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偿债能力,不过个别地区负担较重,只能举新债还旧债
证券时报记者 周荣祥
全国地方债务家底摸清。审计署昨天发布《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称,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从借款来源看,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占79.01%。从审计结果看,至2010年底,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如果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债务率为70.45%。总体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不过个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担较重,只能举新债还旧债。
债务偿还依赖土地收入
此次审计的范围是:所有涉及债务的25590个政府部门和机构、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42603个经费补助事业单位、2420个公用事业单位、9038个其他单位、373805个项目,共1873683笔债务。
在债务构成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
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
审计发现了不少问题,譬如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缺乏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债务监管不到位;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等。
审计发现,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
地方债务系多年累积而成
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性债务主要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产生的,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尘肇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表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当年有8个县区举借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
在截至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54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2009年以后举借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占51.15%。其中: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31989.04亿元,占29.85%;用于续建以前年度开工项目和偿还以前年度债务本息22827.07亿元,占21.30%。这说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是多年累积形成的,不能将其片面理解为主要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产生的。
审计署开出三剂药方
审计署认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债务举借、管理和使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地方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为此,审计署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处理存量债务。二是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规范,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三是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施全口径监管和动态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