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荒谬的债务文化到底何时才是尽头?
在过去十二年的大多数时间当中,美国人都生活在零利率政策时代当中。这种政策设定的初衷,本是为了通过降低借贷成本来刺激经济活动,但是真实结果却事与愿违,导致各种金融资产价格日益膨胀,公共和私营部门债务水平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与此同时,“真实经济”的层面,经济增长步履迟缓,工资增长更是止步不前。”
曾在多届民主党和共和党政府都担任高官的前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董事长拜尔(Sheila Bair)在雅虎财经撰文指出,低利率政策与这政策背后的美联储,正是造成美国经济这些年日益畸形的罪魁祸首,而现在,为了让美国经济重归正轨,利率政策必须改弦更张了。
现在,特朗普总统和其他人的嗓门越来越大,要求美联储正式采用负利率政策,这种设定让债权人反过来给债务人钱的安排无疑可以让他更好地贯彻自己的大力支出政策,但是对于众多的储蓄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惩罚。事实就是,日本和欧洲都已经尝试了负利率政策,但是都未能成功地像预想的那样刺激经济,两地的增长情况都远不及美国。好在,美联储至少迄今为止都成功顶住了压力。
当各国央行不断压低政府债券等安全资产的收益率,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的相对魅力也就不断得到提升。一般来说,股票当前的价格正是根据他们未来的预期回报与零风险资产预期回报之间的差异而确定的。这也就意味着,当国债收益率走低,股票估值自然走高。
图1
遗憾的是,这种联动只是单纯的数字游戏,过程当中并不会有真正的价值被创造出来。一切的根本就是在于,伴随投资者放弃低收益率的债券,转向高回报率的股票,后者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大了。
此外,企业在低利率环境当中能够以低成本发债,用所得资金增发股息和回购股票,这也推动了股价的上涨。事实上,在过去十年多以来美股的历史性上涨进程当中,低利率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同样,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之后,美联储迅速让利率再度归零,并大规模购买债券,也正是当前市场强劲反弹的关键驱动因素。
众所周知,美国的大部分股票都是掌握在少数最富有的人手中,股票和其他高风险资产价格的上涨之下,他们自然也就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可是,这些富人的钱,最主要的去处还是投资,而非消费。这也意味着,他们获得的大量利得并不会转化为消费的增长,自然也就无法真正支撑经济的增长。
那些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政策的鼓吹者宣称,这其实对平民百姓一样是好事,因为他们的借贷成本降低了。不错,这样的政策确实可以帮助那些收入较高、信用记录较好的家庭获得更廉价的贷款,但是那些中低收入、没有什么像样信用记录可言的家庭,在现实当中面对的其实往往都是高得多的,“基于风险”的利率。
其实,这些家庭最需要的并不是更多的债务,不管其成本有多低廉,他们需要的是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众所周知,低利率几乎对劳动力市场没有什么帮助。相反,对于那些并不持有股票,主要积蓄都在银行账户里的工薪家庭而言,低利率已经构成了不折不扣的损害。更不必说,低利率还导致众多保险公司和退休金计划难以通过固定收益获得足够资金,这就直接威胁到了许多目前和未来退休者的生活前景。
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负利率之下,由于无法获得足够多利润,放款者的放款意愿会被严重削弱,而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得到的信贷只能是减少,而非增加。国际清算银行最近就在研究当中发现,真正最欢迎低利率乃至负利率的,其实是证券交易、投资银行和其他收取费用的金融服务机构,而主要依靠存贷款利率差赚钱的商业银行,实质上是受到了惩罚。
这也就意味着,这种政策是在帮助那些拥有庞大交易和证券业务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同时打击社区银行和地方银行等传统放款银行,让他们的生意变得几乎没有利润可言。
然后,那些规模不足以接触到企业债市场,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周转的中小型企业就成为了链条上的下一个崩坏环节。
与此同时,低利率倒使得大企业的举债成本大幅度降低了。过去十二年以来,大企业发现融资成本低廉,纷纷进行大规模收购交易,成为一时风尚,而这就使得美国经济变得越来越没有活力,越来越集中化。那些真正健康的,富有创新型的企业也受到了惩罚,因为廉价资本使得本该被淘汰的僵尸企业依然可以继续存活,继续扮演他们的竞争对手。
面对疫情的突然爆发,美国企业界表现出的弹性极为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他们被高企的债务水平严重限制了,而美联储在之后的政策反应反而变本加厉地鼓励了他们的这种行为。企业举债实质上可以降低自己的资本成本,哪怕他们的信用评级降到垃圾区间也是如此。不必说,负利率只能让他们越加深度陷入债务泥潭。
图2
美国经济系统最大的优势之一,就在于资本的市场配置。可是,如果成本消失,市场自然也就无法有效配置资本了。就像被父母宠坏,零花钱要多少有多少的孩子一样,那些低效率的企业一旦能够获得无限的廉价资本,他们也就会变得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再需要向市场证明自己的效能和价值了。
其实,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政府。现在,美国私营和公共部门的债务总和已经超过了52万亿美元,而与此同时,大家的效率却变得越来越低下。毋庸赘言,这次疫情的爆发是造成了突然性的巨大短期挑战,必须通过更多举债来应对。可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在过去十年的复苏道路上,美国偿还了大量本可以偿还的债务,而不是相反,像现实这样反而更多举债,局面原本也不至于糜烂至此。
就算现在开始努力摆脱债务陷阱,实现利率正常化,恐怕也需要很多年才能达到目标了,但是这也好过迟迟不肯开始。
美国想要获得有活力的经济增长,获得有效率的政府,就必须跳出廉价债务的循环。美联储不能再一味只知道与当选官员合作,甚至屈从于负利率的呼声,相反,应该研究出一种全新范式,最终让美国重新回到经济真正增长的轨道上。
事实上,即便在经济动荡时期要利用货币政策减轻压力,也应该由美联储直接将印出的钞票交给全美的家庭,而非降低利率,鼓励所有人举债。疫情期间的实例已经证明,不管是一次性的1200美元支票,还是额外的每周600美元失业救济补充,对基于消费驱动的美国经济的帮助都要远远大于单纯推高股价。只是,官僚系统和繁文缛节使得这些资金的派发变得很不顺畅。
在新时代的技术之下,各国央行完全可以向家庭迅速而准确地派发数字化现金,在当前或者其他需要消费支持的时候推动消费。伴随家庭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力量自然可以引导资金进入经济,进行再配置。
虽然疫情还在肆虐,但是股市却表现抢眼,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这当然是值得庆贺的好消息。可是,表现挣扎的真实经济和高度膨胀的股票估值之间的巨大差异,是谁都不应该忽视的。如果美国还需要更多刺激,那么,其实应该停止继续向那些努力储蓄的家庭收取“罚款”,相反,倒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钱。
近期“就地过年”对2021年一季度GDP的影响受到市场热烈关注,但迄今的分析依然仅是简单判断了其对“生产”和“消费”的两大作用方向。本篇报告中,我们沿用此前的GDP生产法下行业视角...
1、市场回顾与展望:打压资产泡沫如何影响债券市场 周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表示资产泡沫较大,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去应对,叠加今日央行omo再度大规模回笼流动性,债券利率明显上行。如...
1月26日,港股主要指数全线大跌,恒指低开低走,重挫逾700点,跌幅高达2.55%,报29391.26点;恒生科技指数收跌2.34%报9967.45点。指数经过连番上涨后,市场做多...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