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148岁的英国老牌金融机构、全球最大的金融巨头之一汇丰集团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终于不堪负荷,过去两年来不但裁减超过3万名员工,而且还在全球各地变卖包括保险在内的45项资产,涉及资金数百亿美元,以保持资本的充足严防危机。
这是汇丰控股(00005.HK)行政总裁欧智华上任后大刀阔斧精简机构的大动作,汇丰控股是汇丰集团的控股公司。欧智华将汇丰在全球苦心搭建包括银行、保险、基金等多种业务在内的混业金融彻底解体,重新退守至银行业的“分业金融”时代。而在我国,金融各业务正在尝试放开,同时不断推出产品创新,在混业金融上摸索上路。
汇丰混业金融的成功使其一度成为金融界的“偶像”,如今偶像混业模式“坍塌”了,那么,到底是混业金融更符合发展趋势和具有先进性,还是分业金融更安全能防危机?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立坚看来,“欧美金融是过度创新带来危机,而我国金融创新还刚起步,混业金融是大势所趋。”
到底哪种模式更好?实际上从来就没有定论,只是不同环境和不同形势之下市场所需不同。
瘦身不止
在刚刚以727亿港元卖掉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的股份之后,汇丰又传出将出售在印度寿险合营公司的股份。在过去的两年中,汇丰已退出和出售了45项非核心业务,目的就是降低过去混业金融的业务结构的复杂性。
“我们一直在作战略调整,以保持符合银行业的监管规定,同时尽量为股东的利益着想。”对于公司不断出售保险资产,汇丰控股内部人士称,非核心业务资产一直在清理之中。
欧智华自2011年5月出任汇丰控股的行政总裁后,大肆调整公司架构,除了保险业务,还将包括零售银行业务以及参股金融企业等非核心业务的出售剥离,专注从事全球的商业和批发银行业务,从而彻底颠覆了公司的混业金融模式,重回了专注银行的分业金融时代。
在外界看来,表面原因是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汇丰需在2013年1月1日一级资本充足率达至9.5%。为了筹集充足的资本,汇丰自2011年7月、8月在美国大手笔出售业务,从而拉开了迄今仍未止息的“卖身”大动作。
在孙立坚看来,主要是经济周期下行,欧美银行业为了确保强大的生存能力,减少成本剥离非核心盈利业务,保留收益较高且稳健的批发银行业务,以获取利润的增长,“为适应经济周期的调整,缩减没有效益的业务,保险行业是管理风险的业务机构,当整个经济处在发展期时则发展得非常好,但当经济下行时则收益下行,保险需求也相对减少。”
汇丰的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但在银行和保险上大手笔进入,还在基金、证券等金融行业渗入,但是庞大的业务布局及业务链条过长必然导致管控的不力,防火墙有时会名存实亡,汇丰被查处洗黑钱案,2012年末因此被美国监管部门罚款19.21亿美元。欧智华承认汇控架构复杂,加上集团在多个地方提供多种业务,容易沦为不法分子洗黑钱的工具。
汇丰管理的失控,导致沦为跨国犯罪分子洗钱的渠道之一,从而迫使这家经营了148年的金融巨头进行有史以来的最大重组,“我们的公司结构不适合现代世界的宗旨。”2月初,欧智华对汇丰的混业金融结构进行反思时说。
混业分业之惑
汇丰曾宣称,一个理财账户能够实现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多种金融业务。如今,这家世界混业金融巨头即将要告别这种引以自豪的模式,踏踏实实地做回银行的老本行。
在我国,大金融机构正在为争取获得多金融牌照而努力,而平安已经先行先试获得了全金融牌照,继收购整合深发展之后,正式迈向了综合金融之路。
汇丰作为平安的前第一大股东,也是国内众多金融企业曾经的偶像,但其骤然从“榜样”耀眼的光环中变得暗淡失色,甚至成为杜防风险的前车之鉴。1月末,汇丰成立了一个“金融系统弱点委员会”(FinancialSystemVulnerabilitiesCommittee),以增强自身的业务和防范风险。那么,“偶像”经营策略的改变是否意味着混业经营的失败?
在孙立坚看来,汇丰瘦身之后转向专注银行业并非是对混业的否定,而是在不利混业金融的欧美当今的大环境下,根据经济的调整对业务进行调整,未来在经济周期上行的时候将会把其他金融业务捡回去。但是经过100多年苦心经营搭建的混业金融平台,而且剥离的业务量高达数百亿美元,要想捡回去将是何等艰难。
与欧美金融业截然不同的是,由于我国经济仍能保持8%左右的较快增长,金融业的收益远超其他各行业,其火红的大势仍然保持。同时,我国仍需大力进行金融创新,“实际上欧美是滥用了金融创新,需要重新调整。我们不是滥用而是没有,我们的金融创新与欧美相比距离相差太远了。”孙立坚把金融创新形象地比喻为厨师做菜,“欧美各种各样切菜的刀都有了,厨师做出了美味佳肴;而我们是没有刀,或者说是只有一把木刀……更谈不上吃上美味佳肴。”
我国的金融创新一直在摸索前行,券商、银行、保险、基金等相互代销产品正在逐步放开,平安的综合金融实践中,其交叉销售已产生可观的协同效应,其他大的金融机构也在尝试走向多金融业务。一位国内上市的大金融机构高管对本报记者说,混业金融在中国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当中,一些企业通过混业金融会做大做强。”
那么,到底是混业金融好还是分业金融好?
“这属于公司自己的判断,从来没有定论,你做混业也可以做好,分业也可以做好。”接近汇丰集团的金融研究人士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企业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一家拥有多种金融业务的大央企高管曾向记者表示,虽然出现过混业金融模式,但是并未出现共生的产品。也就是说,混业金融企业拥有各种金融业务,但实际上大多相对独立,并未在企业内部实现真正的混业经营,以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
汇丰的重回分业金融,是否意味着欧美流行的混业金融不行了,我国的金融企业是否应该跟随其而转向?孙立坚认为,混业金融一直是把双刃剑,一面为经济作出积极贡献,另一面,当经济过热出现泡沫的时候,混业的程度越广,复杂性越高,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越严重,从而产生金融风险甚至危机。
“问题的关键是信息不对称,而不是混业金融。混业金融本身没有任何问题,而是业务越复杂,越要强调对人的监管。”孙立坚认为,强调对金融家的严格监管,增加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金融创新以及混业金融之下的各种危机。
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许多金融风险都可以掩盖,但是一旦经济下行,金融机构的任何漏洞,都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无论是分业还是混业金融,严密的监管以及防火墙都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