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中小企贷款成不良重灾区 银行为求高收益迎难而上-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0:18:5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随着三季报的披露,不断暴露的信贷风险加剧了外界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而在经济没有明显回暖的大背景下,中小微企业所集中的地域和行业更成为不良贷款的“重灾区”。近日,多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

随着三季报的披露,不断暴露的信贷风险加剧了外界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而在经济没有明显回暖的大背景下,中小微企业所集中的地域和行业更成为不良贷款的“重灾区”。近日,多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银行业人士表示,现实数据和测试结果都显示,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出口、基建相关行业的贷款风险将进一步上升。

一边是经济下行诱发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逐渐攀升;一边是利率市场化的压力迫使银行业务不断“下沉”。当下,这一矛盾的命题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高风险

标普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廖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在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变化的大背景下,对于银行业而言,中长期都会高度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有两大板块:一是出口相关型企业,包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二是基建相关产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如钢贸、建材等。

他说,上述行业中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它们的抗风险能力本来就比较弱,当整体经济形势不好时,很容易暴露风险。而从地域上来看,以民营经济、出口加工及国内外贸易为特色的中小企业聚集区——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也是不良高发地带。

根据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某股份行总行的风险排查通知来看,在中小微业务条线,出口依赖型企业、房地产关联行业客户等被列为了“重点排查”的对象。

事实上,目前披露的银行三季报也正好验证了上述担忧。

在已公布的三季报中,除了农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降”外,工中建交几大行,以及招行、浦发、光大、华夏、平安等股份行的不良贷款额都有不同程度上升。

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为例,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7.22亿元,较年初增加28.95亿元,不良率为0.58%,较年初上升0.14个百分点。其中,温州分行新增不良20.24亿元,约占全行新增不良的70%,浙江地区新增不良占到94%。

而招行的前三季度不良贷款也出现“双升”。截至9月末,招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9.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59%,比上年末提高0.03个百分点。招行在其报告中称,不良贷款的上升主要受到宏观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的影响。

高收益

尽管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持续上升,但这并没有阻碍商业银行进军这块市场的热情。尤其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根据风险定价的中小微业务更成为了商业银行争相抢食的一块“大蛋糕”。

一名交行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尽管今年以来,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少数地区、个别行业的信贷风险显现。但总体来看,目前小企业信贷质量总体平稳,风险仍属于局部风险。“小企业贷款的收益率较高,可以较好抵补风险。”该人士称。

据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的程度不一,但平均利率在7%~9%的区间内,收益远高于一般的贷款业务。

但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宏观经济下行、信贷风险显露的当下,并不是一个进入该业务市场的好时机。

对此,招行一名零售业务高管向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微业务的收益是完全能够覆盖风险的。并且,在她看来,当前正是一个验证银行业务模式的好机会。“如果在市场最差的时候都能安然度过,那么以后只会更加轻松。”

比风控

华夏银行(600015,股吧)一名中小企业部高管称,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必然会“下沉”业务,至于如何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防控风险,就要各凭本事了。但他也指出,从当前经济环境来看,到年底小企业信贷风险仍有上升趋势,但不会出现群发性和系统性风险。

“大家已有共识,未来中小企业市场将是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这样一来,银行的风控能力就成为了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上述华夏银行中小企业部高管说。

交行某总行人士称,开展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多年的交行,在实际操作中已颇有经验。通过目前中小企业风险暴露情况,该行发现,中小企业同时交叉“两高一剩”者,特别是地处江浙一带,成了风险爆发的集中点;就企业资产规模来看,2000万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情况相对可控,2000万规模以下的企业相对容易出现风险。

“因此未来交行将更注重企业的资产规模,对于贸易类及有联保互保的企业适度加强防控,而对那些坚持经营实业、有严格内部财务管理的、有多年市场经验的中小企业予以支持。”上述交行总行人士说,在贷后管理方面,“交行增加了"排查企业是否有高利贷等风险因素"。”

记者采访还发现,由于与大型企业不同,不少中小企业都曾有过民间借贷经历。所以,很多银行都将民间借贷、高利贷等作为了中小企业业务风险排查的重点。

压力测试不仅是监管部门评估金融机构稳定性的重要方式,也是商业银行自身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的重要工具。

某股份制银行风控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尽管GDP、CPI、M2、进出口数据等都是商业银行在做压力测试时常采用的“风险因子”,但在中小企业业务方面,如果依然采用这些比较宏观的口径做分析就很难得到确切的信息。

针对这一弊端,他透露,目前商业银行都在探索一个更为有效和完整的风险预警框架。例如,不少银行的压力测试都加上另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即检测在施加压力后企业信用评级矩阵的迁移情况。

“以这个新的评级分布来看这笔贷款对不良率的影响,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该负责人表示,这种方式正好与“自上而下”的压力测试互为补充,互相验证。

强清收

对于已经暴露风险“苗头”的贷款,各家银行也逐渐加大了贷款清收和催收力度。

据了解,目前已有不少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在总行、分支行层面设立了独立的贷款催收处置部门,专门调拨了经费和人员来处理这些“正在出现问题”的贷款。而近日更有报道称,有多家银行已将催收工作外包给了第三方催债公司。

而本报记者从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总行风控部门人士处了解到,对于已经暴露不良的中小企业贷款,该行要求在清收手段上要积极创新,如有针对性地采取重组、诉讼、协议处置、债务减免、核销等不同方式。

而在这之中,由于核销的效果最为“立竿见影”,所以也成为商业银行快速“消化”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惯用手法。

上述民生银行人士表示,现在民生银行要求根据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对中小不良资产“能核就核”。而那些还不具备核销条件的,则要积极创造条件,例如加强与法院的沟通,督促法院尽快作出中止或终止的裁定。

一名处置过不良贷款的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中小企业单笔金额在500万及以下的不良资产,不仅可通过小微业务呆账核销“绿色通道”快速核销。而且根据财政部2010年颁布的新版《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金融企业对单笔贷款额在500万元及以下的,经追索1年以上,确实无法收回的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

不仅如此,“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大型企业比较强势,因此从发生不良到法院裁定,再到完成核销通常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而中小企业就不同了,因为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尤其在司法裁定阶段通常都是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很快就能完成核销。”该人士表示。

反思“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真正开始关注中小企业融资不超过5年的时间,而2009年银监会颁布的"六项机制"则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某资深银行业人士回忆道。为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监会在2009年对商业银行提出了要在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方面进行包括利率风险定价、独立核算、高效贷款审批等“六项机制”的创新。

上述银行业人士表示,该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热情,各家银行开始在中小企业贷款的业务机制、产品模式上积极创新。

“以联保模式为例,其最早出现时,因能有效帮助银行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同时提升业务量,因此成为当时的一种"业务创新",被银行间竞相模仿。”该人士称。

但是,谁能想到,联保联贷、动产质押、产业链融资、担保公司等曾在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创新手段,如今却成为了酝酿不良贷款的“温床”。

今年爆发的钢贸系危机就是一个最好例证。过去几年中,在钢贸行业融资中被广泛采用的联保联贷、动产质押等业务模式现在却成为了引爆危机的“导火索”。

上述银行业人士表示,由于联保、互保多见于同行业、同地缘、同种类公司之间的互联,而随着经济下行和市场资金面的收缩,整个联保链上企业都资金链紧绷,出现了行业系统性风险。

上述华夏银行主管中小企业业务的高管向记者表示,过去几年,这些创新的业务手段在帮助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上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毕竟过去这都是商业银行不愿意也很难做的一块市场。”

但他也说,今年以来,随着频频暴露的贷款风险,商业银行也开始反思,这些业务创新是否足够安全,是否经得住考验。“在经济上行过程中很多风险是看不到的,但随着经济下行,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很多问题便暴露出来了。”

不少银行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如今商业银行对于联保联贷、动产质押、担保公司介入担保等过去常用的中小企贷款模式变得极为谨慎,尤其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上述很多方式已经被叫停。插图/刘飞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