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半年极其紧张的中小银行“存贷比”问题最近有所缓解。央行7月11日公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中小股份制银行存贷比从3月末的88%显著下降至6月末的84%。对此,央行上海总部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主要与中小银行6月末大力揽存有关。
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是13.32万亿元和11.17万亿元,存贷比为84%,这一数字虽然仍高于银监会规定的75%上线,但比起3月末的数字已有显著下降。当时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是11.95万亿和10.53万亿元,存贷比高达88%。短短3个月之内,全国性中小型银行存贷大幅下降4个百分点,显示了中小型银行极其强烈的揽储能力。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高管告诉记者,从今年二季度起,该行就加大了对各分支机构的负债考核任务,并加大揽储的营销费用。由于存款利率受《商业银行法》规定无法改变,而央行和银监会也严查银行擅自提高利率揽存,该行只能一般以理财产品发行利息略高的储蓄型产品,并大幅提高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的协议存款利率。他还补充说,这些做法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从全国存贷比数据看,股份制银行已经从国有银行手中抢占了一定的存款份额,该行今年中报披露的数据将更令投资者放心。
央行上海总部专家则表示,6月末储蓄存款增加明显是今年存款市场的显著特点。从上半年上海市场新增的人民币存款结构看,企业存款增加1243亿元,同比少增1320.2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增加1146.5亿元,较一季度多增1050亿元,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增加953.7亿元,同比多增98.1亿元所致。这主要与中资银行6月末大力揽存有关。6月份上海各金融机构新增存款1006.5亿元,同比多增198.3亿元,占其上半年存款增量近1/4。同时,受6月末银行加大存款营销力度的影响,6月份上海市新增人民币储蓄存款458.3亿元,同比多增461.5亿元,且主要集中在6月末,是2季度储蓄存款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定期储蓄增加231.9亿元,其中近半数为个人通知存款,同比多增262.3亿元。
不过,仍有意见认为,中小银行存贷比显著下降主要受惠于6月末吸收大量“一夜存款”。当时各银行为了减少存贷比数据压力,以较大成本吸引大宗存款,以此来美化报表数字。随着此类存款回流移出,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仍不容乐观。从存款市场看,步入7月之后,主要股份制银行对揽储仍然不遗余力。目前84%的存贷比仍较监管红线高出近10个百分点,存贷比依然是各中小商业银行要应对的艰难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