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轻降息给银行带来的冲击,一些银行挖空心思拉长贷款重定价周期,采取了强力推行贷款利率按年浮动等措施。年浮动是目前利率调整最慢的方式。
近日某大型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该行发放的贷款都采取利率按年调整方式,也就是贷款放款日满1年后才调整,暂不提供包括每年1月1日调整等利率浮动方式给客户选择。
“银行此举应该是为了应对降息周期。对银行而言,在降息周期中,贷款重定价期限越长越好,存款重定价期限越短越好。”海通证券(600837,股吧)银行业分析师戴志峰认为。
强力推行按年调整利率浮动方式,意味着降息对该笔贷款利息收入的影响被银行强行延后至1年之后才能体现。相比起来,利率浮动按季调整或者每年1月1日调整方式的节奏就要快一些,降息对贷款利息收入的影响也比较快。
记者注意到,中信银行(601998,股吧)今年上半年已开始延长贷款重定价期限。中信银行2012年半年报称,今年上半年该行主动采取贷款重定价周期管理,推动新增、存量贷款重定价周期不断延长。
其他上市银行也有应对降息举措。招行则提高新发放人民币贷款中的固定利率贷款占比,拉长浮动利率贷款的重定价周期。工行和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半年报中虽未提及具体举措,但均提到将调整资产重定价期限结构,以减少利率变动对盈利能力的潜在负面影响。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短期内重定价的贷款明显减少。兴业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该行发放的贷款和垫款中,3个月内重定价的贷款和垫款占比为76.5%,今年6月末这一比例已大幅降至50.8%。
中信银行对拉长贷款重定价周期的效果比较满意,该行半年报称,有效缓解了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看,上市银行重定价日分布的不同或将使得降息对利润的冲击显现的时间段存在差异。今年6月末,交行、平安银行(000001,股吧)重定价日在3个月以内的资产占比分别达61.87%、63.3%。而光大银行(601818,股吧)重定价日在3个月以内的资产占比只有38.6%。工行3个月内重定价资产占比亦不高,其中3个月内重定价的客户贷款与垫款占比只有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