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表外理财入表考核,将抑制表内资产腾挪实现监管套利,并对银行的理财规模扩张形成明显的抑制;此举体现了央行对目前市场流动性的审慎态度,短期内对流动性及市场预期的影响要大于对银行业绩的影响。
在与银行博弈多年后,央行终于对银行表外资产动真格的了。据报道,为进一步规范表外理财业务,央行可能有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进行测算,并于三季度和四季度试运行,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这将对银行表外理财规模的扩张构成一定的负面冲击。
央行此举沿袭了2016年以来监管机构对于金融行业排风险、降杠杆的政策意图。此前将合意贷款管理升级为MPA监管体系的本意,即更为全面地掌握商业银行体系的资金投放情况,而表外理财作为银行受托管理的资金,理应纳入广义信贷的监管框架内。这一做法有利于封堵银行通过将表内资产转表外的方式规避监管的行为,提升MPA监管体系的有效性。此外,这再次传递出央行目前对于市场流动性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严防流动性泛滥推升杠杆,预计后续货币政策仍将维持中性偏紧的状态。
按照目前MPA监管指标对于广义信贷增速的要求(即与M2增速偏离度最多不超过25 个百分点),在严格执行的情况下,不少银行理财业务将会受到冲击,其中对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的影响尤其明显,根据中债登公布的理财半年报数据,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规模分别较年初增长了22%和58%,按全年考虑其增速大概率将高于MPA 的监管要求。
而在上市银行中,截至2016年6月末,表外非保本理财增速较快的有平安银行(000001,股吧)(45%)、民生银行(600016,股吧)(32%)和华夏银行(600015,股吧)(31%)。不过,此次央行下发的通知中也提到原广义信贷监管要求根据测算结果存在微调可能,同时考虑到2016年作为MPA元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严格执行,这也为各家银行提前应对留有时间。因此,广义信贷口径的调整对2016年理财业务规模的影响可能不会很大,银行甚至可能趁机做高理财规模基数,但这种负面影响在2017年严格执行的情况下将会逐步显现。
理财业务规模增速的放缓对银行理财相关手续费的增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考虑绝对规模占比较小,对银行利润的冲击有限。而从银行理财资金的配置来看,对目前配置占比最高的债券及货币工具类资产的负面影响将更为明显,而理财权益类资产配置在2015年年中高点后本就在下行通道,目前占理财规模比重不到8%,且在理财整体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出于对高收益率的追求,银行理财配置权益类资产仍有一定的动力。
为表外理财非标立规
早在2011年年初,为应对流动性不断充裕和通胀压力显著加大等挑战,央行正式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与合意贷款规模考核机制,意在通过更加透明和规范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将货币的总量调节与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结合起来。对表内贷款的限随后续引发一系列金融创新,表外理财非标迎来一波高速发展的时期。
2013年的“8号文”加强表外理财监管以后,银行通过表内同业买入返售科目继续进行类信贷业务以规避监管实现监管套利,进而引发“127号文”、“140号文”对同业买入返售非标的监管,银行此后通过投资项下的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继续进行类信贷的非标业务。2015年年底,央行提出MPA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开始把广义信贷作为新的监管指标,对银行表内资产规模扩张实施全口径监管。
MPA考核由此前单一地关注贷款转为关注广义信贷,能够有效缓解银行在表内通过腾挪资产等手段规避监管实现监管套利,使金融机构表内资产扩张更稳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过,表内广义信贷受限后,银行存在将原先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处理以规避MPA要求的可能性,这就是此次MPA考核广义信贷口径调整的可能原因。
本次MPA关于广义信贷口径的调整涉及两个部分,其中纳入表外理财业务引起市场的普遍关注,广义信贷监管口径调整或将直接抑制资产出表逃避MPA监管、表外理财扩张过快的情况。第一,计算MPA广义信贷余额时,“买入返售资产”项下需提出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的买入返售债券(线上债券回购),其他不变。第二,央行除按原有广义信贷指标进行MPA评估外,还将对包含表外理财业务的、扩大化的广义信贷指标进行模拟测算,模拟测试结果将作为三季度评估的重要参考,并有可能影响评估结果。
截至2016年6月底,银行理财余额约为26.28万亿元,同比增长41.90%。而2013年、2014年、2015年银行理财余额分别为10.21万亿元、15.02万亿元、23.5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8%、47.11%、56.46%。
从同期占比来看,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理财余额占比最高,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占理财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4.2%、41.4%、14.2%、5.5%;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增速较高,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同比增速分别为34.9%、33.6%、64.8%、118.2%。而考虑到银行理财分为保本型(保证收益类产品和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表内理财,一般作为结构性存款)和非保本型(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表外理财),此次口径调整涉及到的是表外理财。
根据广发证券(000776,股吧)的测算,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表外理财规模分别为8.56万亿元、14.22万亿元、15.46万亿元,2015年、2016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6.2%、49.2%(未考虑未上市城商行、农商行等其他机构),增速要高于银行理财总额的2015年、2016年上半年同比56.46%和41.9%的增速。若考虑未上市城商行、农商行等其他机构,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表外理财规模分别为10.08万亿元、17.97万亿元、20.05万亿元,2015年、2006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78.3%、58.9%。
新口径(含表外理财)广义信贷余额=广义信贷余额+表外理财总资产-表外理财现金余额-表外理财存款余额,因此,对于表外理财余额还需剔除掉表外理财配置现金和存款的部分,而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银行理财配置现金和存款的比例分别为26.56%、22.38%、17.74%。根据广发证券的测算,纳入口径的剔除配置现金和存款的部分银行表外理财的规模分别为7.4万亿元、13.9万亿元、16.5万亿元。
新旧口径调整后,根据测算的结果来看,国有大行压力较小,广义信贷的增速普遍在10%左右;而股份制银行压力有所上升,其中对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影响最大,分别导致广义信贷的增速上升19.5%和10.7%;城商行压力也有所上升。从绝对值上来看,根据测算,新口径广义信贷增速较高的分别为南京银行(601009,股吧)(41.04%)、民生银行(33.11%)、宁波银行(002142,股吧)(30.97%)。MPA考核中对全国性系统重要性机构(N-SIFIs)、区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R-SIFIs)、普通机构(CFIs)广义信贷的评分标准为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2016年13%)偏离分别不超过20%、22%和25%(即最高值为33%、35%、38%)时,此项指标满分,否则为零分。目前来看,未达标的上市银行仅南京银行一家。
存量理财收益率是关键
根据央行的表述,2016年三季度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仅处于“测算”阶段,短期内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除非测算的结果相当不理想,会作为微调原口径广义信贷评估结果的重要参考因素。2017年,考虑到高基数的因素以及后期银行对表内外资产结构的调整,MPA考核压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实行表内外全口径监管,有助于抑制银行表内业务转向表外以规避MPA考核实现监管套利,或将导致银行理财增速延续2016年以来的回落态势。考虑到可能的风险资本计提等因素,若强化监管将可能对理财的综合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或将加快理财收益率的下行。
不过,由于此次只是纳入广义信贷,对银行的风险资本计提以及拨备计提不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并不会大量占有银行的资金和对银行的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主要影响在于限制部分理财扩张迅速的股份制银行和试图弯道超车的城商行的表外理财扩张,对于表外理财资产较重的银行的利润会产生一定影响。
广义货币根据MPA考核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广义资本充足率,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广义信贷增速低于(GDP+CPI)的话,可以降低大约0.3%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要求;二是广义信贷指标,广义信贷不可超过M2 +20%,对于区域性的机构不能超过M2+22%。
对于第一个方面来说,现有银行绝大多数均达不到这一标准,影响基本为零。而从第二个方面来看,9月M2同比增长11.5%,加上20%的区间,允许广义货币新增速度可达31.5%,加上年末冲贷款和基建项目的进一步释放,允许增长空间将会更高。因此,主要对理财业务占比较高或基数相对较小的股份制银行影响较大,对城商行而言,通过表外理财扩张的道路受到了阻碍。而对于大行来说,该项规定基本没有影响,一是因为大行的理财产品余额基数较高;二是因为理财收益占比较小,理财产品规模略微压缩基本不会产生实质影响。如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理财规模年中比年初增长了41%,超过允许的范围。而工行年中个人理财同比仅增长9.6%,对公理财也仅增长22.1%,完全不受影响。
考虑到2016年上半年银行理财投向债券市场的占比达到40.4%,若理财规模增速出现下滑,可能会制约理财流入债市的资金规模。但考虑到表内理财和自营资金对债券的配置和当前银行“资产荒”的实际情况,同时房地产调控升级带来配置按揭贷款的收缩,银行投向金融市场的占比预计仍将在高位运行,但受制于自身的投研能力,委外仍是银行的重要选择。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认为,债市中主要为大银行资金,因为存量巨大,要突破30%以上的增速较为困难。而中小机构资金量有限,且允许30%左右的增速,因此,债市资金量不会出现大规模抽离。
结合之前发布的理财新规,在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很多城商行的新增规模受到限制之后,经营存量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银行会进一步加强理财产品存量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存量的收益率。此举是否会进一步催生杠杆,或加大银行资金的风险偏好还有待观察。如果未来监管实施力度较大,理财穿透式管理能够有效实行,则可以起到管理增速与投向结合的政策效果。
广义信贷并未包括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拆放款项和买入返售债券资产,但包含银行体系之外证券、保险、基金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MPA的实施有助于控制对非银机构的杠杆率,对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制约也属正常。但随着金融机构对MPA考核规则的逐渐熟悉,对流动性管理的重视开始加强,风险意识的提升使得后续的影响将会慢慢减弱。
长期来看,此举对规范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国有大行是利好,对中小银行是考验,尤其是对那些投机取巧、弯道超车等现象进行了有效地指导与防范。同时,对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尤其是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降低表外理财风险敞口
此次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的主要原因是理财余额/贷款的占比过高,风险敞口相对表内信贷更为突出。如2016年年中,南京银行、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兴业银行的该项比例达到70%-90%,总体而言,国有大行的占比相对合理。
截至2016年半年末,理财余额中投向实体经济的占比为61%,绝对额达到16万亿元,这部分理财具有“类信贷”的性质,却没有对应的风险递补措施,尤其是在资本充足率方面的要求是空白,形成事实上较大的表外理财风险敞口。
目前,银行业平均非保本理财规模占比80%,达到21万亿元,贷款余额才只有100万亿元左右。如果计提对应的资本后,资本端成本将增加,导致资产配置上将有较大的调整,非标转表,表外转表内。最终,表外理财规模将下降,理财资产收益率将降低。
在理财资金配置中,权益资产占比8%左右,规模预计两万亿元,但是债券资产占比56%,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表外规模收缩,最先受到冲击的必然是使债券投资有所收缩,而权益资产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委外是提高收益率的主要渠道,而且近期工行出现了专门投向二级市场的委外,预计规模不大,最多也就几百亿元。借助较高的收益率来抵消资本成本的增加,理财资金中委外部分投向二级股票市场的规模或将增加。中信建投预计,委外规模在2016年内将增长100%-200%,委外在理财中的占比将达到10%,规模将达到2万亿-3万亿元之间。
市场此前预测,监管要求对表外理财中的非标资产和非上市公司股权计提资本,而今政策变现落地,借助纳入广义信贷模式来实施监管。对所有的表外资金都需要有对应的资本充足率方面的要求,如期落地的政策有点超预期。但政策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对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引导资产回表,同时有了资本充足率方面的要求后,增强其抗风险能力,降低表外理财的业务风险。
银行的风险敞口不仅来自表内100万亿元贷款的信用风险,而且来自21万亿元左右的表外理财业务的风险。在信用风险加快处置化解的同时,如果表外理财业务风险不加强监管的话,资产负债表外的风险依然较大。借助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监管后,有了资本充足率上的约束将降低表外理财的业务风险。当表内的信用风险和表外理财的风险都开始下降,银行估值抬升的理由将更加充分。
中信建投认为,该政策正式落地后,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更大,因为其理财规模相对贷款规模过大,而对于大中型银行的影响相对有限。此外,在MPA监管框架下,其实是针对混业经营的监管框架,由于其奖惩力度有限,对银行业实际业务经营的约束力度本身就比较有限,即使对表外理财纳入MPA监管框架后,其实质的影响也有限,但是政策的隐含意义是非常明确的,纳入后逐步降低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的风险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