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外资行频卖中资行股份:巴塞尔协议Ⅲ是主因-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1:38:5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近日,随着恒生银行抛售5%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股份,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出清中信银行(601998,股吧)股份,再度掀起了外资行抛售中资银行股的新一轮高潮。而自2009年开始,包括美

近日,随着恒生银行抛售5%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股份,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出清中信银行(601998,股吧)股份,再度掀起了外资行抛售中资银行股的新一轮高潮。而自2009年开始,包括美国银行、高盛、汇丰在内的诸多国际大行相继与其在中国市场合作多年的金融伙伴割断“联姻”关系。

“国际银行退出持股主要是从微观经营和符合监管新规两方面进行权衡。而从监管层面来看,最新的巴塞尔协议Ⅲ使得它们从新兴市场退出持股将是大趋势。”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迫于资本压力出售套现是主因

外资银行近日在减仓中国银行业资产的态度上再度保持了步调一致,而这一幕曾在2013年上演。满足资本监管要求成为近年来国际大行撤资中资银行的主要原因。

“从全球来看,新的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非常高,特别是银行持有其他银行的股权,则要求更高的资本来为其持股风险提供一定的拨备,这也是近两年国际大行频频出清在华银行股份的主要原因。”曾任职于BBVA的刘利刚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资本充足率提高,若无法获得更高的回报率,那就是赔本买卖。”刘利刚进一步向本报记者解释称,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单一外资股东在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对于很多外资行在对其投资银行无绝对控股权的情况下,经营受限,回报未必如所愿。因此退出获得收益,补充自身资本的同时丰富其他业务,或是最佳选择。

兴业银行日前在公告中称,由于恒生银行现持有该行普通股股份比例超过10%,较大地影响了恒生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根据恒生银行2014年业绩预报,其资本充足率为13.9%,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1.7%,均较当年年初明显下降,资本充足水平已低于香港银行业平均水平。有鉴于此,恒生银行做出对所持兴业银行股份进行减持的商业决定,用以缓解资本压力、提升其符合后续监管规定的能力。

恒生银行预计此次交易所得的净收益为28亿港元,净收益将于今年入账,本次交易预计可增加该集团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和一级资本比率约2.3个百分点,以及增加总资本比率约3.8个百分点;而本次交易预计可令其按巴塞尔协议Ⅲ最终基准计算的备考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增加4.1个百分点。

此外,BBVA于今年1月的最新一次出售中信银行股份可为该行带来4亿欧元(约35亿港元)净收益,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升0.2个百分点。

从2009年开始,高盛、美国银行、汇丰银行等国际巨头相继减持中国银行业资产,当然不同地区的银行亦有着自己不同的考虑。

“美资银行自身在国内就需要保持更高的资本流动性,加上近年来饱受各种"大罚单"的袭击,他们需要出售部分非核心业务和资产;而欧洲银行业统一监管体系的建立,则对那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欧资大行的资本金要求更加严格。”刘利刚称。

当然,银行也会考虑自身业务的定位。刘利刚向本报表示,就BBVA这家西班牙第二大银行来说,此前选择同中信银行合作,也是寄望通过此种方式在无需花费很多资本金的情况下,将其在拉丁美洲的优势业务(如汽车金融、管理企业和政府养老金)延伸到中国市场。不过,实际的业务进展情况相对较慢,合作模式的不成功加上监管的考虑,选择退出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刘利刚同时认为,这些银行也并不是因为自身“造血”机能下降而考虑卖出中国资产。“就恒生银行而言,其在香港经营稳健或不存在自身资本问题,而从兴业银行撤资,将资金用来延伸其子公司恒生中国在华的业务拓展或更为实际。”刘利刚分析。

当然,“劳燕分飞”现象并不能一概而论。如以投行业务为主的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接手上海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也自2013年开始连续增持南京银行(601009,股吧)间接实现在中国市场的零售布局。而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汇丰同交行,澳新银行同上海农商行的合作关系亦较为稳固。

投资中资行收入可观

不过,几笔对中国银行业资产的投资,已让这些外资大行赚得盆满钵满。

2004年恒生银行以人民币17亿元入股兴业银行,之后2010年斥资23亿元参与供股,持股10年至今累计收到兴业银行所派发现金股息达44亿港元。此次出售近半持股比例,套现约127亿元。再来看,BBVA于2013年10月开始的三次减持中信银行H股套现约313亿港元。

当然,近两个月金融股价的整体上涨,也为这些银行可以卖出个好价钱提供了重要支持。自2014年11月以来,兴业银行股价涨幅达37%,而中信银行H股股价上涨了14%(A股上涨了42%)。

“近段时间银行股股价的反弹,对外资银行而言,则是一个较佳的退出时机,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刘利刚称,市场对中国银行业的一致观点,便是无论大行还是股份制中小银行,随着中国贷款增速的增长,加上中国经济下行的现状,呆账、坏账率的大幅上升或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这便会引发他们对中国银行业未来盈利的担忧。

而在2013年的一轮抛售潮里,几大国际巨头也是腰包鼓鼓,扬长而去。高盛自2006年入股工商银行,经多次减持最终于2013年5月抛清套现逾100亿美元,实现近三倍的初始投资回报;美国银行与建设银行牵手8年,于2013年9月宣布彻底分手,数次套现约260亿美元;而汇丰与上海银行长达12年的合作关系也在同年结束,套现4.68亿美元。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