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东荣「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19年第19期
金融IC卡(即金融集成电路卡)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产物,以芯片为介质,相较以磁条为介质的传统银行卡,能够实现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多的应用功能、更好的安全保密性、更高的交易准确性和可靠性。2011年3月,为推动银行卡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全面启动金融IC卡推广与应用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大社会性工程,涉及面广,协调范围大,与人民群众关系紧密,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作为金融IC卡事业的实践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之一,每当我回望这段充满艰辛和荣光的中国银行卡“芯”路历程,依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金融IC卡应用是大势所趋
推进金融IC卡应用体现了对全球银行卡发展趋势的前瞻把握
在银行卡产生初期,国际上普遍使用磁条作为介质,即在卡片上印刷磁条以记录用户、账号等信息,使用时通过对磁条信息的读取、比对,实现支付、转账等金融功能。但随着银行卡管理资金量的增长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磁条卡因其存储空间有限、无运算处理能力、信息易被复制、耐用性和灵活性较差等弱点,逐渐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为了更好地防范伪卡欺诈等金融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在主要国际银行卡组织的推动下,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启动由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迁移。截至2010年底,全球已有近120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金融IC卡迁移,全球活跃的金融IC卡超过10亿张。人民银行于2011年正式提出加快推进金融IC卡应用,顺应了全球银行卡芯片化迁移的普遍趋势,有助于提升我国银行卡产业国际化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我国启动金融IC卡迁移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加快了金融IC卡迁移步伐。比如,VISA宣布在美国启动并加速芯片化迁移,要求在美国的收单机构和分支处理机构于2013年4月1日实现受理芯片卡交易。中国香港地区明确要求ATM和POS机必须分别于2013年2月底和2014年底前完成芯片化改造,自2014年4月起所有借记卡必须为芯片卡,自2016年起所有信用卡必须为芯片卡。
推进金融IC卡应用是保障人民群众支付安全的现实需要
技术试验和全球实践经验表明,由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迁移能够有效遏制银行卡欺诈风险,有效保障交易安全。比如,英国、法国、马来西亚、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完成金融IC卡迁移后,银行卡欺诈风险均出现了大幅下降,有的甚至下降了90%以上。相反,那些未及时开展金融IC卡迁移工作的国家和地区,则可能成为全球银行卡安全的洼地。
我国银行卡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银行卡实现全国联网通用之后,我国银行卡发卡量和业务规模迅猛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4.15亿张,人均持卡量1.81张;全年发生银行卡业务257.56亿笔,金额达246.76万亿元。银行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居民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然而,随着我国银行卡产业高速发展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陆续完成金融IC卡迁移,一些伪卡欺诈活动逐渐向我国境内渗透。尽管我国银行卡欺诈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但欺诈率逐年上升势头不容忽视。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多次批示要求各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保障银行卡应用安全,维护人民群众金融权益。加快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我国银行卡风险防控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支付安全的当务之急。
推进金融IC卡应用是提升我国银行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金融IC卡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金融IC卡采用先进的智能卡技术,不仅具备磁条卡无法比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具备多应用动态加载、安全隔离、交互处理等功能,能够承载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生活服务、企业服务等多种行业应用,有助于将金融服务范围扩展到传统银行磁条卡覆盖不到的众多民生领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均等机会。
金融IC卡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功能更丰富、拓展性更强的创新管理平台,支持商业银行开展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优化银行卡产品功能配置,更好地适应复杂、快速、多变、新兴的支付市场发展趋势。
金融IC卡可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金融IC卡具备非接触与脱机交易的功能特点,可应用在快速小额支付场景,减少现金携带与管理成本,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实惠的服务体验。
因此,金融IC卡并不是银行卡信息存储介质的简单更替,而是代表了一种集约化、精细化的新兴金融服务模式,有助于增强银行转型发展内生动力,提升我国银行业综合服务能力。
推进金融IC卡应用成效显著
夯实应用基础。1997年12月,人民银行颁布我国金融行业第一项IC卡标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即PBOC1.0标准),并组织商业银行在北京、上海、海南等部分省市开展了联合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当时银行卡联网通用程度低、社会认知度不够、跨行业应用合作不深等原因,银行IC卡未能实现大范围、大规模应用。2005年3月,人民银行在前期探索基础上,结合国际主流标准和行业应用要求,颁布新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即PBOC2.0标准),并推动建设了金融IC卡全国性银行卡交易清算和转接系统等重要基础设施。自2008年起,人民银行在宁波开展城市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对政策、标准、技术、市场等进行了全方位可行性验证。记得是2009年12月30日,在成方街32号人民银行大楼9层第3会议室,当时我与人民银行科技部门、相关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的同事们一起商议次年的金融科技工作。会上我尝试提出将“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作为金融科技重点研究课题和今后若干年的重点工作。会议就此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最后达成共识,决定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研究此项工作。自此之后,人民银行组织各方力量联合攻关,最终完成了金融IC卡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系统性研究。2010年4月,人民银行颁布增补修订后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即PBOC2.0标准2010年版),实现了金融IC卡对小额支付和非接触支付的支持。同时,人民银行还以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为契机,大力推动金融IC卡受理环境建设。随着基础设施、标准规范、市场建设等条件日益成熟,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已是水到渠成。2011年3月15日,在这个注定被中国银行卡发展史铭记的日子,人民银行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绘制出“十二五”期间金融IC卡迁移工程的宏伟蓝图。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多应用,吹响了全国范围内推进金融IC卡应用的集结号角。
明确目标路线。《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的总体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加快银行卡芯片化进程,形成增量发行的银行卡以金融IC卡为主的应用局面。《意见》明确了受理环境改造、卡片发行等任务推进的时间表。其中,自2013年1月1日起,实现境内所有受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终端都能够受理金融IC卡;自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自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都应为金融IC卡。《意见》还提出由人民银行牵头成立金融IC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科技司。
统一标准规范。为了形成标准联通和产业协同效应,避免社会资源浪费和产业碎片式发展,人民银行组织行业力量以金融IC卡和受理终端为主要切入点扎实推进相关标准规范建设。在金融IC卡方面,充分吸收国际银行卡标准先进经验,结合金融服务创新需要,持续迭代完善金融IC卡PBOC系列标准。2013年2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PBOC3.0标准,在PBOC2.0标准2010版基础上,增补了非接触式IC卡小额支付扩展应用、IC卡互联网终端、电子现金双币支付、安全增强算法等内容,使金融IC卡更加安全实用。该标准与国际EMV标准高度兼容,推动我国银行卡正式走向境外,实现境外发卡和受理。在受理终端方面,相继制定POS机、ATM等受理终端技术与安全规范,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系统安全保障、终端密钥管理等方面技术要求,助力建设安全可信、联网通用的银行卡受理环境。此外,人民银行还顺应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的趋势,在充分继承和衔接PBOC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发布实施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丰富和拓展了金融IC卡受理渠道和应用领域,有利于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的融合创新发展。
加强应用推广。《意见》发布实施后,人民银行以部分公共服务领域、部分城市为突破口,采取“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先树立典型再全面推广”的思路,形成部委为“经”、城市为“纬”、一卡多用、协同发力的金融IC卡应用推广局面。在部委合作方面,2011年7月,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相关规范的通知》,使社会保障卡可作为银行卡使用,具备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功能。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动金融IC卡作为重要电子支付工具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发展。在城市推广方面,人民银行分别于2011年5月和2014年1月在全国不同区域选择两批共110个城市开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试点,大力推进试点城市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更广泛应用以及与城市信息化的更深度融合。此外,通过技术手段逐步关闭既有芯片又有磁条的双介质复合卡的磁条交易(即降级交易),将银行卡安全交易水平提升至芯片级别;参考国际惯例在部分地区推进伪卡风险责任转移试点,将银行卡被复制的风险损失改由未进行金融IC卡改造的一方承担,促进发卡银行和受理银行加快芯片化迁移改造。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金融IC卡应用过程中,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原副行长苏宁等领导多次给予重要指示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部门以及有关试点城市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相关工作,商业银行、中国银联、机具厂商、检测认证机构等产业参与主体通力合作,不断提升产业链建设水平。正是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期间我国基本完成了金融IC卡迁移的既定目标,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安全便捷支付工具的迫切需求。截至“十二五”期末,我国累计发行金融IC卡21.1亿张,支持接触式受理金融IC卡的POS机和ATM终端改造率分别为99.9%和99.0%,支持非接触式受理金融IC卡的POS机 和ATM终端改造率分别为55.0%与41.2%,实现了金融IC卡在全国部分城市地铁、公交、出租、旅游、商场、超市、市场、学校、园区等领域的应用,营造了一卡通用的环境。
金融IC卡事业发展经验弥足珍贵
回顾我经历的金融IC卡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我深刻地感受到,面对像推进金融IC卡应用这样经济社会意义重大同时却充满困难、挑战甚至是争议的重要任务,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求真务实、科学稳慎、精耕细作的态度创造性推进各项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把握好五个重要关系。
一是把握好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的关系。推进金融IC卡应用是现代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过程,体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但在具体路径和方法论上各国却是大相径庭。发达国家通常由银行卡国际组织主导,银行业根据自身安全升级和风险防控需要自主决定开展芯片化改造。但这种自发技术换代工作往往带有一定的决策投机性、目标局限性和收效单一性。我国开展金融IC卡迁移工作,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特别是技术路线、标准规范、产业治理等领域经验的基础上,必须从我国持卡人口多、银行服务地域广、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出发,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阶段的金融IC卡发展道路。
二是把握好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推进金融IC卡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参与主体多,资源整合难,加强人民银行和相关政府部门引导,有助于协调各方利益,打破行业壁垒,节约社会资源,保障目标规划、标准规则、基础设施的统一性。宁波等试点城市的经验表明,在人民银行和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有关各方妥善解决了发卡、分润、受理等环节协调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产业参与主体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经营管理,增强金融IC卡应用的市场驱动力。
三是把握好顶层设计与试点示范的关系。金融IC卡关系到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钱袋子,涉及亿万持卡人的切身利益。推进金融IC卡应用需要“全国一盘棋”,做好“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同时,尊重“自下而上”的市场选择,配合城市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国层面整体推进工作积累试点经验。实践中,不同试点城市结合区域经济和文化特征,设计了“小城市包围大城市”“大城市带动小城市”等多元化应用推广路径,创造性地推出了与燃气缴费、饮食消费、旅游消费等地方特色相结合的金融IC卡,推动了金融IC卡应用进程。
四是把握好商业回报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工具是各市场参与机构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职责。金融IC卡虽然前期投资回报率较低,但从长远来看,推进金融IC卡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伪卡欺诈损失,增加金融服务附加值,提升机构综合竞争力。因此,各机构应通盘考虑其中的经济账和社会账、短期账和长期账,通过技术进步、模式创新、流程优化、改进管理等多元化措施,实现商业回报与社会责任的统筹把握。
五是把握好引进技术与支持国产的关系。推进金融IC卡应用是一个开放、渐进的发展过程,有必要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推动金融IC卡与国际接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人民银行也一直积极支持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推动国内产业链升级。比如,依托军人保障卡、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等重大项目,推动国产芯片量产;配合产业管理部门、认证认可监管部门推动建立我国芯片权威检测认证管理体系;搭建实验环境和试点,验证国密算法在金融IC卡上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看到,全球正迎来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金融科技浪潮蓬勃兴起,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支付新工具快速发展,新时代金融IC卡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金融IC卡事业中来,共同推动金融IC卡更好更快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