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面世一年 不足10亿银行投贷联动“尴尬前行”-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1:32:15]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一面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无抵押”贷款需求,一面是摸索兼顾收益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对多数参与“投贷联动”业务试点的银行而言,这是个难题。从去年8月浦发银行(600000,股吧)设立投贷联动业务部门起,包

一面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无抵押”贷款需求,一面是摸索兼顾收益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对多数参与“投贷联动”业务试点的银行而言,这是个难题。

从去年8月浦发银行(600000,股吧)设立投贷联动业务部门起,包括交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都悄然推进“投贷联动”,但12个月后,依然处于蹒跚起步阶段。

银行市场周刊银行周刊:
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2012年新增信贷8万亿成业内共识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全线超5%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退休阿姨托办信用卡 被骗47万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很多银行都试点推进投贷联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一家与银行有过投贷联动合作的风险投资公司高级副总裁表示。在他看来,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银行传统贷款审批模式与投贷联动这一创新业务的差距。

投贷联动的“成长烦恼”

“今年4月,浦发银行给予一笔200万元的贷款,基本能满足企业生产资金需要。”一位生物科技公司员工告诉记者,“之前风险投资机构协助完善企业财务报表,也是银行贷款最终发放贷款的重要因素。”

银行投贷联动业务,不仅局限在银行贷款给拥有风投背景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其实银行投贷联动的操作空间很广泛,有些正被风险投资机构考察的企业也能得到贷款资金。”一家股份制银行直接股权投资部门主管表示。

然而,实际上能享受投贷联动双重融资的国内高科技企业,依然屈指可数。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银行目前已经向7-8家国内高科技企业提供投贷联动式的贷款服务,贷款余额超过亿元。

然而,并不是所以有风投背景的企业都能顺利得到投贷联动贷款。

“银行投贷联动业务主要对象是高科技中小企业,但后者多为轻资产公司,缺乏足够不动产作抵押,而且当前尚未实现盈利,而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实质是以企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抵押。”上述人士称,“现实是很多银行贷款审批部还是以企业过去3年是否盈利、贷款抵押物是否充足作为贷款依据,等于还是以企业过去的现金流作为依据。”

记者调查发现,银行对贷款考核标准的“坚持”,已制约某些高科技产业的贷款融资,能源合同管理类企业(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便是一个例子,能源合同管理类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由企业先筹资自建节能设备,再与企业(客户)签订节能收益分成合同,以企业所减少的部分能源费用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

“银行信贷部基本都纠结于同一个问题:一旦节能项目实施数年后,收入却没有达到预期,谁来偿还贷款?”一家能源合同管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他们向银行解释能源合同管理的净利润可能达到50%以上,但收效甚微。

“主要是银行担心EMC企业存在偏高设备采购金额(导致企业负债率偏高)与较长运营回收现金流时间,所以难以给予贷款。”他解释说,不久前,他们获得一笔2000万元的风险投资,且风险投资机构与他数次一同“游说”银行,依然没有结果。

其实,两种机构对于投资风险与回报之间的预期差异,同样对投贷联动业务拓展构成“困扰”。

“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给一家EMC企业资金同时,承担着相同的企业经营风险,但风险投资机构对这笔投资的预期回报是数倍甚至更高,但银行贷款的风险补偿则是贷款利率,一般是基准利率上浮10%-20%,不同的收益回报预期却承担相似的坏账风险,让银行对一些轻资产的高科技企业贷款审批必须慎之又慎。”上述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中心负责人解释说,“现在我们对风险投资机构推荐过来的企业贷款需求,也不是照单全收的,首先要考虑的是贷款风险、企业本身成长性和现金回笼能力。”

上述对投贷联动风险的担忧,甚至在同一家银行不同分行产生不同的贷款审批结果。

上述风险投资高级副总裁表示,“现在比较可取的办法,就是把需要贷款的企业(有风险投资背景)拿到比较认同投贷联动模式的分行去申请贷款。”

另类“风控”?

另一方面,贷款风险顾虑,却难以阻止银行投贷联动业务逐步壮大。

7月底,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与包括启迪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在内的7家创业投资机构签订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合作协议,交通银行将为上述创投机构推荐的企业提供不超过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

记者了解到,软银中国已与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达成投贷联动协议的企业(有风险投资背景)数量约在4家,贷款余额达到数千万元。

记者发现,尽管VC尽可能向银行“公开”风险投资基金信息以推动投贷联动业务发展,但是风险投资出资人的多种出资模式仍然给投贷联动带来某种障碍。

较常见的情况是某些风险投资机构出资人(LP)要求先以过桥贷款形式给高科技企业注资,承诺在企业下一轮股权融资时将这笔过桥贷款再转化为股权投资,并签订相关债转股的协议书。

“这些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却发现银行信贷风控部依然将这笔过桥贷款视为企业负债,导致企业负债率虚高,难以得到相应贷款。”前述风险投资机构高级副总裁表示,“有时我们会和银行沟通解释这笔过桥贷款的真实性质,甚至会拿到相关协议书证明过桥贷款本身就是股权投资,但效果有时并不好。”

不过,幸运者依然存在。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博阳生物科技公司赢得浦发银行200万贷款时,浦发银行、张江一家担保公司与担保评估公司分别给这笔贷款提供10%、85%与5%的贷款担保,而贷款担保抵押物主要是企业的某些知识产权。

“这还算不上真正的投贷联动。”前述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中心负责人透露,目前这家银行的投贷联动业务里,信用贷款与可抵押贷款的比重分别占8:2。

“但我们也要求被贷款企业负责人得签订一份个人无限责任担保协议,以规范贷款使用。”他表示。

不过摆在银行面前的投贷联动风险困扰,似乎还有很多。

目前,得到投贷联动贷款的高科技企业多数以企业信用贷款、知识产权抵押与未上市企业股权质押方式为主。一旦被贷款企业经营不善,上述企业股权也可能变得一文不值,甚至难以变现。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