质量的大宗商品市场供求状况数据,以更好地引领商品期货市场价格的形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期货业希望能提高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对此,杨坚表示,要具有资源控制力、市场影响力,首先需要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在吸引有关国际投资者的参与方面还不够。要增加中国市场的话语权,首先要把有关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变得更加吸引国际投资者,让市场变成国际市场。日前,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系列很有建设性的步骤,加大中国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的步伐,会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市场的交易运作和监管要符合国际监管惯例。我们要设计一个更加符合中国市场,同时也能跟国际接轨的监管和交易系统。第三步,要加强国际化的产品研发能力。
杨坚赞成防风险需要比较严格的金融监管。同时他也建议,监管政策要加强前瞻性,不能变化太多。因为无论期货市场还是其他的金融市场,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子就是预期。如果有关监管政策变化太快,预期的机制被打乱。而且特别要注意,推出政策不要太快的前后不一致,因为政策要靠公信力才能影响到预期。制定监管政策,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合适的调整。
最近中国提出建设自由贸易港。杨坚认为,建设自由贸易港,能够让现货运转的自由度大大增加,能够让期货交割更加市场化,将来如果更方便,可以考虑设立国际交割点。交割制度的完善也很重要,这样现货和期货市场就增强了相关性,有利于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