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企业数万亿应收款压顶 银行风控拉响“警报”-银行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0:18:5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只要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我们对平台贷款,对银行资产质量就有信心。”还仅在一年多以前,对于资产质量,绝大多数银行高管普遍信心满满。业绩发布会上,阐述不良贷款发展趋势时,高管们最后往往都要带上这么一句

“只要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好,我们对平台贷款,对银行资产质量就有信心。”

还仅在一年多以前,对于资产质量,绝大多数银行高管普遍信心满满。业绩发布会上,阐述不良贷款发展趋势时,高管们最后往往都要带上这么一句。

原因无他,银行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经济好,企业好,银行就好,这似乎是一个规律。但如果经济形势不好呢?高管们并没有做这个假设,但2012年,假设却变成了现实。

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台阶式下降,企业利润应声而降。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240亿元,同比下降1.8%。

Wind资讯统计显示,剔除金融类公司,截至今年9月末,A股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已经高达2.22万亿元。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增加3376亿元,增幅高达18%。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材料以及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之所以加上“应收”二字,是因为钱是欠着的,并没有真正流到企业手中。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都不希望应收账款规模越滚越大。因为这对资金链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灾难。资金链一旦断裂,得不到外援,等待企业的将是破产。更有甚者,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连锁债务一旦形成并且扩散,还可能出现“三角债”危机。

此前就曾有媒体报道,企业“三角债”抬头风险受到高度重视,工信部银监会商务部等多个部委已经开始密集调研摸底。

一般而言,中国的企业中,能上市的,往往是佼佼者。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其他数量庞大的非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这对于银行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中国的融资体系,素来以间接融资为主。目前银行业的资产总规模已经超过120万亿元,占金融行业比重超过了90%。换句话说,整个融资体系的风险绝大部分都压在银行业身上。

某国有大行高管称,做贷款,不但要看企业资产负债率、利润情况,更要看企业的现金流。“当年银监会清理平台时,就是以平台的现金流收入是否能够覆盖全部贷款本息为依据,进行类别划分。”

另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人士也称,银行的贷后管理,除了重新评估抵质押品价值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企业现金流是否健康。若发现企业有异常情况,银行就可能要求企业增加抵质押物。

当下的情况恰恰是,企业利润减少,应收账款增加导致资金链紧张,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由此陡增。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企业端的困境已经开始传导到银行体系内。

银行三季报显示,多家银行不良贷款都普遍出现“双升”或“单升”局面。

例如,截至2012年9月末,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不良贷款余额107.2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3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63%,比上年末提高0.05个百分点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等多家上市银行的情况亦是如此。

一位浙江国有大行行长称,三季度,银行新增不良贷款仍未看到有显著放缓迹象。目前,宏观经济出现了一些企稳迹象,若经济真正见底,银行或可以扭转不良贷款上升的局面。

这又回到了文初的那个逻辑,即银行资产质量与宏观经济好坏密切挂钩。

对此,正如一位国际评级机构人士所言,如果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都将宝押注在宏观经济上,那要这些风控部门又有何用处。“只有潮水退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