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永浩
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沿用了原油成本法,即采用炼油成本+利润的定价模式,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经过长期以来的细节校正,已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中国炼油企业的经营利润。对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更贴切的称谓应该是进口原油成本法,尽管中国目前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触及70%,但完全挂靠境外原油种类的计价办法仍然是国家对炼油行业的政策性支持手段之一。再者,尽管国家并未对外公布挂靠油种的细节,但通过数据检验,中国定价机制挂靠油种的综合价格水平要高于实际进口原油价格水平,因此,从狭义上讲,原油价格越高,实际上对于国内具有垄断性地位的炼油企业来讲越有好处,因为定价机制的存在将可以顺利将成本风险向下转嫁,对于一体化企业来讲,国际油价上升也意味着上游勘探环节盈利能力的增强。
但是从更广义的层面看,高油价并非有利无弊,油价过快攀升会导致中国获取原油的成本上升,这不仅是原油本身的价格问题,而且原油过境成本也将增加,这是中国的原油高对外依存度决定的。事实上,世界主要产油国家在面对不同需求表现的石油需求区域会做出不同的价格调整来攫取最大利润。这从近期中东国家调整对亚欧美地区的原油售价案例即可见一斑。
据道琼斯伦敦消息,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近日上调6月份在美国和亚洲市场的原油销售价格,同时下调了欧洲市场的原油销售价格。沙特阿美将6月份在美国和亚洲市场的轻质原油官方价格分别上调0.7美元和0.1美元/桶。同时沙特阿美公司将西北欧和地中海地区的轻质原油销售价格分别下调了1.25美元和0.8美元/桶。
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亚太、北美、欧洲目前炼油装置开工状况呈现明显差异化。数据显示,欧洲炼厂开工率自2017年12月份跌落90%以来继续下移,3月份欧洲十六国炼厂开工率环比下降5.75%至82.65%,创出自2016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亚洲方面的主要原油采购国中国、印度及日本等地区维持了高需求规模。而美国炼厂开工率受到成品油消费高峰期的支撑而居高不下,美国、亚洲地区炼厂的高负荷高消费和欧洲炼厂的低运转负荷形成鲜明对比,中东产油国对此作出相应的售价调整符合逻辑,而对于中国来讲,高油价意味着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外汇来获得国内生产所必须的原油。在当前的形势下,产油国油价销售政策尚有迹可循,而当高油价时代来临,并不掌握原油定价话语权的中国原油买家将面临巨大的外部风险。
相对于炼化一体化企业来讲,中国独立炼厂的抗风险能力要弱很多,因为无法做到利用上游勘探环节缓解成本压力的同时利用产业链纵深优势进一步转嫁风险攫取利润,高油价将使得正处于装置结构转型关键期的地炼企业面临更大的现金流压力。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炼油行业并不具备充分竞争的市场化土壤,独立炼厂的原油获取及产品销售均在国家政策 的定向调控之下,这就使得地炼企业的生存难度进一步增加。加快炼油装置结构调整适应产业变化、充分利用中国原油期货等套保工具、加强产业联合增强集体议价能力,将是中国独立炼厂应对炼化环境变化的必要手段。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宇资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