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助”挑战现有保险监管模式
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人身领域的互助计划表现出更多的社会公益性质,监管部门可能会对此给予更大的包容;而一旦互助计划扩展至车险等财产险领域,由于商业性增强,会影响到正常的车险市场秩序,监管部门的容忍度会随之降低
法治周末记者 马树娟
“9元加入,最高80万元三者补充保障。”
这是夸客联盟最近推出的一款互助计划的宣传语,相对于每年数千元的车险,该互助计划表现出来的超高性价比,让不少人不禁心动。
3月22日,夸客联盟在其“保保集微服务”的公众号上推出了“夸克驾车风险互助计划”的产品,只需要支付9元,就可以成为会员,之后,如果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在交强险和三责险赔付后,超额部分可享受最高80万元车损和人伤保障额度。
而坊间却在传说保监会已释放出“叫停”讯号,称这种互助保险组织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扰乱车险市场经营秩序。
真相究竟如何?
因缺乏经营资质被“点名”
“夸克驾车风险互助计划”是由夸克联盟最新推出的一款产品,夸克联盟由上海桌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运营(以下简称“卓保公司”)运营。
记者从全国工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得知,卓保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注册资金247.68万元,其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电子科技、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
也就是说,卓保的经营范围并不包括保险业务;从保监会官网查询得知,卓保公司也未获得保险经营许可。
公开资料显示,卓保公司的夸克联盟曾在去年底获得雷军顺为资本和杉杉创投联合投资的千万元级别的融资。
4月17日,法治周末记者登录“保保集微服务”,发现“夸克驾车风险互助计划”仍可正常注册、缴费。自3月22日上线以来,该计划的加入成员也迅速增多,截至4月18日9:30,“夸克驾车风险计划”会员人数达到33660人,互助金额共计389901元。
近日,法治周末记者通过一位接近保监会的知情人士,确认了保监会这份名为《建议关注互联网公司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存在的风险》文件的真实性。
在这份内部文件中,保监会财险部认为,“夸克驾车风险互助计划”项目以“会员费”名义向社会公众收取费用,承诺出险时对超出商业车险限额部分区分人伤和车损分别给予赔付30万元和50万元的赔付,其承保、理赔活动基本符合商业保险特征,而卓保公司不具备保险业务经营资格,所以,该公司涉嫌非法经营商业保险业务。
互助计划性质模糊
对于被“点名”,夸客联盟负责人“有话说”。夸客联盟COO张政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法里规定的保险业务性质,是在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相互的权力义务关系,即使是相互保险公司,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也是形成一对一的、相对封闭的关系。
“而夸克联盟的互助计划,保障并不是在夸克联盟和用户之间产生,而是在联盟会员之间发生,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状态。”张政强调,邻里救助、亲友救助其实是一种很古老的社会救助方式,这也是很多用户的内在需求,夸客联盟只是借助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让用户这种自发需求有了更为快捷、低成本的实现方式。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副教授王萍此前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类互助计划虽然运用了一些保险原理,但其更多的是一种民事互助的契约,体现的是社会公益性质,其运行机制、会员对互助计划保障能力的期待,与保险公司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不过,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保险法研究中心主任胡晓珂持不同观点。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这种互助计划其实质仍然是当事人投入一定的金钱,希望在约定的风险发生时能够得到偿付,这与保险业务的本质特点并无太大差异;即使这类组织称其只是提供一个技术服务平台,但是依据互助计划的产品形态,平台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会员的管理、会费的收取、运营、使用等,同一般的相互保险组织运营思路也无显著差异。
南开大学保险系教授江生忠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相互保险组织就是投保人以互相帮助、共摊风险为目的成立的组织,这种互助计划同相互保险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的确需要保监会予以关注,对其性质进行清晰界定。
资金池风险几何
公开资料显示,夸客联盟通过先前推出的“中青年大病互助计划”“少儿大病互助计划”等互助计划已发展会员近50万,累计会员付费400余万元。加上最近开展的驾车风险计划,张政告诉记者,目前平台会员缴纳的会费已经超过500万元。
这些汇集的上百万元的资金是否安全、能否让加入会员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保监会在内部文件中指出,“夸克联盟”在公司通过收取社会公众交纳的会员费,在内部建立资金池来应对未来赔付,其持续经营能力、赔付的可靠性、资金的安全性存疑,存在可能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风险。
清华大学保险创新和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邓颖璐博士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保险业务直接关系到投保人的切身利益,在其他国家也被列为政府监管范畴。
邓颖璐介绍,以我国为例,尽管目前我国新公司法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但是出于防范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考虑,对于保险这一金融行业并未适用,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仍为两亿元人民币,且必须为实缴资本,即使是保险经纪公司注册资本门槛也达到了5000万元;此外,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监管。
那么,如何对会员缴费形成的资金池进行监管,确保该笔资金不被挪用、不被平台实际控制人卷款跑路?
这似乎也是夸客联盟的苦恼。张政对记者直言,收取会员费并不是平台的初衷和目的,“为了避免会员出现‘搭便车’,也为了提升互助计划的有效性,让会员在出现风险时,能够切实得到保障,便设置了9元作为加入的门槛”。
但是,在寻求资金使用透明化处置方案过程中,张政坦言:在目前的商业体系中,很难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对资金监管的方式。“由于目前资金量小,商业银行要么并不愿意提供资金托管服务,要么需要支付非常高昂的托管费用,在目前平台不盈利的情况下,如果坚持进行托管,那么托管费就会作为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增加用户负担,背离互助计划低成本运营的初衷。”他说。
张政介绍,目前夸克联盟会员缴纳的资金在银行处进行存管,公司定期会将资金使用情况通过网站、客户端向用户进行公示,只能以此推动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
邓颖璐表示,目前资金是否安全都取决于平台实际控制人的道德自律,由于缺乏监管,参与会员的权益恐难得到保障。邓颖璐认为,不形成资金池是政府监管的底线。
张政表示,为了让这笔资金能够以更加透明、更加可信的方式托管出去,夸客联盟目前正在同一家公益组织进行接洽。
驾车互助计划被认为更具商业性
其实,互助计划并不是个新名词。2014年以来,在人身健康、重大疾病领域,已经出现了多个互助组织,如抗癌公社、泛华e互助。此次被保监会“点名”的夸客联盟此前也推出了多个包含意外、重大疾病类的互助计划。
对于各类互助计划,保监会已有关注。2015年4月、2015年10月,保监会先后两次发文,就网络互助计划进行风险提示。
而且,在2015年10月的一次风险提示中,保监会指出,大多数“互助计划”只是简单收取小额捐助费用,与保险产品存在本质差异,主要体现社会公益性质;而相互保险则通过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遵循保险经营的等价有偿原理,财务稳定性具有充分保障。
张政认为,保监会其实已经在这则风险提示中,对互助计划和相互保险做了区分:互助计划并非相互保险。
如果真是如此,为何在夸客联盟此次推出“驾车风险互助计划”时,却引来保监会对其“涉嫌非法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的“点名”呢?
江生忠对记者分析,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人身领域的互助计划表现出更多的社会公益性质,监管部门可能会对此给予更大的包容;而一旦互助计划扩展至车险等财产险领域,由于商业性增强,会影响到正常的车险市场秩序,监管部门的容忍度会随之降低。
而“扰乱车险市场经营秩序”也是此次保监会内部文件中点名夸客联盟的重要原因。
胡晓珂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商业保险遵循保险经营的等价有偿原理,再加上有政府监管,经营稳健对消费者的权益更有保障;如果一些互助计划利用低价进行推广、误导消费者,那么就会扰乱正常的商业车险业务经营秩序,“一旦受监管的商业保险体系收到冲击,而没有纳入监管的互助计划在偿付上又出现问题,那么,整个保险市场将失去了应有的秩序,消费者的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张政对记者坦言,他也注意到,相对于此前推出的人身互助计划,此次驾车风险互助计划的推出所引发的争议和讨论更为强烈。“意外互助、重大疾病互助涉及的是人的生命这一核心价值,这同社会价值体系和判断位阶来讲是一致的,因此更受推崇也在情理之中,但财产风险也是社会固有风险之一,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我们也愿意多做一些尝试。”张政说。
不过,张政并未表现出太多的焦虑。不同于此前两次官方对外发布的风险提示,张政认为这只是保监会内部文件,“只是意味着保监会已经关注到了我们这种模式,但是并未给这种模式定性”。
张政表示,如果未来保监会将网络互助计划定性为相互保险,那么公司会积极筹备申请牌照;在目前尚未定性的情况下,“驾车风险互助计划”仍会继续开展,但是会“回应保险会的关切,在开展业务时会更加审慎”。