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的“回购105”交易曾震惊市场,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期披露,美国银行在2007至2009年间曾经将高达107亿美元的短期回购和借贷交易错误归类为销售,以削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与雷曼粉饰账面的做法可谓异曲同工。
美国银行是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该银行在5月13日回复SEC质询的信件中表示,在2007至2009年间曾有六笔交易被错误归类,涉及的金额最高达107亿美元,但同时表示这些交易占总资产的比例都不到1%,“对于公司之前公布的财务报表不会有实质性影响”。
银行周刊:虚假出售资产
美国银行所称的错误归类交易是指,将某些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转移给交易对手,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个时候接受不同的证券,并将此类交易归类为销售,但实际上该银行后来接受的证券与其转移的证券相似,也就意味着此类交易不能被归类为销售。
这与雷曼兄弟的“回购105”颇为神似。金融危机期间,每到季度末,雷曼都要“出售”其资产——通常是流通性比较强的政府债券,但几天之后,雷曼即将资产重新购回。此类回购协议代号“回购105”(Repo 105),“105”指雷曼暂时“出售”资产的价值为其“出售”该资产所得现金的105%。
回购105只是暂时“出售”资产,其实是一种有抵押的资产贷款。雷曼利用这类回购协议,减少了账面负债,降低了杠杆率。与此相呼应的是,美国银行在回复SEC的信件中表示,交易归类错误是由于某个具体的业务部门意图以此削减资产负债表规模。
“但这并非公司有意编制错误的财务报表,也与欺诈性或故意的犯错无关。该业务部门以外有部分管理层知道这些交易被归类为销售,不过,这些管理层并不知道这些交易的归类是错误的。”美国银行同时表示。
美国银行做出此番回复是由于,今年3月SEC向20多家金融机构的财务主管发信,询问其在做账时是否有类似回购105的做法。4月14日美国银行已就此回复过SEC,之后SEC提出了更多的质询,美国银行在5月13日再次回复SEC,该回复7月9日在SEC的网站上公布。
美国银行两次回复SEC,其核心就是要说,我们做错了一点,但错的不多,也确定了不会有其他问题了,让这事儿过去吧。
无实质性影响?
实际上,应监管部门的要求,美国银行已经在今年4月发布的一季报中披露相关情况。
美国银行在一季报的附注中披露,“某些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交易本来应当被记录为有担保借贷而非销售”,但称“这些交易不会对公司合并后的财务报表产生实质性影响”。
附注显示,美国银行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曾完成六笔此类交易,第一次是在2007年3月31日,交易涉及45亿美元,但2008年9月30日的交易规模最大,涉及107亿美元,占总资产和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0.58%和0.64%,令一级资本杠杆率降低1个基点。
美国银行坚称这些交易归类错误对公司财务报表以及信用评级没有实质性影响。“尽管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本来会更高,但净收入不会改变,因为交易资产组合中的基础资产是以市值计价。因此,EPS和ROE等指标都不会受到影响……公司的信用评级并不会发生改变。”
美国银行在4月14日第一次回复SEC的信件中还称,其已在2009年第一季停止此类交易,在5月13日给SEC的第二次回信中则表示,已对回购协议以及类似的交易做了“全面的审核”,没有发现更多错误。
实际上,利用回购交易粉饰账面的远不止雷曼兄弟和美国银行,更多华尔街金融机构可能暴露出来。花旗集团近期就表示,截至2009年年底有57亿美元的交易被错误归类,过去3年该类交易最多为92亿美元,但称“这类交易的数额比例很小,对财务报表无关紧要”。
此前高盛集团面对对冲基金指控时表示,对方是专业资深买家,应该知道所有风险。而美国银行的财务高管居然对回购变成销售“不知道是错误的”。而且,涉及比例小就能成为不必负责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