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成为了银行的“刚需”。
这种“刚需”体现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对金融转变的刚性需求。早先金融科技巨头凭借技术优势,使得用户享受到便捷服务,从金融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分得一块。随后嗅觉灵敏的银行凭借对人们金融需求转变的精准把握,抢先投入数字化转型同样品尝到了丰硕的果实。
当银行客户已经享受过便捷服务之后,对银行的要求有所提高。后知后觉的银行则错失弯道超车机会,也必须将精力投入到利用科技提升自身效率状态之中。
“时至今日,不谈金融科技者,似乎不足以语银行。”长沙银行(601577,股吧)董事长朱玉国曾在2019年年报中这样评价金融科技。
随着中报季结束,上市银行向市场交出了自身经营的答卷。尽管业务受到环境影响,但金融科技投入却一如既往,既然“刚需”已经大势所趋,必要满足用户所需。
发展到现在,宽泛谈论金融科技已经不能满足银行需求,细分之下的种类成为了银行研究的对象,那么,银行对金融科技哪些方面才算真正的“刚需”?
不同规模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也不尽相同,相比与大银行而言,中小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更能体现出哪类需求更加迫切。
我们选择了三家不同资产规模中小银行,通过分析它们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找到了一些银行科技的“标配”。
2020年上半年,常熟银行(601128,股吧)打通了信贷系统,上线网格化营销,推广线上商场和直播间,丰富场景应用,同时加快了大数据枢纽建设。
长沙银行推进新数据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吃喝玩乐、医教游养,连接政府、商户、消费者的本地生活生态;打造“弗兰社”权益平台、智慧银行API平台;加强支付结算安全管理;持续推进网点智能高柜、远程AI云柜建设。
江苏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5.0版本以及直销银行5.0升级版;开启智能集中授权新模式;推动创新场景建设,开放“PC+小程序”双平台,实现网点柜面、智能柜台“无卡”办业务;创新条码支付;部署互联网反欺诈平台,并建设了运营风险预警系统和运营数据集市。
从三家银行披露的材料中发现,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运营、线上营销、场景建设、网点智能化转型、大数据风控和网络安防7个方面均为银行“刚需”。
大数据平台是银行发力科技的基础。通过大数据,银行可以构建适合自身特色的风控模型以及个性化营销平台,精准触达每一名客户。同时依托大数据风控技术,银行能过做到开发线上纯信用贷款产品,做到秒授信、秒到账,优化客户体验,并且在贷后预警方面得到提升。
大中台建设也是银行的一个重要发力点。业务中台虽然不能为银行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大中台可以构造敏捷的运营环境,提高员工办公效率。
场景建设的打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银行拥有了线上获客的能力,配合线上营销的落地,从获客到客户获得金融需求能够得到一站式满足。即便在线下,网点智能化转型的落地也能够极大的改善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使得在to C的过程中极大的优化了客户体验。
受制于规模与收入,小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方面无法与大银行相比较,但是在基础业务方面,大部分银行已经能够实现数字化的改造,银行的科技“刚需”正在逐渐进化至结合自身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