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黄奇帆:中国央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3:29:3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构建形成一个新的清算结算网络已经成为当前许多国家的共识。数字货币又一次成为时下的热点。10月28日,在首届“2019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对于DC

构建形成一个新的清算结算网络已经成为当前许多国家的共识。

数字货币又一次成为时下的热点。

10月28日,在首届“2019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对于DCEP(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已经有五六年,趋于成熟,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

他称,在数字时代,有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发行比特币、Libra挑战主权货币,这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货币脱离了主权信用,发行基础无法保证,币值无法稳定,难以真正形成社会财富。他说,“我不相信Libra会成功。对主权国家来讲,最好的践行货币国家发行权的办法是由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

而在全球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过程中,除了要提高便捷性、安全性之外,还要制定一种新的规则,使得数字货币能够与主权的信用相挂钩,与国家GDP、财政收入、黄金储备建立适当的比例关系,通过某种机制,遏制滥发货币的局面。

目前我国央行研究的DCE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据黄奇帆介绍,DCEP将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人民银行先把DCEP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DCEP的意义在于它不是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M0(流通中现金)的替代。它使得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DCEP可以实现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为货币的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除了货币发行方面的变化外,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逐步渗透,个人跨境转账的底层技术实现方式也开始被改写。黄奇帆称,过去,个人跨境转账需要跨越支付机构、银行和国际间结算网络,整个过程由于串行处理而效率低下。而现在,区块链技术可以作为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接口技术。跨境汇款中的多方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汇款报文传递给各参与方,从而实现多方协同信息处理,将原本机构间的串行处理并行化,提高信息传递及处理效率。

在此背景下,黄奇帆认为,“依托技术更新缓慢、安全性难以保证的SWIFT和CHIPS系统是没有前途的。”在大数据平台、区块链技术的驱动之下,构建形成一个新的清算结算网络已经成为当前许多国家的共识。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公开透明五大特征,在清结算方面有着透明、安全、可信的天然优势。目前全球已有24个国家政府投入并建设分布式记账系统,超过90个跨国企业加入到不同的区块链联盟中。

黄奇帆提到,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正在研究建设类似SWIFT的国际加密货币支付网络来取代SWIFT,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区块链平台正在通过区块链试水跨境支付,用实际行动绕开SWIFT和CHIPS全球支付体系。

整体而言,当今,技术革新和数字化经济的全面兴起,让科技由最初的工具角色转变成驱动金融变革的中坚力量。数字化的五全基因与金融业不断碰撞融合,不仅改变了个人间、企业间、国家间的清结算方式及主权货币发行机制,还大幅提升了产业链运营效率,带来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黄奇帆总结道,“展望未来,量化投资和智能投顾、人工智能定价和理赔核算、金融云服务、区块链存证等新金融业态正不断进化,将引领金融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