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或者从近年来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印度目前在世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印度的农业在自然条件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北边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西伯利亚的寒潮,印度洋则送来温暖潮湿的季风,恒河、印度河孕育了肥沃的黑土地平原。
大约公元前327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半岛,甘蔗也被引进这片富饶的土地。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印度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北方邦(下简称UP邦)、马哈拉施特拉邦(下简称马邦)及卡尔纳塔卡邦(下简称卡邦);同时,泰尔米纳德邦(下简称TN邦)虽然甘蔗种植面积不高,但因为其单产量高达105吨/公顷,白糖产量占比也达到3.66%。
几乎每个重要的产糖国都会受市场无形的手调控,都会面临糖料作物增、减产的周期,但不管是净出口国泰国、巴西,亦或是净进口国中国、美国,其在国际糖市上扮演的角色都不会转变。唯独印度白糖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使其在国际糖市上不停于净进口国和净出口国间来回切换贸易角色。
从产销差的角度来看,缺口和盈余此起彼伏。进而影响印度食糖产业对外的贸易流,应该进口还是出口,仅从该国食糖产业的基本信息来看,难以判断。
以当前的局面来看,印度正处于产销严重盈余的状态。由于本年度甘蔗种植面积恢复性扩种,天气条件向好,截止今年4月15日,印度本榨季已经累计产糖超过预期,达2998万吨。这个数据也远超预估的印度消费量,导致印度国内价格走低,糖厂拖欠蔗款已达创纪录的38亿美元,印度再次被迫转变为一个白糖出口国。
印度当局已经取消了白糖出口关税,但在本年度国际糖市价格跌跌不休的背景下,印度糖出口外销也将面临每吨超过100美元的亏损,对于要不要对出口进行补贴仍在讨论之中。若印度政府再度出手,这也将进一步把整个国际糖市拖入万丈深渊,目前ICE原糖价格已经跌破12美分/磅的价格。
这也就是这篇报告的目的,笔者不求发现印度糖市摇摆不定的规律,但希望能够从这篇报告中发现印度如此不平衡的原因所在,为关注印度食糖产业的投资者揭示重要的关注点,也对国内食糖产业发展有所思考。
选票:民主政治的目的,计划经济的手段
从种植面积来看,印度种植面积在420-520万公顷间来回波动,土地有限,甘蔗种植难有继续扩种的可能,目前呈现一定下降趋势。甘蔗种植面积产生波动,通常与前一年糖业盈亏有一定关系,这放在任何一个产糖大国都实属正常。但从印度种植面积的变化量来看,起伏相当巨大。造成这般重要级变化,笔者认为这锅得丢给印度计划经济思维下的民主政治。
关于甘蔗收购价格,我们并不陌生。在我国重要的甘蔗产区广西,地方政府也会实时类似的收购价格政策,通过对收购价格的调整来引导蔗农扩种减种糖料作物,以有形的手来调控糖市供应端波动,以求达到供需均衡稳定,同时,逐年提高甘蔗收购价格,保障蔗农的收益。
粗糖:印度蔗农的B计划
在印度,粗糖的英文叫Jaggery,印度人也对粗糖有一定分类,即Gur和Khandsari,在此我们一视同仁,都叫做粗糖。其做法和世界各地传统土糖没有任何差别:通过对甘蔗汁进行熬制提取。
面临糖市萎靡不振,本应同一条战线上的糖厂和蔗农各自为阵:甘蔗最低收购价格高于糖厂收购意愿,印度糖厂被迫选择减产停工;而印度蔗农难以以政府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将甘蔗卖给糖厂,即使侥幸卖出,也很大可能面临蔗款拖欠的可能。此时,印度蔗农只好选择粗糖。
将甘蔗卖给粗糖小作坊,对于印度蔗农来说,比卖给糖厂靠谱得多。小作坊加工方便,难以受到政府监管,蔗农可以以低于最低收购价的价格顺利卖出;同时,粗糖小作坊采取银货两讫的甘蔗交易方式,避免了蔗款拖欠的可能。所以,从印度白糖和粗糖的产量来看,双方大致形成此消彼长的态势。
西南季风:成也季风,败也季风
抛开选票和粗糖,笔者认为最令印度糖市摇摆不定的一大因素在于其本身都捉摸不定的西南季风。
地处南亚半岛,印度在温度和降雨量方面都有一定优势,然而因为西南季风的存在,印度甘蔗种植业受此影响巨大。每年夏季6、7和8月份是印度传统雨季,若此时西南季风偏强,带来强降雨可能造成水患,而当西南季风偏弱的时候,则带来旱灾。所以对于印度的甘蔗种植业甚至整个印度农业来说,成也季风,败也季风。
季风影响之一在于甘蔗单产量。和国内广西产区及巴西产区的单产比较来看,印度略处下风。具体到各个主要的甘蔗种植邦州来看,单产情况大相径庭。
亚热带甘蔗种植邦州主要是UP邦,其甘蔗单产特点不同于热带地区:单产低但稳定增长,近年来的甘蔗单产已经追上全印度平均水平。
当然,印度甘蔗种植单产量变化幅度大,其背后也与种子质量和土壤肥力有关,但由于缺乏数据和实际调研资料,在此不做讨论。
季风影响之二则在于甘蔗的含糖率。甘蔗含糖率与其生长背景离不开,从印度糖业协会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生长旺盛期(即6-8月份)的甘蔗对水的需求明显。
印度糖市展望
对于软商品而言,良好的经济发展背景,是其需求面向好的关键,而印度食糖需求逐步攀升,也离不开该国较快经济发展的背景。人均食糖消费量受人均GDP刺激近些年出现明显上升。
对于季风的影响,笔者认为印度的生产者只能被动应对:选择优质种子来提高单产和含糖率;采取轮种、施肥保障土壤肥力;面对干旱灾害,采取滴灌等灌溉措施。
印度白糖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产销两面仍难以摆脱上文提到的三个不稳定因素,即便本年度逃过此劫,这种摇摆不定的状态仍将持续,随时可能加剧甚至引发国际糖市牛熊之势。在不稳定的国际糖市下,谁都难以独善其身。印度的故事中给予我国食糖产业的启示在于:在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指引下,更需要借助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去合理安排生产,并通过集中化、机械化种植生产以及运用相关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才是中国糖市在不稳定的国际糖市下,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宗内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