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2015银行业增长承压 净利润增长2.4%-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2:09:1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银监会近日发布了2015年第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商业银行净利润去年增长2.43%,未来增速继续下滑已是共识。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商业银行因其资产质量也在不断下行而持续面临较大的拨备计提压力。不良率

银监会近日发布了2015年第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商业银行净利润去年增长2.43%,未来增速继续下滑已是共识。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商业银行因其资产质量也在不断下行而持续面临较大的拨备计提压力。不良率于去年末达到1.67%,今年可能会突破2%。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近日共同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2015年度各类风险的受关注程度较过去七年有大幅度提高,均达到历史高位。中银协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就《报告》指出,中国的银行家们充分意识到:银行业的好日子已然过去,银行业的逆境来了

净利润增长2.4%

2015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926亿元,同比增长2.43%,较2014年9.6%的增速水平下降约7.2个百分点,略高于2015年前三季度2.2%的同比增速水平。2015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10%,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4.98%,同比下降2.61个百分点。

平安证券分析师励雅敏、黄耀锋表示:“2015年以来多次降息对息差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资产质量不断下行的压力使得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再下台阶。从2016年来看,以上两方面因素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我们预计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速将逐步逼近零增长。”

“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仍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净利润大概率增长1%。”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息差收窄、拨备压力加大,成为影响净利润增长的主要负面因素,分别贡献-8.2个、-7.7个百分点;资产规模扩张、非息收入提高为净利润增速的主要正面因子,分别贡献8.5个、9个百分点。”

“从负面因素来看,首先,"资产荒"导致行业规模扩张稳中趋缓,对行业净利润增速贡献略有下降。其次,预计2016年仍将维持稳健货币态势,息差收窄对净利息收入增长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最后,经济增速趋缓,不良资产仍在继续暴露,银行为满足现有监管政策,拨备压力加大,资产拨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侵蚀商业银行净利润。”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2016年拨备监管政策如果调整,将对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起到较大正面影响。粗略估计,拨备覆盖率每降低1%,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将上升0.3%。”

根据《报告》,八成左右的银行家预计今后三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都将低于15%,约六成的银行家预计将低于10%。高华证券预计2016年和2017年上市银行的盈利同比增速均值分别为6%和8%。

资产增长15.7%

2015年四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99.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78.2万亿元,占比39.2%,同比增长10.1%;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7.0万亿元,占比18.6%,同比增长17.9%。

励雅敏、黄耀锋表示,稳增长政策发力带动项目投资增加使银行四季度资金投放力度加大,其中,来自政策性银行的规模扩张尤其明显。“我们看到其他类金融机构规模增速大幅提升,2015年四季度同比增20.6%(三季度末同比增15.5%);而大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同比增速也分别较三季度末0.19%/1.45%/0.06%提升至10.07%/25.4%/16.0%;仅有股份制银行出现回落,增速从三季度末的19.6%下降至17.8%,但仍明显快于上半年水平。”励雅敏、黄耀锋指出。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2016年商业银行生息资产扩张总体稳定,增速或达9%。“由于我国经济总量增长略有放缓,工业制造业和一些高风险领域融资需求总体疲弱,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生息资产扩张速度稳中趋缓,但同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推进实施,将有效刺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需求。在资本稀缺和风险增加的背景下,2016年商业银行总体风险偏好降低,将更加注重平衡好资本、风险和收益间的关系,在资产分布上将继续优化结构。”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一是企业信贷方面,商业银行将提高新兴(300098,股吧)行业贷款比例,进一步压缩过剩产能和高风险行业贷款;二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商业银行信贷配置将向零售业务如住房按揭、高收益消费信贷方向倾斜;三是同业市场的监管套利空间将进一步收窄,同业资产增长或慢于贷款增速;四是商业银行在2016年配置标准化证券的动力仍将持续,持有债券余额增长率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报告》显示,在资产配置端,中国银行业集中在贷款(77.3%)和类信贷资产(55.4%)两大类;但不同类型银行偏好有差异,如政策性银行大部分资产配置为贷款(96.2%),而股份制银行对类信贷资产的偏好(68.1%)甚至超过贷款(66.6%)。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2016年五家大型银行规模扩张增速为9%,贡献净利润增速7.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当前其风险偏好更加谨慎;城商行在资产规模扩张方面仍相对积极,由于基数较小,因此仍将实现两位数增长,且生息资产对其利润增速贡献仍将维持在23个百分点左右;股份制银行生息资产扩张仍将保持8%的增速,对净利润贡献达10个百分点。

2015年全年银行业净息差为2.54%。其中,四季度净息差环比上升0.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四季度资金面较为宽松的环境带动同业市场利差扩大,对息差形成正面改善。”励雅敏、黄耀锋指出,“考虑到贷款重定价因素以及资金利率有限的下行幅度,我们认为2016年息差仍将较2015年有明显下降,幅度在0.15-0.20个百分点左右。”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今年如果降息一次(0.25个百分点),净息差将收窄0.17个百分点;即使不降息,净息差也将收窄0.13个百分点。该中心指出,除重定价因素外,2016年银行业净息差还将受到其他负面因素影响:一是新增贷款利率总体略有下行的可能性较大,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中型企业的贷款议价能力;二是同业拆放、债券投资等领域收益水平受到货币宽松态势影响,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从积极方面看,一是存贷比取消后,银行"冲时点"压力弱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银行总体负债成本;二是银行将更加注重打造跨市场融资能力,创新资产业务,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降低风险并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减小息差收窄程度。”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

信贷投向哪些行业

《报告》显示,2015年,城市基础设施业成为银行信贷投向的最重点支持行业,选择此项的银行家占比高达67.2%,较2014年的54.8%有了较大提升。医药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公路铁路运输业、农林牧渔业依次以超过半数的比例位列第二至五名。对比近三年的调查结果可见:农林牧渔业位次下降较快,由2014年、2013年的信贷支持首位下降至2015年第五位;医药业、公路铁路运输业信贷支持比例上升较快,医药业由2014年的52.1%上升至2015年的57.2%,公路铁路运输业信贷支持比例则首次超过半数,由2014年43.5%上升至2015年54.1%。《报告》指出,这些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银行正在根据下行的宏观经济形势,合理调整信贷投放的规模和方向,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投资基础设施行业,并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打造中国经济的引擎。

银监会指出,2015年四季度,银行业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继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的金融服务。截至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为2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为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3.3%;用于信用卡消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1.6%和58.9%。

根据《报告》,小微企业贷款连续四年成为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中的发展重点,选择此项的银行家占比64.7%。在对个人金融业务发展重点的调查中,个人消费贷款以67.8%的占比位列第一,与2014年结果一致,财富管理则连续三年居于第二位。信用卡业务在个人金融业务中的重要性由2014年第六位上升至2015年第三位,正在成为银行拓宽个人中间业务收入的突破口。

而在银行信贷重点限制的行业中,冶金业(含钢铁、有色金属)位居首位,占比达58.9%;选择重点限制房地产业信贷的银行家较大幅度减少,位次由2014年首位下滑至第二位,占比由2014年的67.9%下降至2015年的56.8%;造纸业、纺织业、船舶制造业的信贷限制分别位于第三到五名,占比与2014年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报告》指出,在我国化解过剩产能、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导向下,银行开始收紧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发放,对冶金、造纸、纺织、船舶制造等行业的信贷限制力度逐年增强。

在2015年银行家认为预期不良率上升的行业调查中,冶金业(含钢铁、有色金属)由2014年的35.9%大幅上升至2015年的48.5%,超越房地产业,成为银行家认为预期不良上升的行业榜首。银行家认为纺织业、船舶制造业等产能过剩行业预期不良上升的可能性也有大幅提升,选择纺织业的银行家由2014年的13.8%升至2015年的24.2%,船舶制造业由2014年的19.4%升至2015年的22.8%。“这是由于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下行压力加大。”《报告》指出。

信用风险点继续扩散

《报告》显示,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风险形势,2015年度各类风险的受关注程度较过去七年有大幅度提高,均达到历史高位,也显示银行家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基本风险,也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金融风险。受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入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部分行业和部分地区的信贷违约事件频发高发,银行业信用风险暴露进一步增加。

《报告》显示,银行家关注的首要风险是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所带来的信用风险。2015年钢铁、水泥、建材、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面临经济周期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经营环境更趋艰难,整体行业信用风险不断攀升。

根据《报告》,银行家其次担心的是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小微企业面临着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也相应呈持续上升的态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高级研究员许文兵指出,今年小微企业仍将是信用风险高发区。“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企业盲目扩张产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时期,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风险不断积累和暴露。同时,小微企业之间往往通过联保互保形成复杂的担保链圈,在风险隔断机制缺失的情况下极易造成连锁反应,对单个企业风险形成放大效应,进一步加大了风险管理难度。短期内,这些对小微企业不利的存量因素仍将存在并继续发挥不利影响,导致不良贷款的惯性增长。而随着经济下行的负面效应显现,一些处于产业链下游、核心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仍将发生新的不良。未来除了近年来受外需下降影响较大的外向型企业外,利润率较低的贸易行业企业以及不掌握关键性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将成为小微企业不良增长的重点。”连平、徐文兵表示。

《报告》显示,房地产市场虽然已经进行了相对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房地产开发性贷款风险仍然受到较高关注,其行业风险依然不容小觑。就房地产贷款可能面临的风险,连平、徐文兵指出,“2016年,房地产开发商的信用状况分化趋势将更为明显,中小开发商的生存和发展更为困难。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前期开发量巨大,量价持续低位运行,去库存压力较大,集中在这些区域的中小开发商不可避免地面临资金回笼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2015年国内房地产信用债市场快速增长,大型开发商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而中小开发商并未从中受益,造成行业内企业实力差距不断扩大,房地产行业可能会有新一轮的整合。在此过程中,中小开发商资金和运营环境更趋恶劣,其贷款发生不良的可能性也将提高。同时,随着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的进一步增加,企业主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也将日趋严重,相关按揭贷款违约风险也将显现。”

连平、徐文兵表示,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仍将继续较快增长,风险点将进一步由民营小微企业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而较大的关注和逾期贷款规模将对资产质量形成持续的下迁压力,预计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将会上升至2%-2.2%的水平。

“展望2016年,虽然经济增速放缓趋势仍未改变,尤其是产能过剩治理较大力度地推开,都将对商业银行风险状况形成持续性的压力,短期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和释放的过程将延续。但我国经济依然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财政和货币政策仍有不小的调节余地。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宏观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风险暴露将得到有效控制。而商业银行自身相对较强的盈利能力和不断提高的风险管理水平也有助于处置和化解风险。总体来看,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虽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但各项风险特征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变化,整体风险仍处于可控状态。”连平、徐文兵指出。

不良贷款有望逐步消化

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12744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8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水平与国际同业相比仍处于相对低位,且资产质量情况与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宏观环境相匹配,整体稳定可控。”连平、许文兵指出。

“全年企业不良贷款增长继续主导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余额共增长4318亿元,比2014年多增1813亿元;不良贷款率则较2014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至1.67%。同时,关注类贷款也大幅增长7869亿元至28854亿元,占比达3.79%,继续创近年来的新高。虽然不良贷款总体增长较快,且各季度不良增幅均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但在一季度出现1399亿元的增幅高点后,不良增长开始逐季回落,至四季度仅比上年同期多增124亿元,显示在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和化解力度,并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后,行业资产质量持续下滑的势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连平、许文兵表示。

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308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1.18%,较上季末下降9.6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03%,与上季末基本持平。银监会称,银行业针对信用风险计提的减值准备较为充足,整体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

连平、徐文兵指出,“商业银行拨备提升幅度基本与不良贷款的增长保持同步,风险抵补能力并未受到不良贷款较快增长和盈利增速大幅放缓的影响,在保持平稳的同时略有提升。”他们续称,“年末,商业银行在持续加大贷款核销力度的基础上,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仍较上年同期增加3537亿元至23089亿元。虽然拨备覆盖率因不良贷款的快速增长继续被摊薄,由年初的232%下降至181.18%,但反映整体拨备水平的贷款拨备率较年初提升0.13个百分点至3.03%。未来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预计拨备覆盖率仍会继续向150%这一监管要求靠拢。但考虑到不良贷款的处置通常需要经过现金清收和处置抵押品等环节后才进行核销,最终形成损失的大约占初始不良贷款余额的30%-50%。因此,目前商业银行的拨备水平仍处于较为稳健的水平,足以覆盖贷款组合的潜在损失。”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部分银行今年将面临较大的拨备计提压力。为平滑业绩波动、缓解当前巨大的拨备压力,不排除监管部门对拨贷比及拨备覆盖率政策进行调整的可能性。

高华证券分析师李南、吴双认为,有两个原因可能会使监管机构放松150%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要求:其一,目前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是基于银监会的逆周期监管框架。李南、吴双指出,“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国内各银行进入了不良贷款周期,我们认为释放银行的拨备资金以缓解盈利压力是合理之举。”其二,由于政策利率调整、不良贷款增多,2016年大型银行面临着比去年更大的盈利压力。“例如,假设2016年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生成率为1.25%,拨备覆盖率为150%,则今年工行的税后净利润可能将同比下滑7%。”李南、吴双表示。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整体而言,五家大型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下降空间小于城商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且逐年收窄;而一些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由于目前拨备水平较高,未来计提压力较小,利润有充分缓冲的空间。

励雅敏、黄耀锋则指出,拨备覆盖率指标降低虽会增加账面利润,但同时会提高银行的税赋和实际分红压力。账面利润的增加实质上仅改变了市场对银行盈利的“感官认知”、对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度有所帮助,但并没有解决银行资产质量问题。“我们认为,银行基本面上的变化仍需取决于实体经济增长情况以及不良生成率的真实拐点预期。这需要观察一旦拨备覆盖率要求和利润压力下降后,是否有助于提升银行的风险偏好、增加贷款投放意愿,从而带动经济进一步复苏;是否有进一步的对不良贷款核销政策和税收优惠的松绑。”励雅敏、黄耀锋指出。

“我们估算,在满足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前提下,商业银行整体可吸收至多11%的不良资产率。银行仍有能力逐步吸收坏账损失;假设中国银行业拨备前营业利润/贷款利润率为3%-4%,那么基于当前约为130个基点的信贷成本率,预计银行业需要5-6年时间来消化潜在的不良贷款。”李南、吴双表示。

“中国储蓄率较高、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这意味着银行坐拥大规模的低成本存款,因而有充裕的流动性,这对银行至关重要。银行系统的国有成分较高,政府对国企和地方政府等债权人也有较高的控制力或所有权,过去也未出现存款人蒙受损失的情况。”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这些因素意味着坏账更可能通过长期谈判和缓慢重组来化解,而不是快速推动坏账核销。我们预计银行将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资本金(去年政府已对占金融体系资产10%左右的政策性银行注入资本),但政府没有必要立刻大规模救助银行。”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