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者按/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金融扶贫面临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围绕脱贫攻坚,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纷纷聚焦脱贫攻坚重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围绕贫困地区需求,加强金融创新,为脱贫攻坚贡献“金融力量”。
10月17日,不仅是我国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距离2020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还有400多天,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
过去五年间,我国扶贫工作成绩斐然,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少到1660万,每年减贫人数保持在1200万以上,相当于每天脱贫人数达到3万多人。同时,90%以上贫困县即将摘帽,贫困地区面积不断缩小。按照中央部署,今年底国家扶贫工作任务将再减贫困人数1000万,实现中国95%的贫困人口脱贫,为2020年全面脱贫奠定基础。
近年来扶贫成果是社会各界多方合力作用的结果,而金融扶贫在其中功不可没。脱贫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发挥了排头兵作用,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也尽其所能投身其中。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累计发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规模达到了2.09万亿元,贫困人口贷款覆盖率超过25%。
脱贫聚焦产业
贫困,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难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一直为贫困问题所扰。然而,“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迈向小康也就成为了一直以来国家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曾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回顾中国走过的扶贫历程,从救济式扶贫,到如今的精准扶贫,中国的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面对庞大的人口和广袤的地区,扶贫的精准和方式方法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不是简单的送面送米,更不是简单的“发钱撒币”,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贫困人员找出路,而产业发展成为了解决贫困的一把“金钥匙”。
“产业发展具有持续性和包容性,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农业银行“三农”总监陈军认为,农行在精准扶贫方式上坚持“支持一个产业、繁荣一片区域、带富一方百姓”,这也是扶贫最有效的方式。
据了解,由于气候和地理因素的不同,贫困地区的环境不一,适合发展的产业也千差万别。种植、水产、养殖、旅游一大批崛起的产业百花齐放,落地的项目带动了区域经济,吸纳了贫困人口,也让扶贫工作见到了实效。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实施了98万多个扶贫产业项目,覆盖了92%的贫困户,已脱贫人口中主要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脱贫的占到了67%。目前全国832个贫困县都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很多扶贫产业发展也实现了从有到无的历史性跨越,涌现出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等一大批产业扶贫优秀范例。
近年来,全国累计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基地10万个以上,832个贫困县已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68.2万家,超过三分之二的贫困户实现了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产业扶贫选择产业很重要,需要放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到未雨绸缪,甚至需要培育好相关的配套产业,形成稳固的扶贫产业链。”河北武强县相关人士认为,扶贫产业仍然需要遵循市场规律,统筹产业的布局,避免因自然灾害、市场行情、销路渠道等原因影响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资金保障护航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之后,商业银行持续加大了对脱贫攻坚的支持态度。尤其是国有大行,在机构设置上相继成立了扶贫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部等部门,集中优势资源和专业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支持和保障。
记者了解到,为了发展产业,帮助贫困地区和人口脱贫,监管在政策上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而银行金融机构对于扶贫产业项目的投入也很大,总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元。
今年5月,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2020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切实做好2019年至2020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引导作用。
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累计使用的扶贫再贷款5000亿元,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脱贫人口贷款1.73万亿元,共计4915万人次获得过贷款支持,贫困人口贷款覆盖率超过25%,累计发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2.09万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0万人次。
在国有大行中,农行的扶贫贷款规模领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到了3833亿元,比2015年增加2223亿元。自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的精准扶贫贷款5809亿元,带动服务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1146万人。同时,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的贷款余额达到了10712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了75%亿元。
国开行于近期公布的数据称,截至8月底,该行今年发放的扶贫贷款规模1429亿元,贷款余额1.17万亿元,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资金保障。
农行扶贫开发部副总经理孙希晨认为,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有很多,银行都会根据资金需求探索差异化的信贷模式,有的是穷山恶水,贫困人口会进行搬迁,银行配合搬迁贷款;有的是地域过于偏僻,过于封闭,银行则会为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做一些金融配套;有的是产业不发达,银行则会引入龙头企业或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让利于贫困群众。
此外,在一系列扶贫工作的探索中,国有大行在产业扶贫项目上也起到了信息联通的关键作用。由于国有大行的网点遍布全国,能够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将一些优质的项目向贫困地区引进。
“寿光的蔬菜在世界上都比较有名,银行发现蔬菜种植在辽阳也比较适合,从而协助辽阳建立了蔬菜产业科技园,邀请寿光当地的企业和农户给予种植技术上的支持。”陈军认为,产业扶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资金是基本的保证,同时也需要信息、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