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银行资金重回非标埋隐患 或致理财等中间业务畸形发展-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2:06:0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据重庆、宁波等地银监局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当地银行资产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坏账和利润指标也在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贷款变得更加谨慎,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除了购买债券,银行非贷

据重庆、宁波等地银监局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当地银行资产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坏账和利润指标也在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贷款变得更加谨慎,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除了购买债券,银行非贷款资金运用又重新开始青睐非标、地方政府类资产。

在整体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抱以平常之心,当然,合理调整资产结构,增加盈利性较强资产配置比例,亦属正常经营之举,无可厚非。但值得警惕的是,若不顾监管部门规章和经营风险,将大量资金转移到曾经带给过银行辉煌的“非标资产”领域,则有点本末倒置,十分危险,会埋下巨大金融隐患。

“非标资产”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等。银监会在2013年3月曾下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有非标准化债权类投资,并设定理财产品余额为35%上限,且不得超过银行上年度总资产的4%。此监管规定意在控制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的规模,遏制通过“非标”业务逃避贷款管理的行为,及时隔离风险。经过近两年监管,商业银行“非标”资产规模得到控制,“非标”资产投资基本回归理性。

当前,如果银行把资金配置注意力再次转向到“非标资产”,至少会带来三方面隐患:

第一,可能导致理财等中间业务畸形发展。倘若银行大力发展“非标”,会促使商业银行想方设法逃避贷款管理,将通过各种暗道注入“非标”资产领域,诱发中间理财业务不规范行为,滋生更多乱象。商业银行为了扩大“非标”业务,会降低风险防范标准,使中间理财业务风险隔离机制成为摆设,最终不仅会导致中间业务再度恶性膨胀,还会诱发较大金融风险。

第二,资金过多配置到“非标”领域,不利于实体经济正常成长。近两年,中央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振兴实体经济,这一切要求商业银行有所作为。尤其是目前经济正处于艰难“爬坡换挡”期,更需银行部门发力。而银行如果把过多资金配置成“非标资产”,则实体经济获得的资金总量必然会减少;且商业银行扩张“非标”资产最终目标是获取巨额经营利润,如果中间业务得不到有效监管,则各种乱收费行为又会死灰复燃,必然会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侵蚀实体经济利润。

第三,商业银行热衷“非标”业务,会诱使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房地产及政府债务等领域,加剧经济泡沫化风险。“非标”渠道会诱使大量资金通过新的伞形信托、配资等业务继续大量涌入股市,加剧股市泡沫再现,去年以来股市暴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量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其中。此外,房地产业可能再度回暖,中国地方政府会回到依赖房地产老路上去,令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发行的各类债券由于有政府背书,会更受银行青睐,能使政府融资能力迅速扩张,这虽然对化解地方政府眼前的危机能起一定作用,但长期来看则加剧未来危机的严重程度。

因此,商业银行再次青睐“非标”及地方政府类资产,是个危险的金融信号,监管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大监管与引导力度,重申理财业务监管规定,充分提示风险。同时,鼓励商业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存量资产、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信贷投放及进行经营战略转型等方式来突破目前不利经营局势,使资金配置始终运行在既符合监管要求又能防范金融风险的健康轨道上。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银行监管分局)


资产荒冲击银行 资金配置重回“非标”非标ABS项目拆解:资产荒下盘活存量的另类出口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