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财金专讯 日前,记者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下称“保险资管协会”)获悉,保险资管协会于2015年12月4日至12月23日,对26家保险资管机构(含保险资管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和28家中小保险公司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自2012年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以来,保险资管机构从传统固定收益、权益投资向全牌照资管方向快速发展,投资管理能力、业务发展模式以及业务创新能力均有较大提升。
保险资管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保险资产管理业呈现出四大发展方向:丰富资管产品,加大主动投资力度;增加另类投资,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拓展第三方业务,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创新境外投资模式,推进全球化配置。
多数保险资管持全投资牌照
对于目前保险资管机构可以投资的范围,被调研的26家保险资管机构基本具备主要投资资格。
整体而言,保险资管机构一方面投资领域在不断拓展,除传统的债券、基金和股票外,还投资了基础设施、不动产、境内外私募股权基金、指数化资管产品等,MOM(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FOF(基金中的基金)和并购基金等产品也在研发过程中;另一方面,资管产品开发成为市场拓展的利器,在第三方的业务中,以产品形式存在的占比较大。
这使得保险资金运用逐渐多元化。同时,为了更好地管控风险,26家保险资管机构设立了92个涉及投资、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委员会。截至2015年12月,26家机构从业人员4370人,其中投资管理人员占比42%,6%的产品设计与发行人员。
四种模式与三个方向
根据调研结果,保险资管的业务模式,也由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发展。保险资金在市场上,逐渐发展为从买方到卖方,从账户到产品,从服务投资方到服务融资方,业务条线丰富和管理模式多元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
业务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投资管理、投行业务、金融同业和财富管理四大板块。
调研结果还显示,保险资管机构将呈现出三个发展方向:专注于管理母公司资金的公司;第三方业务占比较大的公司;运行管理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
一大型保险资管人士表示,保险资管机构基于不同股东背景,将采取差异化的战略定位,选择不同的业务发展模式。此外,大资管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监管制度的创新,也激发了保险资金市场化委受托的热情,保险资管机构以风格迥异的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模式,促进业务发展与能力提升。 (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