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揽存压力下,商业银行正通过其他通道吸金释压。
“本行正发售一款同业存款类的理财产品,收益率5.3%,处于较高水平。”2月7日,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一名理财经理向记者推介。前一天,该行发售的同一系列产品,收益率更高至5.5%。
近段时期,江苏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泉州银行等都推出了100%理财资金投资于同业存款的理财产品。沪上一股份行人士指出,此类产品的特色在于,A银行通过交易设计,所募资金存放于B银行,B通过支付高利息可扩大存款规模。
一名地方银监局中层人士表示,1月下旬,银监会窗口指导,暂停信托公司发售信托计划投资于银行同业存款的业务。但从目前态势看,此类产品禁而不止。招行相关人士称,银监会并未全面叫停同业存款产品。
银行人士称,同业存款理财产品有两种模式,一是通过信托公司通道设计发行,另一种是两家银行合作自主发行,前者被禁后,后者仍在大行其道。
“风险肯定存在,尤其是中间通过企业中介,将同业存款转化为一般性存款,风险更大,银监会应加快规范。”一名股份行中层人士说。
同业存款“异化”
在存贷比和信贷规模的限制下,拓展存款成为各家银行的首要任务,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催生出同业存款理财产品的兴盛。
记者通过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1月中旬以来,共有泉州银行、徽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江苏银行、福建海峡银行、鄞州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行和城商行发行多款理财产品,所募资金全部投向他行存款。
“这方面的信息披露不透明,很多对手银行都不会被公布。”沪上一名股份行理财人士说。记者在公开产品说明书中也只看到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部分分行成为招行同业存款产品的交易对手。
比如,2月初招行发售的“招银进宝之"稳利"63号理财计划”,其模式是招行委托外贸信托公司设立招行同业存款单一资金信托,外贸信托以受托人的名义将信托资金存放在兴业银行南通分行,形成一笔定期存款即同业存款。该笔存款到期日为2012年5月7日,理财计划募集资金将100%投资于上述信托计划。
招行一名理财经理称,该行与兴业、浦发等银行合作较多,稳利系列是专门针对同业存款理财产品的,去年7月开始操作,至今已有64期,每期规模不一,少则3亿-5亿元,多则10亿元,视对手银行需求而定,期限多在半年之内,总规模100多亿元。
与招行相比,其他银行的信息披露较少,甚至未公布募集规模。江苏银行规模量较大,单期10亿元的产品不少,但未公布对手银行。
收益率方面,各发售银行给出了不小诱惑,收益率大多在5%以上,甚至超过6%,远超3个月期定期存款利率3.1%。
“这实质上是缺钱的银行在高息拉存款,突破了政策和监管的管制。”一名股份行人士直言。
监管补“漏”
沪上一股份行理财人士介绍,同业存款具有前述两种操作模式,银监会仅叫停信托同业存款,并不合理。
“此类产品最初是由信托公司研发出来的,前年即已存在,去年发展迅速。”这名人士称,以往大机构是将资金直接放到银行存定期,但企业定存受国家利率管制,如经过信托公司转化成同业存款,就可取得市场化的高收益率。
事实上,银行并不愿支付高息发售同业存款理财产品,但负利率长期存在,存款出逃现象日益严重,客户被信托同业存款吸走,银行不得已与信托合作,或自主开发同业存款理财。
高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宁在近期一份同业市场研报中称,银行一直通过同业存款将部分转至理财产品的存款留存在资产负债表上。例如,A银行可将出售理财产品的部分所得转为B银行的同业存款,反之亦然,这有助于两家银行将一部分理财产品的资产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尽管此种做法的成本较高。
“可能信托同业存款的规模占比较大,引起银监会关注被叫停。但两种模式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高息揽存。”上述人士说。
南方一股份行中层表示,监管部门叫停的主要是部分业务量较大的信托公司同业存款理财,其不规范操作较多,风险较大。“有些信托公司和银行合作,中间多绕了一道手,银行设法将理财资金给到企业中介,企业再存入对手银行,如此一来,同业存款就变成了企业存款,可缓解存贷比压力,增加贷款。”
一名地方银监局官员称,不可否认,同业存款理财产品是利率市场化的一种方式,监管叫停信托同业存款主要是规范其操作和流程,信托公司的本质应是受托管理,为配合银行规避监管而发售高息产品并不可取。对于银行自主发售的同业存款产品,银监部门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