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央行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中,首次增加了“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这一提法在10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在货币政策中提出。市场曾解读为,这是货币政策将要偏紧的信号。央行此次在《报告》中强调,“就货币政策而言,关键是要继续保持稳健和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
与此同时,《报告》对当下“弃房价、稳汇率”还是“弃汇率、稳房价”的争议问题也作出厘清。《报告》指出,上述观点夸大了各自领域的风险,而且也都不是好的做法。
抑制资产泡沫
《报告》指出,第三季度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灵活适度,注重稳定市场预期,为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中,《报告》指出,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这一提法在10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经出现。《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三季度的GDP增速基本达到预期,个别指标还有企稳的迹象,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加之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较大等因素,现阶段货币政策的重心由稳增长转向抑制资产泡沫,大幅度提供流动性不会再有。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发生改变,就此言“偏紧”为时尚早。
2015年以来,全国房地产价格普涨,一线城市的上涨最为疯狂。
2016 年 9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同比增长 11.5%;9月份个人住房贷款依然占据当月新增贷款的四成,此前的7月、8月分别达到98.68%和71.20%。今年前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长占全部的35.7%。业内人士分析,这轮房价上涨和2015年的货币政策的宽松不无关系。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此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从保增长的角度来看,前期投促的力度比较大,可能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就是资产价格泡沫以及金融风险的上升。此次政治局会议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可以认为是从“不再过度强调特别大的政策力度去保增长,而是强调更加关注金融风险,抑制资产泡沫”。
另一方面,9 月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4.07,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778 元。进入10月,人民币对美元连续下跌。10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744元,与9月30日的6.6778相比,不到一个月时间跌去近千个基点,跌幅达1.4%。截至11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7817,贬值压力仍存。这对资本外流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国内政策目标转移到抑制资产泡沫,对于保持汇率稳定有一定帮助。
不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抑制资产价格泡沫”角度来讲,并不能和货币政策收紧简单画等号,目前的资产泡沫并不是全面的资产泡沫,主要是房地产价格泡沫,且房地产泡沫也是区域性的,只是在少数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泡沫,这需要货币政策运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抑制,但不适合全面收紧。
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
《报告》对当下“弃房价、稳汇率”还是“弃汇率、稳房价”的争议问题也作出厘清。《报告》认为,上述观点夸大了各自领域的风险,而且也都不是好的做法。“就货币政策而言,关键是要继续保持稳健和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
前一段时间国内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人民币汇率受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影响出现小幅贬值,各方面对房地产和汇率问题比较关心,市场上甚至一度出现了关于应该“弃汇率、稳房价”还是“弃房价、稳汇率”的讨论。
《报告》称,“弃房价、稳汇率”的一种逻辑是紧缩货币,从而挤出资产泡沫,并以高利率来稳定汇率,这会导致危机式的被动去杠杆,代价很大,过程比较痛苦,汇率实际上也很难稳住;“弃汇率、稳房价”则是放松货币来支持房价,试图以低利率刺激通胀和房价,这同样会加剧结构扭曲和债务积累,导致调整的时间更长、代价更大。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有条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就货币政策而言,关键是要继续保持稳健和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同时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中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结构性调整和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和经济的内生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扩展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空间。”《报告》指出。
“大幅度提供流动性,应该也不会这样做了。”邵宇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汇率方面还是会温和贬值,资本账户方面的管理会更加严格。利率方面短期内降息、降准的可能性不会特别大,公开市场操作方面更多是应急性的,比如当流动性确实出现了困境,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应急性救助缓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