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所提出的“探索农村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可抵押”的改革方向,正在农村金融机构一线悄然推进。目前,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围绕林权、农房、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抵押贷款累计放贷额已经达到113.52亿元。这是第一财经记者日前在浙江省调研了解到的情况。
此外,11月4日,浙江省政府转发了该省农信社制定的《进一步推动实施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末,将累计投入100亿元用于普惠基础设施建设。
在中国金融论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浙江)峰会上,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表示,浙江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以及G20峰会关于普惠金融的有关共识,结合数字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要求,坚持方向、创新方式、提升质量,不断深化普惠金融的发展。
“三权”抵押贷款超百亿
2015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农村“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今年3月,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下称“两个办法”)。
“两个办法”从贷款对象、贷款管理、风险补偿、配套支持措施、试点监测评估等多方面,对金融机构、试点地区和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明确了政策要求。
目前“两权”抵押贷款已经在浙江省内推开。浙江农信围绕农村产权改革,创新推出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房)等“三权”抵押贷款。根据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报告2016,目前浙江农信林权抵押贷款45.56亿元,占全省银行业52%,支持了3.63万户农户。
此外,浙江省农房抵押贷款60.5亿元,占全省银行业58%,支持2万户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7.46亿元,支持802户农户。浙江农信林权、农房、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抵押贷款累计已达113.52亿元。
浙江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沉睡的资源”之所以能够变成“流动的资本”,其中少不了政府对于土地确权以及流转平台的相关配套工作。
朱从玖在上述论坛峰会上称,浙江14个县是全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县,这些地方积极推动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探索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财产权,着力盘活农村“沉睡的资产”。
与此同时,走在前面的浙江省“两权”金融创新,始终严控风险,银行资产质量没有出现承压的迹象。截至2016年9月末,浙江省农信系统不良贷款率2.31%,低于全省银行业0.28个百分点,2015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95亿元,占全省银行业的三分之一,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农信机构创新放贷手段,净利润逆势增长。
利用科技实现普惠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表示,传统意义上我们金融机构是采用抵押品、担保等方式管理信用风险,但是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却难以提供相应的担保品,导致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
但是,现在金融企业可以利用用户在商业活动形成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如POS机这些数据会帮助金融机构利用历史数据,通过统计的方法对借款人进行精细化分析和判断,能够精确地实现对同一类借款人的信用测量以及定价。在现在大数据时代,尤其是在电商下乡兴起以来产生的大数据,可以更好地模拟消费者行为,更好地测量不良率和定价,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徐忠表示,科技金融在中国还是大有可为,目前中国还有8亿农民,仍然有1500多个金融空白乡镇。这些地方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去,而目前设立的村镇银行又未到这些地方,可以通过科技金融的方式来进行覆盖。在中国发展科技金融解决普惠金融还有很多“硬件”优势,从物理条件来看,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的硬件已经发展成熟,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5%,手机网银规模超过5亿户,三大运营商全面采用4G牌照,我国采用科技金融扶贫的条件已经具备。
蚂蚁金服副总裁徐浩在上述论坛指出,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目前,不管是边远地区,还是弱势群体,都基本能平等享受金融服务。
据了解,在整个浙江,随着“互联网+”公共服务的合作深化,已经诞生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务服务及政务云平台 、全国第一个省级的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全国第一个采用实人认证进行省级政务服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