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调控增加主动性,增强精准性
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充分肯定全年货币政策效果( 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 ),并特别提出 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四个维度以评价调控,对比三季度的 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增加了 主动性 一词,反映了四季度以来逆周期调控的力度在加大, 针对性 变为 精准性 ,反映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未来货币政策仍将以这四个维度为标准,继续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
全年央行工作体现在5个方面:1、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三次降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灵活合理把握流动性投放节奏,M2和社融增速略高于GDP名义增速,超储率回升至2.4%);2、稳总量优结构(以 三档两优 准备金框架、再贴现、再贷款、MPA等工具优化信贷结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升至23.1%);3、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人民币对美元双向破 7 );4、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完善LPR机制,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5.74%);5、守住风险底线(有针对性地处置个别中小银行风险)。
经济:国内疫情冲击,海外略有复苏
就国内经济表态,首先确定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 ,并在此基础上表态下一阶段政策仍将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和十三五规划收官 稳中求进,足见当局降低疫情影响、维护经济平稳其心之坚决。但同时,此次报告明显更多着墨当前经济面临的复杂考验。报告强调,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三期叠加 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关于疫情对一季度经济冲击的影响,请详见我们的战 疫 系列报告。
就海外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初步企稳,但却是得益于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托底,而地缘政治、经贸摩擦、社会动荡等风险点仍然存在。并且在多国降息浪潮下,全球债务负担上升,负利率债券范围扩大,持续时间放长,经济下行风险和金融风险仍然需要密切关注。
展望:勇于担当,守正创新
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特别提到 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守正创新,勇于担当 。为应对冲疫情冲击,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强逆周期调控,LPR降息仍有空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各显奇效,定向降准(一季度可期)、MPA考核排位靠前,通胀和汇率也不是掣肘货币宽松的问题。但逆周期力度加强,有两条界限,一是不大水漫灌,宏观杠杆率要稳定,社融和M2增速可以略高于但不能超高过GDP名义增速,二是房住不炒,从上至下地产政策大开大合不会出现,而是在因城施策框架内灵活调整。
(一)担当什么?对抗疫情,平衡多重目标
央行货币政策的担当有两个方面
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是进行疫情防控,帮助企业摆脱疫情阵痛,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这方面,已做的工作有:1、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2、春节后的万亿流动性操作及OMO-MLF降息;3、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疫情防控的信贷投放力度,禁止抽贷断贷、压贷。未来进一步要做的:在既往基础上,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
更深层次、更长期的,是平衡当前的多重目标和任务,一是改革和调控(利率市场化、存量贷款换锚 vs 逆周期调控刺激经济)、二是短期和长期(短期需要调控疫情冲击vs长期争取长时间保留货币政策空间)、三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内部:经济下行而通胀运行高位 vs 外部:保持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平衡)。
而在几重关系中,对于近期市场关注的可能掣肘货币政策的问题,央行亦有所表态
1、对于通胀,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表示当前通胀基本平稳,结合此前范一飞副行长在发布会上表示,价格稳定虽然有一定压力,但 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前提没有改变 。我们认为,虽然由于疫情冲击下食品项的供给侧波动加剧,2月蔬菜和猪肉价格或居于高位,导致2月CPI有持平风险,但并不会改变当前货币政策方向和调控力度。
2、对于汇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 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 ,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同时,注重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或反映短期内人民币还将反复踩踏7这一关键门槛,但更关键的在于 预期引导 ,防止市场形成单一贬值预期,并在此基础上保证跨境资本平稳和外汇供求平衡。
(二)如何担当?何谓守正?何谓创新?
1、所谓守正:是把握好总量和结构两个度。
总量的度,在于M2和社融增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于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怎么确定这个相适应,此次央行也提出了更明确的界定。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广义货币 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可以略高于GDP名义增速,以防止信用收缩再到经济下行的负向循环。所谓过犹不及,宏观杠杆率的快速上涨或是社会信用的快速收缩,都不可谓 适度 。
结构的度,在于支持三个方向,一是疫情防控相关,重点关注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二是有利于支持经济质的发展的,比如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三是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把握结构的度,离不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三档两优 准备金框架和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工具。我们认为一季度定向降准仍然值得期待,另外央行或以调整MPA考核指标的形式进行窗口指导,引导信贷投放。
而在信贷结构上,无法绕开的一点,即在于房地产信贷的态度。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特别再强调 房住不炒 ,我们认为这与短期内适度放松地产融资并不矛盾,在2月销售断流后,适度放松地产融资有利于保证地产企业现金流不断裂,否则后续即便需求回暖,供给端也已破坏,从而拖累整个地产行业的对政策的响应。但从上至下地产政策大开大合不会出现,而是在因城施策框架内灵活调整。
2、何谓创新:是坚持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动存量贷款换锚,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
今日LPR1年期报价4.05%(下调10bp),5年期报价4.75%(下调5bp),LPR1年期仍跟随OMO与MLF利率同幅度下调。LPR5年期报价下调5bp亦有一定实质性放松地产效果,但调降幅度不及1年期,且在存量贷款迎来 重定价日 之前(2021年),调降作用仅限于增量按揭贷款。
此前银行以基准利率0.9倍视为贷款利率隐性下限,那么这个下限就是4.35%(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9=3.915%。而最新的LPR报价为4.05%,相距这一下限仍有近10bp空间,即代表LPR在未来至少仍有10bp压降空间。
而在LPR压降过程中,货币政策是否会配合调降存款基准利率?我们认为有可能,但排位靠后。在专栏二中,央行提到在当前经济攻关期,银行要发挥利润较多的优势,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把金融资源转向中小企业。基于央行当前平衡多重目标的考量,我们认为存款基准利率确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但排位靠后。在存款基准利率调降之前,或先引导银行以市场化形式打破利率下限,同时改变 垒大户 的经营习惯,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近期“就地过年”对2021年一季度GDP的影响受到市场热烈关注,但迄今的分析依然仅是简单判断了其对“生产”和“消费”的两大作用方向。本篇报告中,我们沿用此前的GDP生产法下行业视角...
1、市场回顾与展望:打压资产泡沫如何影响债券市场 周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表示资产泡沫较大,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去应对,叠加今日央行omo再度大规模回笼流动性,债券利率明显上行。如...
1月26日,港股主要指数全线大跌,恒指低开低走,重挫逾700点,跌幅高达2.55%,报29391.26点;恒生科技指数收跌2.34%报9967.45点。指数经过连番上涨后,市场做多...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